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誓師,親率十萬大軍南下,正式拉開了蒙古與金國戰爭的序幕。

當時的蒙古,人口還不到一百萬,軍隊至多十五萬。

而同時期的金國,人口超過五千萬,兵力高達百萬。

雙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爲何成吉思汗卻敢於主動挑戰金國這個龐然大物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把時間撥回到六年前。

1205年形勢圖

“牧羊犬”

1205年,蒙古軍掃蕩乃蠻部,憑藉此戰勝利,成吉思汗成爲草原霸主。

既然草原之上已無敵手,成吉思汗的下一步,自然是挑戰難度更高的任務。

而這個任務,就是消滅與蒙古有血海深仇的金國。

當然,蒙金之間的實力差距,成吉思汗是知道的。

所以,成吉思汗決定蛇吞象之前。他還要做一些準備工作。

什麼準備工作呢?

簡單點說,就是尋找“牧羊犬”。

草原上的牧民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可能很難控制成百上千的牛羊。

但是一個牧民帶領幾隻聽話的牧羊犬,則完全可以做到。

在成吉思汗看來,金國人口衆多,自己很難一口吞下。

可是,只要找到一定數量的“牧羊犬”幫助自己,喫掉金國這個大羊羣,就絕對不是白日做夢。

那麼,成吉思汗選定的第一隻“牧羊犬”是誰呢?

很顯然,就是夾在金國和蒙古縫隙中間,實力相對較弱的西夏。

1205年春,成吉思汗命四子拖雷率三萬騎兵對西夏發動試探性進攻。

開戰之前,拖雷對西夏軍的兵力部署、戰術打法、將領水準,以及高層矛盾,大致有一定的瞭解。而西夏對蒙古軍的情況以及託雷的部署卻完全不清楚。

雙方的情報不對等,這一戰自然也沒有意外。

三萬蒙古軍在託雷率領下,吊打了兵力數倍於己的西夏軍。

蒙古軍撤退前,將西夏的西北地區席捲一空。

試探了西夏的底細,成吉思汗又回頭攻滅了北方的三姓蔑兒乞,成功一統蒙古草原。

1206年,成吉思汗於斡難河畔稱汗建國。

次年,西夏國內發生內訌。成吉思汗得知情報,趁機發動第二次徵夏之戰,以五萬大軍進攻西夏的西北重鎮斡羅孩城。

不過,由於西夏軍吸取兩年前的教訓,也針對蒙古軍的特點做了一些戰術性的優化,採取堅壁清野戰術。蒙古軍最終因糧草喫盡而退兵。

戰後,成吉思汗做了反思,他意識到西夏雖然弱於金國,但畢竟也是個小強,實力不弱,想要一戰吞夏,並不現實。

於是他便轉變思路,決定先解決西夏西面的西遼,再回頭收拾西夏。

1209年,在蒙古軍的大兵壓境下,原本臣服於西遼的高昌回鶻向蒙古投降。

丟掉了高昌回鶻,西遼政權名存實亡。

同一年,成吉思汗挑起第三次徵夏戰爭。

這一次,成吉思汗出動五十餘個千戶,共六萬騎兵,擺足了架勢。

見蒙古軍氣勢洶洶,西夏不敢怠慢,也出動十萬大軍迎戰。

從兵力上看,西夏有優勢。但是論素質,蒙古軍遠勝西夏軍。

開戰之後,在蒙古騎兵的衝擊下,十萬西夏軍被殲滅,西夏軍主帥嵬名令公被俘。

殲滅了西夏軍,蒙古軍又拿下西夏都城中興府(寧夏銀川)的北大門克夷門。

而隨着克夷門被攻破,蒙古大軍也順利殺到了西夏國都中興府的城下。

包圍了中興府後,成吉思汗下令,掘開黃河大堤,準備來個水漫中興城。

這是一條妙計,也是一條毒計。成吉思汗的計劃如果取得成功,中興府將會被淹沒,城裏的西夏軍民都會萬劫不復。

眼看形勢危急,西夏襄宗李安全一面動員城中的軍民堅決抵抗;一面派人到金國求援助。

自從女真吞遼滅宋,成爲中原之主後,西夏對金國就一直是服服帖帖,從未有非分之舉。

按道理,金國此時應該拉小兄弟一把。

可是,當時的金國皇帝完顏永濟卻拒絕了西夏的求援。

他對着夏使說:你們西夏和蒙古狗咬狗,正是我國之福,我爲什麼要發兵救你們?

西夏使者自討沒趣,回國向夏襄宗轉告金主的原話,夏襄宗聽後氣得要死。

憤恨之餘,夏襄宗索性就投降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沒想到西夏會投降得這麼快。再加上蒙古軍在引水灌城期間,也遇到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蒙古軍攔截洪水的水壩被沖毀),無法水灌中興城了。

於是,成吉思汗就接受了夏襄宗的請降。

後來經過談判,成吉思汗退兵,西夏則向其稱臣,派出公主和親,並答應日後如有需要,西夏將會出兵與蒙古一起攻打金國。

就這樣,成吉思汗找到了第一個“牧羊犬”。

兩年後,臣服於西遼的葛邏祿人被成吉思汗招降。由此,西遼近一半的領土落入蒙古之手。

吸納了回鶻人和葛邏祿人後,成吉思汗不僅得到了西域的精鐵、良馬等戰略資源,還得到了一支生力軍。

就這樣,成吉思汗找到了第二個“牧羊犬”。

內憂外患

成吉思汗爲滅金在做準備,當時的金國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八個字形容——內憂外患,一塌糊塗。

當時的大金帝國,內部腐化嚴重。

女真人自從見識了中原的富庶和繁華後,便迅速被漢文明吸引,漸漸漢化。

而隨着漢化深入,女真民族也走上了契丹的老路,日趨文弱化,再也不愛騎馬射箭。

用同時代南宋軍事理論家陳亮的話說,女真入主中原才兩代人,就忘了騎馬射箭,整個民族瀰漫着一股浮靡之風。

況今虜酋庸懦,政令日弛,舍戎狄鞍馬之長,而從事中州浮靡之習,君臣之間,日趨怠惰。自古夷狄之強,未有四五十年而無變者。稽之天時,揆之人事,當不遠矣。——《中興論》


鑑於問題的嚴重性,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時,曾着手對金朝的軍事制度猛安謀剋制進行改革。

但是,改革效果並不好。

想想也是,舒服日子過久了,誰還願意整天操練軍事技能?

1189年,金世宗病死。同年,其孫完顏璟繼位,是爲金章宗。

金章宗這個人,是出了名的文藝皇帝。平日裏喜書法,精繪畫,知音律,善屬文。而女真民族擅長的騎馬射箭藝能,他則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看到皇帝如此重文輕武,金國的太傅徒單克寧看不下去了。他跟金章宗說:國家承平日久,以致猛安謀克上不了馬,拉不開弓,武藝跟前輩根本沒法比。而陛下現在還整天讓他們讀書認字,拜孔子,習詞藝。到時候韃靼人打過來,國家該怎麼辦啊?

承平日久,今之猛安謀克其材武已不及前輩,萬一有警,使誰御之?習辭藝,忘武備,於國弗便”。——《金史·徒單克寧傳》

金章宗覺得徒單克寧言之有理,便一面下旨,讓猛安謀克習武。一面派出大軍,定期對草原遊牧部隊進行“減丁”。

可是前面也說了,命令猛安謀克恢復武備,金世宗時期就不止一次下過同樣的旨意。一點效果也沒有。現在金章宗又來這一套,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至於對遊牧民族進行“減丁”,效果倒是有。

但遊牧民族向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金軍無法徹底擊敗他們,無法佔領草原,無法把他們趕盡殺絕。他們就會去而復來,週而復始。

所以,金章宗對遊牧民族的幾次征討,只是治標不治本,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而就在金章宗耗費大量財力對遊牧民族進行征討時,金國境內的黃河還決堤了。

爲了治理黃河,金章宗動用了民夫六百多萬,也就是將金國近九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治河、救災當中。

如此一來,金國的財政捉襟見肘,金章宗也無力再對草原上的蒙古等部發動大規模打擊了。

沒錢進攻了,那怎麼辦?只能靠防守了。

1194年,金章宗下令修建明昌長城,也就是金長城。

後來經過八年的修建,一條總計約1930千米的長城佇立在了金國的西北邊界。

這些長城修好後,有沒有起到作用,這個姑且先不論。但對於周邊政權來說,金國修長城,無疑是其綜合國力衰退的表現。

所以,金章宗大修長城的舉動,在當時引來了很多人的浮想聯翩。這其中,以南宋權臣韓侂冑的反應最大。

開禧北伐

1203年,見金國內憂外患,國力頹廢。南宋權臣韓侂冑認爲北伐時機已到,便極力建議宋寧宗整軍備戰,出兵討伐金國。

衆所周知,宋寧宗當年能即位,韓侂冑居功至偉。

但由於韓侂冑是外戚,犯了外戚干政的忌諱。所以儘管他身居宰相、拜太師,在宋朝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滿朝文武卻並不服他。

總有人讓我從宰相的位置上滾下來,而我大宋又不能殺士大夫。這該怎麼辦呢?

韓侂冑想了想,那就伐金吧!只要我跟金國打一仗,把金國打敗了,收復失地,就沒人敢對我說三道四了。

韓侂冑要北伐,金國又是個什麼態度呢?

金章宗在得知南宋可能要北伐的情報後,一面下令在淮河一帶增兵設防,一面下令關閉榷場,暫停與南宋的經貿往來。

但是,迫於蒙古和黃河水災的內外壓力,金章宗並沒有先下手爲強,主動攻打南宋,而是對南宋極力示好。

他當着南宋使者的面說:朕惟和好歲久,委曲涵容,恐侄宋皇帝或未詳知。……卿等歸國,當以朕意具言之汝主。”

金章宗這話,擱在當時,可謂是軟到了極點。金國皇帝何曾對宋朝皇帝如此客氣?從來都是趾高氣揚的。

見金章宗是這麼個反應,韓侂冑更來勁了,宋寧宗也很快被他說服。

韓侂冑和宋寧宗看來,我們這麼挑釁,完顏璟都不敢把我們怎麼着,看來金國真的是弱了。此時不北伐,更待何時?

1205年四月,雄心勃勃的宋寧宗採納韓侂冑的建議,崇岳飛秦檜,追封岳飛爲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諡“謬醜”,並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爲北伐做準備。

次年五月,經過一年準備後,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

這一次北伐,宋軍分爲東中西三路大軍,分別從兩淮,湖北,四川出兵,向金國發動進攻。

開戰之後,東路宋軍北渡淮河,攻佔了息縣和泗州,取得開門大捷。

但是,當宋軍深入金國腹地後,很快就遭到金軍精銳的打擊。幾場大戰下來,東路和中路宋軍全敗。

而比起東路和中路宋軍,西路宋軍的情況更糟糕。

吳璘的孫子吳曦背叛了祖上守候幾代的南宋,向家族鬥爭了幾十年的金國投降,並請求金國封他爲蜀王。

面對主動投降的吳曦,金章宗自然不可能拒絕。

而隨着吳曦的叛變,南宋的三路大軍被金軍全部擊退,開禧北伐至此就算是結束。

不過,宋軍的北伐失敗了,不代表戰爭就結束了。因爲金軍還沒報復呢。

打退了宋軍,金軍隨即展開反攻。金章宗將河北的駐軍調往河南,並將河南和兩淮的所有金軍全部投入到了反攻作戰當中。

隨着金軍兵力不斷增加,揚州襄陽、大散關等宋軍控制的軍事重鎮先後淪陷

見戰事已無可挽回,迫於無奈,宋寧宗只好下旨停戰,派人祕密刺殺了主戰的韓侂冑。並以韓侂冑的首級,作爲與金國求和的籌碼。

得知朝廷要與金國議和,當時已經68歲的辛棄疾倍受打擊。在心力憔悴的情況下,辛棄疾一病不起,抱憾而終。

據說臨死之前,辛棄疾的身體已經不能動彈了,但口中仍然還在大呼“殺賊!殺賊!”

後來,宋金簽署“嘉定和議”。

宋朝向金國賠款三百萬兩,並每年增加二十萬的歲幣,也就是每年給六十萬的歲幣。

至於金國,則向南宋歸還新佔領的大散關、濠州等地。

其實,當時金軍的戰鬥力並不強。但奈何,宋軍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戰力比之金軍更加不堪。

當然,南宋也不乏義士。

吳曦叛變後,宋廷一時無力征討。一個叫楊巨源的小官聯絡義士,湊了七十四個人,硬闖吳曦的寢宮,於萬軍之中將吳曦斬殺!

但很可悲的是,立下大功的楊巨源後來遭到小人構陷,被宋廷冤殺了。

蒙金開戰

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死。死在了暴風雨來臨的前夜。

金章宗死後,由於沒有子嗣,因而皇位便由其叔父完顏永濟繼承。

完顏永濟這個人,前面提到過。

西夏被蒙古軍暴揍時,他不僅不出兵相助,反而還冷嘲熱諷,說什麼“敵人相攻,吾國之福”。

從這件事上就不難看出,他這個人是有多昏庸。

當然,一直也有觀點認爲完顏永濟其實也沒史書中記載的那麼不堪,認爲他是被史家故意給抹黑了。

但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成吉思汗非常瞧不起完顏永濟。

聽說完顏永濟繼位後,成吉思汗覺得很不可思議,對身邊的人說道:“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爲之耶。何以拜爲!”

可以說,但凡金國的皇帝靠譜一點,成吉思汗也不敢發動滅金戰爭。

而也正是因爲完顏永濟的即位,這才讓成吉思汗徹底失去了對中原王朝的敬畏之心。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誓師後,親率蒙古本部十萬大軍,挑起了蒙金戰爭。

得知蒙古軍氣勢洶洶殺來,完顏永濟慌了神,他第一時間遣使到蒙古乞和,結果他的懦弱之舉不僅沒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堅定了成吉思汗伐金的信念。

並且金廷的軟弱,也讓遊牧於陰山的汪古部喪失了抵抗的信心,很快便投降了蒙古。

一直以來,金國都對汪古部非常放心,將陰山一帶的防務交給了汪古負責。至於金軍,則在東面佈防。

現在汪古部倒向蒙古,金中都西北方向的防線瞬間就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見情況不妙,完顏永濟只好任命金國的平章政事獨吉思忠爲主帥,參知政事完顏承裕爲副帥,統率四十五萬金軍北上,進駐金中都西北方向的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昌州(河北沽源)、撫州(河北張北)等地。

獨吉思忠領兵北上的同時,完顏永濟還授予西京(大同)留守胡沙虎行樞密院事之權。

從部署上可以明顯看出,完顏永濟的策略是集中金國主力於長城一線,禦敵於國門之外。

實事求是地說,完顏永濟的這一防禦戰思路沒毛病。

金軍野戰打不過蒙古軍,依託長城打防禦戰,也不失爲一種揚長避短的選擇。

但問題是,大規模會戰,負責人一定要靠譜。而偏偏,完顏永濟挑選的獨吉思忠,很不靠譜。

獨吉思忠到了前線後,辦的第一件事不是整軍備戰,而是修長城。

他認爲原有的長城不夠堅固,就調集七十五萬民夫和屯田兵,臨時又新修了一條三百公里長的長城。

大戰在即,幾十萬軍士卻被主帥派去搞土木工程。獨吉思忠如此濫用民力的做法,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金軍還沒與蒙古軍碰面,就累了個半死,後方運來的糧草也消耗了大半。

更要命的是,金軍費力巴拉的搞這麼大個工程,效果還不好。

蒙古軍兵臨城下後,分兵兩路,一路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率領,約三萬人,監視西京方向的金軍。另一路約七萬人,在成吉思汗的親自率領下,重點進攻長城上的烏沙堡要塞。

事實證明,長城修得再好,它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戰爭預警和遏制走私貿易。當蒙古軍集中兵力,對長城進行單點突破時,一點被突破,則全線皆破。所謂密不透風的防禦體系,立即就會土崩瓦解。

野狐嶺之戰

長城防線被撕破的消息傳到中都後,完顏永濟慌了。慌忙之下,完顏永濟臨陣換帥,罷免了獨吉思忠,將完顏承裕扶正。

完顏永濟臨戰換將,也不能說他一定就是錯的。

但是,他連完顏承裕是個什麼水準都不知道,就無法原諒了。

獨吉思忠是失敗了,可他自始至終都頂在第一線,與蒙古人寸土必爭。而新上任的完顏承裕呢,則非常坑爹。

他擔心被蒙古軍繞開自己的防區,直插中都城,到時候皇帝找自己麻煩,就下令收縮防線,將駐防在桓州、昌州、撫州的金軍主力全部撤到了野狐嶺。

這個操作,荒唐至極。

爲什麼說這是一條荒唐的命令呢?

因爲桓州、昌州、撫州是金國在北疆經營多年的要塞,不僅城牆堅固,糧草充足,而且還有金國的馬場。如果運用得當的話,金軍憑此三座要塞,足以滯怠蒙古鐵騎的速度。

哪怕擋不住,金軍利用城池也可以讓蒙古戰士大量減員。

退一萬步說,就算蒙古軍不攻城,直接繞開三州,直奔金國都城而去。只要這三座要塞內還有幾萬主力金兵,成吉思汗就不敢在金國腹地拉開架勢與金軍決戰。

這就好比當年的澶州之戰,只要定州、中山、大名等重鎮握在宋軍手上,遼國的蕭太后就不敢在澶州與宋真宗決一死戰。

然而,如此重要的三座要塞,完顏承裕竟然抽走了當地的主力,只留老弱病殘駐守。這一手操作,讓金軍的階梯式防禦體系瞬間煙消雲散,蒙古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再無後顧之憂。

完顏承裕主動送上厚禮,成吉思汗自然不可能拒絕。他在繳獲了桓州的十幾萬匹戰馬後,隨即再次分兵,留一部分兵力圍困撫、昌、桓三州,至於主力則全部用於攻擊野狐嶺。

野狐嶺位於今天河北與內蒙古交界處,地形險要。

金軍主力撤至此處後,完顏承裕認爲野狐嶺的地形險峻,蒙古軍不可能繞開此處,迂迴攻擊自己的後方,便將四十萬金軍均勻地散佈在了野狐嶺及其周圍的各個山頭,試圖分兵據守要塞,打造密不透風的防禦體系,將蒙古軍擋在野狐嶺之外。

成吉思汗率軍抵達野狐嶺後,發現確實無法繞開金軍的防線。

可是,成吉思汗很快也發現野狐嶺險峻的地形,同樣也讓金軍各部之間喪失了相互救援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看似密不透風的野狐嶺防線,不過是又一個長城防線罷了。蒙古軍只要集中兵力,單攻一點,野狐嶺防線就會土崩瓦解!

成吉思汗看穿了金軍防線的漏洞,隨即命令木華黎作爲先鋒,強行攻擊野狐嶺北山的獾兒嘴

木華黎領命後,親率一支敢死隊,棄馬步戰,朝着完顏承裕的中軍大營殺去。

眼看蒙古軍來玩命,駐守獾兒嘴的金軍心態崩了,爭相逃跑。

完顏承裕見守軍潰退,本想調動周圍的金軍增援。但命令下達後,他才發現正是自己先前的愚蠢部署導致大部分金軍被隔離在了野狐嶺的各個山口險要,一時之間根本無法前來支援。

援兵不至,大勢已去,完顏承裕只得下令撤退,跟着潰兵一起往宣德方向逃命。

但兩條腿的金軍,怎麼可能跑得贏蒙古騎兵的四條腿呢?

不久後,蒙古軍在澮河堡追上金軍,雙方一通廝殺,金軍慘敗,死者蔽野塞川,伏屍百里。

在野狐嶺之戰中,金國最精銳的部隊死傷大半,四十五萬大軍折損二十多萬。而十萬蒙古軍的損失僅兩萬左右。

就在金軍主力被痛毆的同時,駐守大同的胡沙虎見情況不妙,也帶着幾千人往中都方向逃亡。

在逃跑的路上,胡沙虎匪氣十足,先把蔚州府的庫房洗劫一空。後來路經淶水縣時,又將阻攔他進城的淶水縣令拖到街上活活虐死。

胡沙虎如此胡作非爲,按律應當嚴懲。

但是,完顏永濟此時卻沒空處罰胡沙虎。

因爲蒙古軍在澮河堡重創了金軍後,又趁勢拿下了居庸關。

而居庸關是金中都的北大門,居庸關丟了,蒙古軍趁勢就殺到了中都城下。

兵臨城下

金國的中都,就是遼國的燕京,現在的北京。

當時的中都城,經遼、金兩國近三百年的經營,分內外兩城,外城周長五千三百二十八丈,四周還建有各周長達到三里的子城,城上樓櫓城塹、兵庫糧倉俱在,內外兩城間有通道相連,是具備立體、梯式防禦的重鎮。

蒙古軍早先攻打西夏,連中興府都拿不下。現在面對城防更爲堅固的中都,自然也是拿不下。

成吉思汗見短期無法攻克中都,便調整戰略,將十萬大軍分散在各地,對富饒的華北平原進行洗劫。

可以說,成吉思汗的這一招非常狠毒。

蒙古軍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四處襲擊的做法,不僅殲滅了金軍剩餘的有生力量,還通過屠戮,對金國百姓造成了恐慌心理。

而老百姓在恐慌之下,對金廷的無能統治癒發不滿,又紛紛揭竿而起。

當時有很多漢人和契丹人趁機起義,有的自立爲王,有的則投降了蒙古,被成吉思汗編爲“僞軍”。成爲蒙古的第三個“牧羊犬”。

蒙古軍在華北燒殺劫掠了一陣子後,搶得盆滿鉢滿。

成吉思汗認爲試探金國虛實的目的達到,戰利品也搶夠了,便隨即下令退兵。打算第二年再來洗劫。

1211年形勢圖

1212年秋,蒙古軍完成休整,加之上一年搶劫的戰利品也揮霍一空了。

於是,成吉思汗便再次親率大軍攻打金國的西京大同。

完顏永濟得知消息後,派十萬大軍增援。但援兵在路上遭到蒙古軍的圍點打援,全軍覆滅。

喫了大虧,金軍再也不敢輕舉妄動,駐守大同的金軍也準備隨時接受城破之後的厄運。

不過,就在所有人都認爲大同肯定會陷落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蒙古軍攻城期間,金軍拼死抵抗。成吉思汗在前線視察時,被金軍的弓箭射傷。

大汗受傷,蒙古軍自然只能班師。

戰後,蒙古人在總結經驗,而女真人則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完全不做戰備。

1213年秋,蒙古軍捲土重來,連克懷來(今河北懷來東)、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帥完顏綱、術虎高琪所部十餘萬人,直抵居庸關北口。

前面說了,居庸關身後就是中都城,金軍不敢放棄。於是,金軍便依據天險固守,在居庸關山谷的道路上鋪滿鐵蒺藜,延綿百餘里,阻滯蒙古軍的攻勢。

蒙古軍攻了幾次,攻不下,成吉思汗立即調整部署,令哲別率領少量兵力留在居庸關牽制金軍,自己則親率大軍主力南下,連克飛孤,紫荊關,涿州,成功殺至中都城下。

另一邊,哲別在投降的契丹人的引導下,率軍從小路奇襲居庸關南口,也殺至中都城下。

時隔兩年,蒙古軍又包圍了中都。

然後,成吉思汗這次依舊並沒有攻城,仍然是兵分多路:

一路繼續圍困中都,監視城中金軍;

一路由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率領,沿太行山以東南下,殺至黃河後,再由山西折返,洗劫沿途的金國州郡;

一路由成吉思汗親自統領,洗劫華北平原腹地;

一路由合撒兒(成吉思汗弟弟)統領,沿着渤海海岸線運動,洗劫遼西走廊和遼東地區。

從1213年九月至1214年三月,在蒙古軍長達半年的洗劫之下,金國的黃河以北地區被殺得雞犬不寧。

蒙古軍洗劫中原

金朝南遷

就在蒙古大軍瘋狂劫掠的同時,龜縮在中都城內的完顏永濟死了。

怎麼死的呢?

事情經過大致是這樣的。

居庸關陷落後,完顏永濟徹底慌了。他不經篩選,將中都附近的所有兵力都調入了中都城內。這其中就包括了上一次殺害同僚,造成惡劣影響,但卻沒受處分的胡沙虎。

完顏永濟認爲胡沙虎手上有幾萬人,頗有實力,就任命他爲右副元帥,領兵屯駐於中都城北。

犯了過錯,皇帝不計前嫌,依舊重用,這要是換做正常人,肯定是感激涕零。

但胡沙虎這個人,薄情寡義,陰險刻薄。他在坐鎮中都城北期間,一天到晚什麼正經事都不做,終日打獵喝酒。

完顏永濟得知後,就派人去責備胡沙虎:你能幹點正經事嗎?敵人現在兵臨城下,你就不能備戰嗎?

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胡沙虎被使者一通質問,勃然大怒,竟然當即造反,帶着本部人馬殺入皇宮,廢黜了完顏永濟。

一個月後,在胡沙虎的安排下,完顏永濟被毒殺。金世宗的庶長孫完顏珣被扶持上位,是爲金宣宗。

金宣宗登基後,名爲皇帝,實爲傀儡。中都城內的大小事宜均由胡沙虎做主。

金國大臣見胡沙虎小人得志,便都反對他。

胡沙虎迫於壓力,急需要做出一些成績,讓衆人閉嘴,就命令之前喫了敗仗的術虎高琪主動出擊,並嚴令其必須取勝,否則提頭來見。

術虎高琪也是個人精,我要是打得過蒙古軍,之前至於喫敗仗?

現在你胡沙虎讓我出戰,那不是把我往死裏逼嗎?

既然你不仁,那我也不義!與其讓你胡沙虎殺我,不如我先動手殺了你!

隨後,術虎高琪全套照搬了胡沙虎造反的流程,帶兵將胡沙虎斬殺。

完事後,術虎高琪取代胡沙虎,成爲操控朝政的權臣。

至於金宣宗,則依舊是傀儡。

到了1214年三月,黃河以北的金國城市,除中都等十一座外,全部被蒙古軍隊攪了個一塌糊塗。

成吉思汗見蒙古軍搶也搶夠了、撈也撈夠了,便下令退兵。

臨退兵之前,成吉思汗派使者到中都給金宣宗帶話:你的地盤都被我佔了,就剩一個小小的中都,難道我還打不下來嗎?你要是識相,就獻出珍寶美女犒賞我的大軍。否則城破之後,片瓦不留!

金宣宗被蒙古使者一通威脅,嚇得立馬允諾,主動獻上了大量金玉珠寶、童男童女各五百人、繡衣三千件、御馬三千匹,並將完顏永濟的女兒岐國公主嫁給了成吉思汗。

勒索到了大量財寶和一個公主,成吉思汗很滿意,領着滿載戰利品的蒙古軍返回了漠北。

至於金國。如果說上一次戰爭,金國是被蒙古軍打得元氣大傷的話。那這一次,金國就是元氣盡失了。

偌大的華北平原,幾乎是十室九空。就以眼下的形勢來看,中都肯定是無法再支撐一次長達半年的圍城了。

礙於嚴峻的現實,金廷內部很快出現了遷都的聲音。

對於遷都這個提議,金國的元帥左都監完顏弼舉雙手雙腳贊同。他認爲金中都殘破,這地兒是不能待了,得趕緊遷都到北宋的故都開封。

而金國的兩位宰相徒單鎰和完顏承暉,則極力反對。他們認爲都城是國家的根本,如果主動放棄中都城,必然會人心盡散,到時候誰還願意爲朝廷賣命?並且中都是連接中原和遼東的紐帶,如果都城南遷至開封,遼東地區勢必難保。而東北老家要是丟了,我們金國必然是大勢去矣!

由於兩撥人說得都有理,金宣宗一時無法決斷。於是遷都一事,就拖了兩個月。

但是,就在金廷內部爲遷都的事情相互扯皮時,一個噩耗傳來:東北的契丹人在耶律留哥率領下起義,將前去討伐的四十萬金軍打得大敗。現在遼東已被契丹人控制了!

得知消息,金廷內部逃跑派的聲量立即壓過了主戰派。

之前反對遷都,無非是擔心遼東淪陷。現在遼東已經丟了,那還等什麼啊?趕緊逃吧,立即遷都開封。

1214年五月,金宣宗下詔,命太子完顏守忠留守中都,並令右丞相兼都元帥完顏承暉和尚書左丞相抹然盡忠一同留下,輔佐完顏守忠。

至於朝廷班子,則隨金宣宗遷往開封。

這道命令一下,中都城內頓時人心惶惶。大約十萬人變賣家產,隨着金宣宗一道逃到了河南。

1215年形勢圖

中都陷落

得知金宣宗南遷開封,成吉思汗勃然大怒。

三月份剛簽訂和平協議,五月份就遷都跑了。看來這是不服輸啊,還想在河南積蓄實力,捲土從來。

既然這樣,你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不久後,成吉思汗再次率領大軍討伐金國。

這一次,蒙古軍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攻佔中都。

爲了破城,成吉思汗決定打持久戰,計劃先蠶食中都周圍的州縣,將中都圍成了一座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孤城。然後再慢慢耗。

看到蒙古軍這幅志在必得的架勢,駐守中都外圍的契丹族金兵直接譁變,投降了蒙古軍。

這個消息傳到開封后,金宣宗火速召回太子完顏守忠。

原本,金宣宗是想讓太子替自己死社稷。但關鍵時刻,他還是心軟了,畢竟是自己兒子,不能就這麼死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完顏守忠跟金宣宗一個德性,他本來也沒有與中都共存亡的決心。一聽父皇宣詔,感激涕零,立馬收拾行李就跑了。

太子這一跑,中都城內的軍民立即人心渙散。好在宰相完顏承暉還有點本事。在他的堅持下,中都沒有立即陷落。

之後的幾個月,蒙古軍不斷對中都發動進攻,金宣宗則派了幾批援軍解圍,但都被蒙古軍擊退。

1215年五月,中都被蒙古軍圍困了近一年後,再也無法堅守。

完顏承暉見大勢已去,就跟抹捻盡忠商量,中都保不住,你我身爲留守,應當以身殉國。

抹捻盡忠不想死,表示你完顏承暉想死,我不攔着。但你不能讓我陪你死。

說罷,抹捻盡忠就趕回家裏,安排部下收拾金銀細軟跑路。

完顏承暉見抹捻盡忠是這麼個態度,也不強求,回到家後便服毒自殺了。

得知完顏承暉自殺,抹捻盡忠要棄城逃跑,此前被金宣宗留在中都的幾百名妃嬪宮女紛紛找上門,希望抹捻盡忠帶她們走。以免城破之後,遭到蒙古兵侮辱。

面對妃嬪們的請求,抹撚盡忠表面上答應得很好,表示“我先出去,爲諸位娘娘開路。等我準備好了,就通知你們跟我一起走。”

然而,抹捻盡忠逃出城後,卻腳底抹油,悄悄地溜了。他跟身邊的人說,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想管那些娘娘們的死活。因爲帶着一羣女人,根本不可能通過蒙古軍的封鎖線。

中都城內的妃嬪宮女們就這麼傻等了一晚上,直到蒙古兵攻入城內,才發現上當受騙。

蒙古軍佔領中都後,成吉思汗先派人將城內的財物運往蒙古大本營,然後又縱兵洗劫。

按照南宋史料記載,蒙古軍洗劫中都期間,放了一把火,這場大火燒了一個月,將原本富麗堂皇的中都城,直接燒成了一片白地。

既破兩河,赤地千里人煙斷,燕京宮室雄麗,爲古今之冠,韃人見之驚畏不敢仰視。既而亦爲兵所焚,火月餘不滅——《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連城市都被夷平了,城內的老百姓自然也沒有好下場。

此前被抹捻盡忠撇下的妃嬪,有的不堪受辱,選擇自己結束生命。有的被蒙古兵抓獲後,淪爲奴隸,受盡凌辱。這一幕,像極了當年的靖康之變。

大局已定

1216年,成吉思汗決定乘勝追擊,命部將三摸合拔都率一萬騎兵,取道西夏,偷襲潼關。

蒙古軍按計劃打到河南後,猛然發現金軍在開封附近屯有重兵,而且還是精兵!

成吉思汗得到情報,認爲短時間內無法滅金。於是便自率主力返蒙古本部休養,留下木華黎經營中原。

成吉思汗臨行前,依照漢制給木華黎鑄了一個印,封他爲太師國王,並跟木華黎交代:“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且勉之。”

這完全是裂土封王的待遇,把廣袤的中原賜給了蒙古第一智將。

在成吉思汗休養期間,蒙古軍與花剌子模發生了一次小規模的衝突。起因是蒙古軍攻打西遼期間,花剌子模認爲蒙古軍越界了。

因爲這件事,蒙古和花剌子模結下了樑子。

當然,這是小事。雙方很快就平息了爭端。

不過,後來鬧出的花剌子模搶劫蒙古商隊事件和殺害蒙古使者事件,就讓成吉思汗非常憤怒了。

在憤恨之下,成吉思汗下達了總動員令,開始蒙古的第一次西征。

按理說,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遠征中亞,金國獲得喘息之機,這本來是金國逆風翻盤的機遇。

可是,此時的金宣宗卻在術虎高琪的慫恿下,居然出兵攻打南宋。

這一戰,金軍先聲奪人,連取多城,但隨着棗陽之戰,宋將扈再興大敗金將完顏訛可的柺子馬重騎兵,整個戰局瞬間逆轉。雙方很快就在各條戰線上就打成了拉鋸戰。

打拉鋸戰,金國就喫虧了,畢竟宋朝的經濟底子遠比金國雄厚。

金宣宗捱了蒙古人的揍,本想“取償於宋”。可結果卻是損兵折將,空耗國力。

金國侵略南宋的同時,與西夏也是戰事不斷。

不過,金夏戰爭責任不在金宣宗,而是西夏神宗李遵頊。

自從1209年向蒙古稱臣後,西夏就一直是蒙古軍的馬前卒。

從1209~1217年,西夏每年都要發兵攻打金國。

在這個大背景下,金國上下恨死西夏了。

不過,縱然西夏如此賣力地討好蒙古,成吉思汗西征之前,仍然抽空揍了西夏一頓。

這一次伐夏,蒙古軍不費吹灰之力,再次包圍中興府。

夏神宗怕死,便棄城逃到西涼府,只留下太子李德旺獨守中興城。

李德旺也怕死,便派使者求饒,表示西夏一定會臣服於蒙古。成吉思汗見教訓的目的達到,就賣了李德旺的面子,撤軍回師。

夏神宗見蒙古軍走了,第一時間返回中興府。

回朝之後,他認爲西夏“附蒙攻金”並沒有撈到好處,還遭受更大的經濟損失,便大膽改變策略,與金國緩和關係,主動求和。

與之同時,金宣宗也有意與西夏講和,以便集中精力對付蒙古軍。

可是,就在金宣宗與夏神宗都有意講和時,一個很無厘頭的事情發生了。

什麼事呢?夏神宗認爲是金國無禮在先,也就是還記恨着完顏永濟當初的揶揄,便故意端着,想讓金宣宗先派人來求和。

金宣宗也認爲是西夏無禮在先,便也故意端着,想讓夏神宗先派人來求和。

兩家的行爲,就很像冷戰中的男女朋友,都想讓對方先道歉。要是沒人先認錯道歉,可能朋友關係就吹了。

金宣宗和夏神宗就是這樣。夏神宗見金國始終沒人來談議和的事,就不想談了,派兵攻打金國。

金宣宗知道後,心想這還議和個鳥啊?打他丫的!

從一開始鬧掰到最後金哀宗完顏守緒主動提出議和,金國和西夏打了十三年。

兩個弱雞對耗,誰最得利?

顯然是蒙古。

就在金國與南宋和西夏兩面開戰時,木華黎一改之前蒙古軍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重用降附蒙古的中原土豪,如河北清樂軍首領史秉直、史天倪父子,興中府元帥石天應等人。

在中原土豪的幫助下,木華黎不僅將原本只是輕騎兵的蒙古軍,進化成了擁有輕重騎兵、工程兵、步兵和攻城部隊的混編軍團。還攻取了遼西、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大量州郡,並置官鎮守,牢牢控制了這些地區。

面對蒙古軍的進化以及木華黎的步步蠶食戰術,金國無兵應對,因爲兵馬都調去打西夏和南宋了。

無奈之下,金宣宗只好“包產到戶”,收買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如王福、武仙、郭文振、胡天作等人,封他們爲“九公”,讓他們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軍在太原、平陽(山西臨汾)、真定(河北正定)等地與蒙古軍進行拉鋸戰。

可是,這些擁護金國的土豪能與蒙古軍打得有來有去,是建立在蒙古軍主力西征的基礎上。

一旦蒙古主力東返,這些地方軍閥,根本不夠塞牙縫的。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而歸。

同一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絕徵兵和故意不納人質爲藉口(真正原因是夏神宗與金哀宗勾結的事情敗露了),兵分兩路出擊,試圖一戰剷平西夏,將党項人滅族。

當時的西夏國主是前面提到的李德旺。

金國皇帝則是金哀宗完顏守緒。

這倆都比他們的父親靠譜。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大軍,金夏順勢結盟。

然而此時結盟,爲時晚矣。

金國援兵被蒙古軍拖住,西夏只能孤軍奮戰。

李德旺很清楚,成吉思汗不會再接受自己的投降。因爲他不信任自己了。

於是,他決定做困獸之鬥,集中所有兵力,與蒙古軍決戰。

這一戰,蒙古軍十餘萬,西夏軍三十萬。雙方士氣都很高。

不過,大戰的結果依然是蒙古軍大勝,西夏軍慘敗。

蒙古軍是怎麼以少勝多的呢?

總結起來,就是常規三板斧,你士氣高昂時,我不跟你打。你士氣低落了,我就像牛皮鮮一樣死貼着你。你心態崩了,我趁機痛打落水狗。

當時,李德旺在都城中興府和南部重鎮西平府,各部署了十萬人。在兩府之間的野外,又駐留了十萬人。

開戰之後,成吉思汗利用西夏軍分兵的情況,制定了先集中兵力包圍西平府,做出假意要攻城的策略,刺激西夏軍與自己決戰。

當西夏軍行動,增援西平後,蒙古軍迅速從西平撤軍,於半道設伏,利用弓箭射殺前來增援的西夏步兵和重裝騎兵。

等到西夏軍死傷到了一定比例後,蒙古軍最狠毒的絕招來了。

蒙古軍並不阻止西夏軍前進,而是故意讓開大路,放任西夏援軍進入西平府。

當西夏援軍進城後,蒙古軍突然殺出,截斷了西夏軍隊列,並利用箭雨和火攻,阻止城內西夏軍殺出。

此時,城外的西夏援軍兵力不足,不是蒙古軍對手,只能退兵。城內守軍被堵在城裏,又衝不出去。只能眼睜睜看着再次被圍。

當西平府城內的西夏軍又被圍困一段時間後,這時候猛然發現,自己上套了!

城內的糧草本來就不足,現在又湧入了大量援軍和傷員。這些人進城後,不僅起不到增援作用,反而還加大了城內負擔。

所以,西平府的十幾萬夏軍很快就陷入了惴惴不安當中。

負責守城的西夏太子李德任見情況不妙,擔心士兵譁變,下令突圍。

然而士氣高漲時,西夏軍尚且敵不過蒙古軍。此時一幫哀兵,又能有什麼作爲?

最終,奇蹟並沒有發生。十幾萬西夏軍開城突圍後,先是被蒙古軍的箭雨射殺大半,剩下的殘兵又被圍殲。

而整場戰鬥下來,蒙古軍的傷亡還不到一萬人。

通過這一戰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當年的蒙古,習慣於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很少會與對手在戰場上死拼。

整個蒙古草原纔多少人口?就算一打十,也不夠與金國和西夏拼的。

攻克了西平府,西夏滅亡已成定局。成吉思汗認爲中興府的西夏殘軍肯定不敢出戰,便調轉方向,親自率軍突襲金國,將關中地區橫掃一空。

五個月後,成吉思汗回師中興府,派人去中興城內招降。但被西夏末主李睍拒絕。(李德旺在蒙古軍圍城期間驚悸而亡

又過了一個月,中興城內糧食絕盡,軍心士氣瀕臨崩潰。當時又恰巧遭遇地震,李睍認爲天意如此,便遣使投降。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臨死前,他留下遺囑,要求盡滅党項族。

而隨着西夏的滅亡,獨木難支的金國也步入了滅亡倒計時。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