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叮咚买菜副总裁舒适:未来将开发更多的消费场景

整个2022年,生鲜电商一直处于“强需求”的机遇之中。

一则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运行大数据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生鲜电商成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与2021年相比,65.4%的消费者消费频次增加,51.6%的消费者消费金额增加,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旺盛。

随着消费需求增强,行业仍有持续扩容的发展态势,但在这背后,生鲜电商已走过追求规模效应的时代,形成了步入成熟期的稳定格局。

回溯十余年时间,生鲜电商从启动、预热,到汹涌竞争中步入正轨,持续涌入的玩家不断“更新换代”,而这种变化,也决定着行业走向。在这之中,2017年入场的叮咚买菜无疑是生鲜电商领域的长跑选手。

近日,叮咚买菜发布二季度业绩报告,实现阶段性盈利。

数据显示,叮咚买菜该季度实现营收66.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8%;Non-GAAP净利润2000余万元。这是叮咚买菜登陆资本市场一年之后,第一次实现阶段性盈利。

2021年8月,叮咚买菜转变战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打法,把商品力作为发展第一推动力,重视上游供应链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个最新战略的正确性得到初步验证。近日,叮咚买菜副总裁舒适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转变战略后,叮咚买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实现阶段性盈利,整个上半年,叮咚买菜长三角地区均获得盈利,正向经营利润是3.7%。”

“叮咚买菜有信心,在长三角积累的商品力、方法论、管理人才,可以帮助到其他城市的发展和成长,更好地服务更多的用户。”舒适进一步称。

未来,在生鲜电商新的竞争格局下,企业该如何进阶,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转型?作为行业的头部玩家,叮咚买菜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此,叮咚买菜副总裁舒适就行业创新、发展及未来方向等,与时代周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叮咚买菜副总裁舒适

时代周报:自2021年8月底,叮咚买菜实行“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打法。目前,你认为该战略的节奏情况如何?与竞争同行相比,叮咚买菜达到怎样的效率优势?

舒适:2021年8月,叮咚买菜提出高质量发展后,我们通过商品力建设来发展用户和订单。在商品力建设上,叮咚买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Q2,叮咚买菜所售卖的商品中,特色商品已经有217个SKU,另外,叮咚自有品牌商品销售额占比17.5%,大部分都是叮咚3F工厂自己研发和加工生产的商品。

叮咚买菜不但是一个规模领先的生鲜电商企业,而且是一家拥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食品企业。

时代周报:2022年Q2,叮咚买菜第一次实现了阶段性盈利。你认为实现阶段性盈利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这其中,以自有品牌为代表的商品力是怎样的角色?

舒适:Q2的阶段性盈利,有疫情的部分影响,但以自有品牌、预制菜为代表的商品力战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叮咚买菜自从2021年初入局预制菜行业以来,始终坚持以商品为中心,稳扎稳打,通过两年的时间,建成集预制菜的商品规划、研发和生产加工上下游一体化的体系,拥有40多家工厂,其中自营工厂有7家。

第一个上线的自有品牌预制菜是“拳击虾”,一经推出就非常火爆,仅上线2个多月的时间,就实现了8000多万的GMV 。此后,陆续推出了“叮咚大满冠”、“叮咚王牌菜”“蔡长青”等多个预制菜自有品牌。

做预制菜门槛不高,但要做好,极难,而一旦做好,天花板又极高。以往大家对预制菜都有一些误区,认为汤底可能是用粉末冲泡。叮咚买菜为了破解这些观念,推出的自有品牌锅底“叮咚大满冠”,所有的火锅汤底全部使用真材实料小火慢熬。

时代周报:作为生鲜电商的头部玩家,叮咚买菜有自有品牌,自研和生产商品占比逐渐提升。在产品研发和创新层面,叮咚买菜研发的新产品是基于哪些考量?未来对于新产品的创新发展有什么把握?

舒适:叮咚买菜加强用户消费趋势研究力度,提升了商品开发的成功率。叮咚研究部在2022上半年完成了15份消费洞察研究类报告,组织了10余场近1000人次的商品测评,给出选品意见以及开发调整方向。

同时,开发更多的消费场景,更高效地感知新需求、定义新产品和培育新品牌。叮咚买菜有一个特殊的频道“宝妈严选”,其中的商品通过“追根溯源、科学营养、更少添加、严苛品控”的完整开发体系,消除妈妈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做到入选食品均符合低糖食品标准

除了宝妈严选,叮咚买菜还有为热爱健身和追求营养的年轻人开发的轻养星球,还有正在筹划中的服务于城市中老年人优雅健康生活的频道。在消费主体正在从以家庭为单位向生物个体、甚至标签个体变迁的背景下,借助以上这些细分消费场景频道,精准服务越来越多的忠实用户,努力成长为拥有独特优势的食品开发和品牌矩阵运营公司。

时代周报:一直以来,供应链数字化是生鲜电商一直聚焦的重点课题。目前,叮咚买菜在供应链数字化方面有哪些投入?落实到执行层面,带来了什么效果?

舒适:我们在供应链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打造智慧供应链。

生鲜电商之所以难做,商品的非标准化是一大原因。生鲜背靠的是庞大复杂的农业产业链,一棵小葱,从种下去开始,到最后送到消费者的餐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叮咚买菜开发的智慧供应链系统,从产地到运输到分选仓到前置仓,每一棵小葱从产地到末端到用户手里,都能看到小葱从哪儿来的,将送到哪儿去。

其次是智能算法系统。生鲜难,还难在损耗高。传统菜场的损耗率在30%以上,管理水平高的商超,商品损耗率也超过10%。而叮咚买菜的滞销损耗只有1%,这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系统,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和仓储数据做智能推荐。

通过销量预测智能算法系统,叮咚买菜订单的整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高效单品的整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5%,极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减少流程损耗。

最后是智能调度。在配送层面,叮咚买菜目前已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通过科学的算法对配送小哥进行自动调度以及骑行路径的合理规划,保证配送效率的最大化。这也同时助推了社会效率的提升。

时代周报:深圳作为叮咚买菜布局的重要城市,深圳市场在过去表现如何?背后是什么原因?

舒适:叮咚买菜于2019年8月正式进入深圳市场,上线短期迎来高速增长。在深圳仅运营了7天,订单量已近3万单,每天新增用户率增长超过70%。同月,叮咚买菜首批15家前置仓如期开业。

2020年6月,深圳区域正式突破100家前置仓,紧接着深圳爱国站、固戍站、坪洲站依次突破单日单量1000单、2000单和3000单。进入深圳市场次年2月,深圳GMV破1亿,3个月后,深圳GMV破2亿。

时代周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叮咚买菜始终处于保障供应的一线。对于叮咚买菜而言,是如何克服困难积极保持稳定供给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舒适:叮咚买菜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通过智慧化供应链、营销新模式等方法,积极参与到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的工作中,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砥砺前行。

大家都知道,今年3月,深圳部分区域受疫情影响,在此期间,叮咚买菜克服了供应链和管理上的各种困难,为民生保供而奋战。这里,我想分享2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公司“95后”的女区域主管张意梓,她参加了今年3月份福田上下沙疫情保供套餐的配送工作。当时,福田上下沙有区域处于静态管控,作为辖区企业,我们被福田区委区政府委以重任,承担了静态管控区域市民的“口粮”任务,小小个子的张意梓二话不说也帮忙卸货和疏通过道,这一忙就是大半夜。

第二个故事,则是叮咚买菜沙尾站的站长张旺元,他此前是一名咖啡师,从优哉游哉的状态切换到拼命抢时间的状态只用了两年。3月份福田上下沙出现病例的时候,他的站点刚好在防疫区域内,为了保证封控区市民的生活所需,他在站里吃住了10多天。

时代周报:在外界看来,生鲜电商的价值正在被疫情重置。在这当中,叮咚买菜获得了哪些经验或成长?

舒适:除了营收增长以外,经过疫情的考验,叮咚买菜首先是建立了更加灵活、快速反应的柔性供应链,有更强的反应体质。在疫情期间,面临供应中断、运输系统阻塞、大仓小仓被封控、人员管理困难等等问题,我们灵活应变,创新了很多供应链模式。

其次,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在疫情期间,工作量大,生活很艰难,还可能随时被封控。叮咚买菜的同事们都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大家都以保供为己任,坚持战斗,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最后,在整个疫情期间,叮咚买菜始终和用户在一起,保供给、平物价,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用户的喜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