近日,廣東各地陸續公佈2022年1-8月經濟運行情況,省內GDP排行“老五”的惠州多項經濟指標表現亮眼,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個月居全省第一。

據惠州市統計局,今年前8月,惠州14項經濟指標中,有5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有8項增速居珠三角前三。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1580.15億元,增速達8.5%,居全省第一;固定投資、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省第二。

惠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與廣州、深圳、東莞相鄰,與香港隔海相望。上半年,惠州GDP增長3.6%至2407.19億元,增速全省第一。

今年,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內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凸顯,穩住經濟大盤成爲各級政府面臨的挑戰。工業快速增長,成爲惠州穩住經濟大盤的“壓艙石”。

具體來看,1-8月,惠州“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5.5%;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13.6%,其中石油化工產業增長20.1%,能源產業增長1.6%,新材料製造業增長2.8%;生命健康製造業增長10.0%。

與此同時,惠州產業高端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6.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8.9%。

2020年起,惠州以“千億園區,萬億產業”爲目標,打造“3+7”工業園區(3個“國字號”園區和7個千億園區)新格局。惠州通過大項目帶動發展,取得較好成效。1—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6%,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居全省第2位。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工業投資表現搶眼,增長47.7%,投資總量連續7個月全省第一,凸顯“工業立市”的導向。其中,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65.0%;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59.0%;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3%。

投資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投資結構也持續優化。惠州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2.4%,比房地產開發投資佔比高7.7個百分點;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26.1%、15.9%,分別比上年同期高8.6、4.8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取得較快增長,與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息息相關。5月底,國務院發佈《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惠州隨後便出臺了“穩經濟127條”。

其中,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是我國涉及面最廣、涉及主體最大的退稅政策。“稅務部門與財政、人民銀行等部門通力協作,合力推動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基本上3天內就可以實現退稅。”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稅務局總經濟師劉劍介紹。截至8月31日,惠州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180億元,其中,120多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上,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惠州、東莞和深圳三者構成了全球ICT產業鏈的重要基地,三者GDP分別是5000億級、1萬億級、3萬億級,如何加強惠州與其他兩市,特別是與深圳的產業協同互補,成爲惠州經濟能否再上一個臺階的關鍵因素。

目前,深惠已經形成了“前店+後廠”“總部+製造”的產業分工格局。《惠州融深融灣行動企業問卷調查》顯示,企業主要將生產基地佈局在惠州,產業鏈上游配套環節約19%佈局在深圳,產業鏈下游的產品和服務則有17%位於深圳。

8月5日,《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出臺,進一步界定了深圳都市圈的範圍,惠州中心區成爲深圳都市圈“一主兩副”核心區的“兩副”之一。其中,涉及惠州的有兩個節點:坪山-惠陽-大亞灣將打造爲“灣區先進製造產城融合節點”;東莞-惠州邊界則將構建“潼湖-常平智慧產業新城節點”。

對惠州而言,這或許又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