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9日,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在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峯會上表示,“也許在未來某天,我們銀行會有各種卡用於記載客戶的數據資產,數據存在銀行還能產生利息,這就是未來我們數據要素市場的一個重要場景。”

將數據變成資產,存進銀行卡,然後還會有利息收入,這看起來是個很美妙的願望。在這個願望裏,數據可以變成錢,更重要的是,數據可以以資產的形式更高效地進行流轉,數據價值也就更高。爲此,銀行業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方面對數據資產進行了不少嘗試。

2021年10月16日,廣東省數據資產憑證化啓動活動暨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發佈會在廣州召開,現場發佈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這是數據資產憑證被首次應用於企業信貸場景。

具體操作上,作爲數據需求單位的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取得佛山市和禧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授權的前提下,向廣東電網公司申請獲取用電數據,並據此對申請信貸企業進行企業畫像、信用額度審覈、貸款利率覈定以及貸後風控監管。

去年11月25日,上海數據交易所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成立,它的成立使得數據資產化有了可實現的路徑。上海銀行在該所發佈首單基於可交易數據資產的循環授信方案。

上海銀行副行長鬍德斌介紹說,基於可交易數據資產的循環授信方案具有三方面優勢:一是提升數據資產生產效能。平臺數據需求方快速獲得融資用於購買數據資產,供應方提前回籠資金,用於日常經營和持續研發,形成良性循環;二是以專屬金融服務吸引用戶入駐平臺,促進數據交易所平臺活躍度提升;三是促進交易數據流動、共享。將數據確權、定價、流通與金融服務融合,促進數據流動和共享,發揮數據資產價值最大化。

今年4月開啓的第五屆(2022)數字金融創新大賽上,更多的數據資產應用方面的案例被髮掘出來。比如,中國工商銀行數據治理、中國光大銀行數據中臺項目、廣西北部灣銀行數據應用賦能平臺、桂林銀行“數據超市”項目等多個案例涉及到了數據資產方面的創新應用,這些案例是銀行在數據資產方面的實踐探索。

除了實踐活動,銀行在數據資產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進展。

浦發銀行聯合IBM、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編寫完成《商業銀行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建設實踐報告》,並於去年的10月29日發佈。報告闡明瞭數據資產的概念、管理體系的內涵與外延、體系框架、管理規則等內容,旨在爲商業銀行數據資產化之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爲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數據要素有序流動提供理論基礎。

其實,數據在成爲資產之前,銀行就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曾在中國電子銀行網撰文表示,大數據至關重要。數據應向善,守護個人信息的“潘多拉魔盒”。他指出,對金融機構而言,應從三個方面加以努力:第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客戶信息保護;第二,在管理上,金融機構應建立個人信息數據庫分級授權管理制度;第三,在機制上,加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保護的宣傳教育。

另外,數據成爲資產,甚至是存進銀行卡等這些“未來”還需要多方面的合力保障。楊兵兵就指出,商業機構在積極地探索的同時,還需要得到市場和規則制度方的支持。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