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7家央企重組收官,“瘦身”到不足百家!國企改革十年答卷:資產增長2.6倍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琪 徐芸茜 北京報道

神舟飛船凱旋歸來、天問一號逐夢而行、嫦娥五號奔月取壤,奮鬥者號萬米探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C919大飛機準備運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最大直徑盾構機順利始發,頁岩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十年來,國資國企出現了一批世界級重大科技成果,這背後離不開國資國企通過深化改革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十年來,我們推動國有企業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的重大變化。這十年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熟定型的十年,是國有企業發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顯著、佈局結構優化最明顯的十年。”在近期舉辦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表示。

國資委數據顯示,2012年-2021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年均增長9%,超過GDP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十年來,中央企業累計上繳稅費18.2萬億元,上繳國有資本收益1.3萬億元,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資本1.2萬億元。十年來中央企業建成了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7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

與此同時,國企併購進展也不斷加快,中國稀土、中國物流中國電氣裝備、中國星網、等一大批新央企集團紛紛問世;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中化集團和化工集團聯合重組等一批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項目持續推進。

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本輪整合是央企從‘對標世界一流’進入到‘建設世界一流’的新發展階段。本輪整合突出了高質量發展理念,重點在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大力提升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主業更加聚焦,對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帶動能力和支撐效應更加顯著。”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履行中央企業出資人職責,全國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和負責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職責,在設計改革方案,推動試點工程,全面實施三年行動,以及考覈評估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推進國企改革,國資委發揮關鍵作用

“十年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實施,有力破解了一批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湧現出一批活力競相迸發、動力更加充沛的現代新國企。”翁傑明在發佈會上表示。

國企改革作爲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1+N”系列文件的出臺再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企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稀土、中國物流中國電氣裝備、中國星網、等一大批新央企集團紛紛問世;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鞍鋼重組本鋼、中化集團和化工集團聯合重組等一批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項目持續推進。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下,央企發展迎來新的局面。

十年來,中國鐵建加速優化佈局、協調發展,鐵四院用五年的時間逐漸發展爲“1+N”業務板塊競相爭豔的戰略佈局,打造了高質量發展的多極支撐和強大勢能;中國石油油氣勘探捷報頻傳,油氣開發水平持續提升,氣田保供和儲氣庫調峯能力不斷增強,新能源業務全面提速,2021年天然氣產量達1378億立方米,在油氣產量當量中佔比達51.4%;中核集團堅持總承包道路,探索出一套以核電設計爲龍頭,統籌管理“設計、採購、施工、調試”四大板塊的工程總承包模式,華龍一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300多家企業,一同突破了411臺核心設備與關鍵材料國產化,打破了我國核電工程建設長年受制於人的“鎖喉之痛”。

十年來,中國海域以鑽井裝備爲核心,中國海油揚眉劍出鞘,斥巨資打造了70多艘重大深水裝備,共同構成“海油重器”梯隊,實現了海洋油氣鑽探能力從水深300米到超過3000米、勘察作業能力從500米到3000米、鋪管能力從300米到3000米水深等諸多跨越,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各海域提供3000米以內水深全方位勘探、開發和生產服務的能力,成爲全球勘探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接近過去30年儲量發現的總和。

此外,十年來,航空工業淨利潤由99億元增長至169億元,年均增長6.2%;營業總收入從3006億元增長到5190億元,年均增長6.26%;資產總額從5687億元增長到12383億元,年均增長9.03%。連續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21年排名第140位,較2012年提升110名,位於航空航天與防務板塊前列。

在國資委的改革推進下,中央企業發展向着專業化整合不斷邁進。國資委數據顯示,國資委大力推進重組整合,先後有26組47家中央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新組建、接收企業9家,中央企業數量從十年前117家調整至97家;深入開展瘦身健體,加快儲備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全面完成“殭屍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治理,建立壓減長效機制,累計減少法人佔總戶數的38.3%,管理層級全部壓縮到五級以內;全面收官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2萬多個各類公共服務機構、1500萬戶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基本完成分離移交,超過2000萬退休人員基本實現社會化管理,有力解決了長期以來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問題。

毋庸置疑,從國企改革十年發展成果來看,國務院國資委發揮着重要作用,影響深遠。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履行中央企業出資人職責、全國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和負責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職責,在設計改革方案,推動試點工程,全面實施三年行動,以及考覈評估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激發國企活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十年來,國資國企通過持續改革,改出了新活力,改出了高效率,改出了好機制。”翁傑明在發佈會上指出,國資國企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着力打造精幹高效的組織架構,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推動三項制度改革走深走實,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加快轉換經營機制,實施“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科改示範行動”等改革專項工程,推動國有企業成爲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佈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

“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可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現代經濟發展表明,企業強則國家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作爲支撐,這也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戰略任務。”據翁傑明介紹,2021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96家,在船舶、鋼鐵、能源、建築、水運、裝備製造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方面,國資國企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點。

“委託代理問題一直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大難點,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治理核心董事會的建設,雖然通過黨委會的有效介入解決了所有者缺位問題,在執行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好的治理模式和經驗。”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副總裁孫連纔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本輪國企改革還加大了監管力度,在風險控制方面出臺了合規的系列文件,突出紀委與監事會的合署作業職能。”

孫連纔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堅持本輪國企改革的初心與使命,真正貫徹“1+N”政策體系,及時總結優秀的經驗和標杆企業的做法,並及時調整政策的弊端,不走回頭路,再國企改革的路上不徘徊不搖擺,堅持國企的戰略定位是關鍵問題。

十年持續改革,國資企業不斷迸發活力。下一步,深化國企改革仍然是國資企業的發展重點。

“我們將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國企改革,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不斷完善市場化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和效率,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翁傑明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