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年七月,遼國高層決裂。

天祚帝在得到陰山室韋的支持後,主張反攻金國。

對此決定,耶律大石堅決反對。

他直言不諱地對天祚帝說:“當初金人攻陷遼陽時,陛下您不肯去前線督戰,反而跑去中京;等到金兵攻陷上京,您又逃往南京;後來金兵攻陷中京,您乾脆去了西京,進而又跑去夾山。之前咱們有實力,您不願意修戰備,使得大半個國家都淪於敵手。現如今我們就這點人馬了。您卻要出兵求戰,這不是鬧着玩嗎!

常言道,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雖然耶律大石說的都是實話,但在天祚帝看來,卻是大逆不道之舉。

我如此信任你,你竟敢當衆頂撞我,還在我的傷口上撒鹽!你想幹什麼?想造反嗎?!

於是,天祚帝就派親信蕭乙薛和坡裏括把耶律大石看管起來,打算御駕親征,成功收復失地後,回來再收拾耶律大石。

後來,天祚帝帶着兩萬人馬東征金國,耶律大石見此結果,也不願意多說什麼。

他在殺掉了蕭乙薛和坡裏括後,帶着兩百心腹直奔可敦城而去,決定自立爲王。

宋金遼夏“四足鼎立”

可敦城又叫鎮州,據說城內有兩萬契丹鐵騎長期駐守,除了遼國的最高統治者,誰都調不動。

原本,耶律大石是調不動這兩萬人馬的。

但是,有些人也是命中有運。

就在耶律大石抵達可敦城不久後,金國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天祚帝做了金軍的俘虜。

這個事情就好比你想睡了,但是沒枕頭,睡不着,結果馬上有人給你送枕頭。

耶律大石正愁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自己與天祚帝的關係,沒想到天祚帝居然被俘虜了。這下好了,不用再操這個心了。

並且皇帝被俘虜,朝廷也被一鍋端了。那接下來肯定就要推舉新領袖。

而此時此刻,誰又是領袖的最佳人選呢?

很顯然,自然是耶律大石了。

1125年,在遼國西北路招討司的七個羈縻州長官和蒙古高原的十八個部落的酋長的共同擁戴下,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稱王建號,於草原深處又恢復了遼國的統治系統。

對於耶律大石稱王這件事,金國方面聽說消息後,很是憤怒。一向主張武力消滅宋遼的完顏宗翰請旨,上奏要求出兵滅了契丹餘黨。

金太宗贊同完顏宗翰的主張,只是由於當時金軍主力已經南下伐宋,不可能再回師北上追剿了。因而耶律大石便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此後五年,耶律大石一直待在漠北草原。他爲了打敗金國,期間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派人聯絡西夏和北宋夾擊金國。但很可惜,西夏兩次出兵,均被金軍擊敗,最終迫於現實向金國稱臣。而北宋直接就被金國給滅了。

到了1130年,耶律大石向現實低頭。他意識到僅憑蒙古高原的資源就想打敗金國,是不可能的。

於是在這一年,他便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離開可敦城,去西域打地盤。等到自己的實力能與金國平起平坐之後,再殺回來。

得知耶律大石要去西域擴地盤,完顏宗翰又向金太宗建議,應趁此機會攻打可敦城。

金太宗採納其建言,隨即調兵遣將,準備西征。

但是,就在金國備戰時,宋朝的西軍發動反攻,決心將金軍驅逐出關中,繼而收復河東。

面對來勢洶洶的宋軍,金太宗無力分兵,只好向漠北諸部下詔,命之進討耶律大石。但漠北諸部並不服金國,他們寧可跑到可敦城去效忠耶律大石,也不願意歸順金朝,因而金國的這次征討便半途而廢。

金國在南邊搞事,進一步堅定了耶律大石西征的決心。

1131年,耶律大石在征討黠戛斯無果後,率軍翻越阿爾泰山,來到今天新疆的額敏縣,並在這裏築了葉密立城,爲經略西域做準備。

此時的西域,存在着兩個大國。一個是位置偏東的高昌回鶻,一個是位置靠西的東喀喇汗國。

高昌回鶻因爲與遼國接壤,知道實力差距,所以向來與遼國友好。相比之下,東喀喇汗國與遼國的關係則差了很多,堪稱是敵對國家。

一個是友好鄰邦,一個是敵對國家,耶律大石自然選擇聯絡高昌回鶻對付東喀喇汗國。

不過,就在耶律大石西征東喀喇汗國時,高昌回鶻可汗從西夏方面得到遼朝滅亡,耶律大石是“紙老虎”的消息。

高昌回鶻可汗小人得志,立即出兵襲擊耶律大石,並將俘虜的契丹軍士獻給了金朝。

金太宗見到高昌回鶻送來的契丹俘虜,非常高興,一面賞賜了使者,一面命令遼國降將耶律餘睹率漢軍及女真軍一萬人,北攻可敦城。

此時形勢對耶律大石而言,可以說是異常兇險。如果可敦城被攻克,他連落腳的地兒都沒有了。

不過,前面也說了。耶律大石這個人也是命中有當皇帝的運勢。

金軍北上後,由於戰前準備不充分,沒有帶足糧草。加之大軍走到半路上,還迷路了。因而金軍的這次討伐,最終又是以虎頭蛇尾收場。

一場虛驚,耶律大石立即返回可敦城,將周圍的部落召集,號召他們隨自己遷徙到葉密立。

等到遷徙到葉密立周圍的民衆越來越多後,耶律大石隨即在葉密立稱帝,重建了遼帝國。

爲了區分其與遼國的區別,後人便把耶律大石的遼國稱爲西遼。

稱帝之後,耶律大石立即把矛頭瞄準高昌回鶻。

小樣,你敢偷襲我?不想活了吧!

見西遼軍來勢洶洶,高昌回鶻直接投降。

後來,爲了控制高昌回鶻,耶律大石派人留在高昌監國。至於原先的可汗,則淪爲了傀儡。

拿下了高昌回鶻後,耶律大石隨即又滅了東喀喇汗國。

至此,耶律大石在西域算是站穩了腳跟。

隱忍十年,如今鳥槍換炮,今非昔比了。耶律大石此時再審視金國,心態自然也不一樣了。

1134年,即滅掉東喀喇汗國的同年,耶律大石爲一血恥辱,調集七萬精銳,任命六院司大王蕭斡裏剌爲兵馬都元帥,敵剌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爲副元帥,茶赤剌部禿魯耶律燕山爲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爲都監,征討金朝。

在戰前的誓師大會上,耶律大石用白馬青牛祭天,強調西域並非久居之地,鼓勵士兵應當榮歸故里,復興大遼。

不過,西遼的這次遠征也遇到了金軍當初的問題:路程太遠,準備不充分。

七萬大軍連金國的門檻都沒摸到,就因遇上惡劣天氣,導致牛馬多死,無法繼續前進,不得不勒兵而還。

耶律大石聽說大軍無功而返的消息,淚流滿面,十年準備,結果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他不甘心,但又沒辦法。無奈之下,他也只好認命。

1137年,耶律大石攻打西喀喇汗國。

西喀喇汗國大汗不服,派兵迎戰。結果兩軍一接觸,西喀喇汗國軍隊直接被擊潰。

而與之同時,西喀喇汗國境內的葛邏祿人也趁機作亂。西喀喇汗國大汗無力鎮壓,只好向伊斯蘭世界霸主塞爾柱帝國求援。

得知消息,耶律大石隨即派人招降西喀喇汗國境內的葛邏祿人,並向塞爾柱帝國皇帝桑賈爾寫信,勸他不要多管閒事。

見到耶律大石的來信,桑賈爾差點沒氣死。自己是拳打東羅馬、腳踏波斯的塞爾柱帝國皇帝,這個耶律大石,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小癟三?

爲了給耶律大石一個教訓,桑賈爾集結了十萬大軍,向西遼殺來。

面對氣勢洶洶殺來的十萬大軍,耶律大石組織了兩萬兵力迎戰。

兩萬對十萬,耶律大石瘋了?

當然不是。耶律大石之所以敢以寡敵衆,並不是他自大,而是他知道,西喀喇汗境內的葛邏祿人爲了擺脫二等公民身份,肯定會爲西遼而戰鬥到底。

然後,果不出所料,葛邏祿人在戰鬥中非常賣力,幫助西遼軍以一場大勝,奠定了耶律大石在中亞的霸主地位。

至於塞爾柱帝國,經此一役,由盛轉衰,塞爾柱皇帝桑賈爾也很快被土庫曼人控制,帝國土崩瓦解。

而沒了大哥撐腰,西喀喇汗國及其周圍的花剌子模也隨即宣佈投降,成爲西遼的屬國。

需要指出的是,現在常有一種錯誤觀點,即認爲西遼的核心統治區很小,大多數西遼領土都是通過分封來維持統治的“羈縻”區域。繼而得出所謂”西遼版圖實際是地圖開疆“的結論。

爲什麼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呢?

因爲縱觀古今,除了中國會區分“羈縻”和“非羈縻”外,世界各地的古代王國、帝國,幾乎都不區分。

也就是說,核心統治區很小,大部分地區爲分封性質,這是除了中國以外,大部分古代帝國的常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拉伯帝國。其“哈里發”就類似中國的周天子,其“蘇丹”就類似中國春秋時期的霸主。強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就和西周一樣,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阿拔斯王朝後期的哈里發就和春秋戰國的周天子一樣,中東地區各個軍閥王朝打得不可開交,哈里發根本管不着。

對於中國的大一統模式,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歐洲人,都不能理解。他們無法理解不實行分封,不靠“羈縻”統治,到底是用什麼來維持高級將領對中央的忠誠。

所以,對於網上流傳的某些中國王朝“實控圖”。我們應該有清醒認識,這就是赤裸裸的雙標,不懷好意。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古代世界除中國外,基本沒有囫圇帝國。

扯遠了,再說回來。

耶律大石第二次西征時,正逢歐洲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由於耶律大石和十字軍打得都是賽爾柱帝國。於是在當時的歐洲就流傳着一個東方世界有一位神祕的祭司王約翰,是基督教的捍衛者的傳言。

後來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和古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發音都類似於“契丹”,就是受耶律大石的這次西征的影響。

歐洲人臆想的“祭司王約翰”

不過,就在耶律大石準備繼續攻城拔寨之際,他突然病死了。沒能帶領西遼再創更大的輝煌。

而隨着耶律大石的病死,以及其妻蕭塔不煙和其子遼仁宗耶律夷列對東征復國主張的不感冒,西遼統治集團也隨之放棄了殺回老家去的政治主張。

其後的幾十年,南宋多次提出聯絡西遼抗金。

如海陵王完顏亮南侵宋朝時,樞密院就向宋高宗建議聯絡西遼,共抗金國。

契丹與我二百年兄弟之國,頃緣奸臣誤國,招致女真,彼此皆被其毒。朕既移蹕江南,而遼家亦遠居漠北,相去萬里,音信不通,今天亡此虜,使自送死。朕提兵百萬,收復中原,惟爾大遼豪傑忠義之士,亦協力乘勢,殲厥渠魁,報耶律之深讎,將來事定通好如初,各宜知悉。——《三朝北盟會編》

宋孝宗在位時期,爲了一血恥辱,孝宗也曾多次吩咐川陝宋軍負責人主動聯絡西遼。

睹盱眙報大石契丹欲興兵事。若無,則已。或果有之,在我安得坐視。他日我若徑舉兵,則違誓約;若因釁,則將何以爲辭?卿須深謀遠圖,俟數日奏來。卿以此密示郭棣,同議之。候回奏,同繳進來。四月二十一日。——《大石契丹興兵御筆》

近得邊報,大石契丹假道夏國,侵犯金人,未知然否?卿可分遣間探,明斥堠,以詗其實。若所傳虛誕,切不可妄動;果或有之,機會似不可失。宜遣文武兼備之人,與之會議,毋使常材,庶使一見信服,事可有濟。然此皆傳聞,卿更審察事宜,貴於詳密,以副朕懷。故茲親札,想宜知悉。——《宣示付吳挺御筆》

但由於南宋與西遼的聯絡困難重重,加之西遼也無意聯宋滅金。這些聯絡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西遼無意伐金,那金國又是個什麼態度呢?

金國也一樣。在金國統治者看來,西域太遠,大把軍費砸進去,如同把錢丟進大海里,連聲響都聽不到。

而比之西遼,攻打南宋可就太快樂了。不僅近,而且富裕。打南宋,這買賣簡直不要太賺。

後來,金國在金世宗和金章宗的治理下,國力步入巔峯。但隨着蒙古的崛起,金國也迎來厄運。

而同時期的西遼,情況也是差不多。

蕭塔不煙攝政和耶律夷列在位期間,西遼的國勢蒸蒸日上。

但是,由於解決不了葛邏祿人的問題,西遼也隨之由盛轉衰。

爲什麼解決不了呢?這涉及到一個統治原則問題。

前面說了,西遼實行分封制,征服了某個部落,就實行分封,讓該部落按照舊制,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不會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耶律大石來到西域之前,當地的霸主是東西喀喇汗國。葛邏祿人是被東西喀喇汗國統治的二等民族,一直不能當家做主。

爲了能夠當家做主,葛邏祿人主動向耶律大石稱臣,非常賣力地爲其征戰。西遼能大敗賽爾柱帝國,葛邏祿人的貢獻很大。

但很可惜的是,西遼的國策註定了葛邏祿人的賣命不會換來回報。因爲西遼統治者不會爲了葛邏祿人而廢棄東西喀喇汗國。畢竟這兩個汗國也有大量民衆要安撫。

拼死拼活,然後你告訴我結果不變。這一下,葛邏祿人就不幹了。造反的事情此起彼伏,前後幾十年之久。

一直到西遼女皇帝耶律普速完(耶律夷列的妹妹)統治時期,命令收繳葛邏祿人武器,強迫葛邏祿人停止遊牧,強迫將葛邏祿人從河中地區遷徙南疆從事農耕,纔算完事。

但是如此一來,葛邏祿就更不幹了,這更加激起了葛邏祿人起義的決心。西遼的國力在內耗中,消磨的很厲害。

衆所周知,實力這種東西是此消彼長的。就算你的實力不變,可別人在增加,你一樣是變弱了。

所以,當西遼國力沒有任何增強時,那接下來將要發生的,自然是控制力下降,分封的部落領袖紛紛自立。

1172年,因不滿西遼的苛刻統治,花剌子模背叛西遼。

1175年,在金國的拉攏下,原本臣服於西遼乃蠻人倒戈,歸順了金朝。

而就在西遼這艘破船到處漏水時,耶律普速完還被人刺殺。

更要命的是,即位的耶律直魯古(耶律夷列的兒子)又是個沉溺於娛樂遊獵,不理政務的昏君。

耶律直魯古沒有執政能力,並且又不理朝政。

於是,西遼的國勢也就進一步衰落,各附屬國紛紛叛離。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六部。

三年後,在蒙古軍的強勢威懾下,西遼東部的高昌回鶻臣服於成吉思汗。

又一年後,西遼西部的部落被花剌子模掃蕩,紛紛臣服於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的腳下。

此時的西遼,被蒙古和花剌子模兩面夾擊,基本與滅國無異。

看到轄境日益萎縮的西遼王國氣數將盡,從乃蠻部投奔西遼的屈出律(乃蠻大汗的兒子)便發動政變,幹掉了耶律直魯古,自己做了西遼皇帝。

不過,屈出律也好,摩訶末也罷。他們都沒有得意太久。

1217年,因爲使者被殺事件,成吉思汗親率十五萬大軍征討花剌子模。

蒙古軍中途路過西遼時,屈出律抵擋不住蒙古大軍,聞風而逃,蒙古軍順路滅了西遼。

屈出律帶着錢財逃跑,也沒有逃出很遠,後來他被獵戶擒獲,交給了蒙古軍隊。

至此,西遼徹底覆亡,共歷三世三帝兩後。

至於花剌子模,其在中亞與蒙古軍激戰數年後,也被蒙古大軍徹底碾平。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