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丸都山

如無意外,微軟和谷歌將在未來兩週先後召開新品發佈會,更新旗下的終端產品。

早在今年5月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就對Pixel 7系列以及Pixel Watch進行了預熱,就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除了“自研芯片”這個賣點外,Pixel 7基本是在原地踏步。

根據科技媒體GSMArena的分析,這一代Pixel將8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升級到1200萬像素,電池容量升級爲4614mAh,並搭載谷歌Tensor G2芯片。

這枚芯片表現如何呢?此前Geekbench流出的測試結果顯示,Tensor G2芯片的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提升在10%左右,在歷經兩代的升級後,最新的Tensor芯片性能尚不及2020年發佈的驍龍888,這已經不是“擠牙膏”的問題了。

儘管大多數Pixel用戶都是衝着“原生安卓”去的,但如此拉跨(垮)的硬件配置,恐怕很難說服消費者爲其買單。

而微軟方面,由於今年是Surface系列的誕生十週年,微軟此前表示要對旗下產品進行一次全面的升級。在10月12日的發佈會上,Surface Pro 9、Surface Laptop 5以及Surface Studio 3在內的多款新品可能會悉數亮相。

與谷歌的硬件產品線相比,微軟還是具備一定優勢的,畢竟在“二合一電腦”這個細分市場中,他們算是獨一份。但如果放眼整個筆電市場,或是平板市場,微軟似乎始終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遇。

2018年第三季度,微軟曾憑藉價格相對低廉的Surface Go在北美市場斬獲4.1%的份額,而這已經是微軟10年來取得的最佳成績。在北美和西歐以外的地區,Surface系列的表現一直不盡人意。

谷歌與微軟,一個坐擁全球最大搜索引擎,一個統治桌面端系統30餘年,這兩個軟件行業的巨頭在終端產品開發上屢屢碰壁,但卻始終沒有放棄開闢終端市場的希望。

甚至還在不斷加碼。

鬥志昂揚,就是不太靠譜

年初至今,谷歌和微軟都加快了自家在終端產品的佈局,但似乎屢屢出現“魔幻操作”。

今年7月,據報道,谷歌計劃將部分Pixel產能遷移至越南,即將發佈的Pixel 7的部分訂單將會由越南發出。

谷歌計劃從中國大陸遷出產線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儘管越南的電子產業鏈相對薄弱,但該地區低廉的人工成本一直吸引着國際大廠,而且負責組裝Pixel的富士康,以及提供部分組件的仁寶早已動身前往越南。

因此,谷歌的這一計劃基本還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可緊接着,這家公司的魔幻操作就來了。

9月12日,有消息稱Google已邀請印度製造商競標組裝生產50萬至100萬部Pixel智能手機,相當於該設備預計年產量的10%至20%。

早在2014年,包括小米、vivo、三星在內的一衆手機廠商就已經開始在印度建廠,由於印度政府對進口的智能手機加徵20%的關稅,且該地區消費者對於價格又十分敏感,這些手機廠商不得不“捲到印度”來讓獲取競爭優勢。

但不同於上述產品線龐大的廠商,谷歌的Pixel系列只有三款產品:Pixel A、Pixel以及Pixel Pro。其中最便宜的Pixel A售價爲449美元,根據eMarketer的統計數據,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中,250美元以下的機型要佔據總出貨量的95%,即使有20%的關稅減免,Pixel的競爭力又會增加多少呢?

當然,谷歌的這一動作可能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但其在本國市場的迷惑行爲也是不少。

7月初,谷歌宣佈在北美地區的Pixel 6售價從699美元下調至499美元,如此大的降價幅度可能是爲了10月發佈的新機Pixel 7讓路。但問題是,此時距離平價版機型Pixel 6A開售僅過去一個月,這款手機的定價是449美元。相差50美元的定價,卻閹割了無線充電、相機、電池容量等。

原本高低搭配的產品線硬生生變成“左右互搏”,谷歌的這個降價策略也徹底惹惱了用戶。Trading Platform的調查顯示,多達36%的Pixel用戶考慮放棄谷歌,準備換其它品牌手機。

提到左右互博,就不得不說一下微軟,這家公司近兩年的在Surface上的產品策略讓人愈發感到迷惑。

在推出Surface Laptop go後,微軟在“二合一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兩個類別中已經擁有6條產品線。

按照微軟的定義,Surface GO是“便攜二合一電腦”,Surface Pro是“便攜兼顧性能的二合一電腦”,Surface Pro X是“性能堪比筆電的二合一電腦”,Laptop Go是“便攜性堪比二合一電腦的筆電”……

如此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品線,甚至有理由懷疑微軟的產品開發團隊也沒有梳理清楚Surface不同產品的定位。

不過,相較於微軟的手機,Surface系列已經算是相當靠譜的了。

可能很少人知道,微軟其實也在做手機。2020年9月,微軟推出了摺疊屏手機Surface Duo,它最奇特的地方在於兩塊屏幕通過鉸鏈的鏈接實現180°翻折,外觀就像是一個手機殼內放了兩部手機。

到了2021年,微軟又推出了它的迭代版本Suface Duo 2,仍然延續了這一設計。今年4月,微軟方面宣佈將這款手機的售價從1499.99美元下調至999.99美元。

這個設計的槽點已經不知從何說起……

數碼愛好者們對這款手機價格的調整並不關心,大家更好奇的是:這東西也有人買?

據悉,微軟會在明年上半年推出Surface Duo 3,同樣還是兩款“拼接屏”的設計,不同的是,這次屏幕可以旋轉到360°……

其實是迫不得已?

實際上,儘管微軟與谷歌都是靠軟件起家,但他們切入硬件賽道並不算晚。

早在2010年,谷歌就發佈了自有品牌Nexus,並推出由HTC代工的Nexus One,起初谷歌並沒有打算把這款手機作爲“電子消費品”,而是更傾向於給開發者提供一個廉價的“調試設備”。但也正是因爲其便宜的定價,這款手機在誕生後便迅速“出圈”,在市場中一度供不應求。

這也引來了一個問題,谷歌的做法實際上已經對合作商的銷量造成了影響,當時的安卓系統畢竟羽翼未滿,很多時候還需要仰仗手機大廠們的鼻息。

谷歌對此的解決方案是,頻繁更換代工廠,誰也不得罪。此後4年,谷歌的Nexus系列先後與三星、LG、摩托羅拉、華爲展開合作。直到2015年,此時的安卓在全球已經砍下了87.5%的市場,谷歌也自認爲經過5年的沉澱,對於終端產品的開發已瞭然於心。

於是在次年6月,首款Pixel手機正式上線,但在失去手機廠商的支持後,谷歌在供應鏈管理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一個直觀的感受是,Pixel的歷代升級總感覺較其他廠商“慢半拍”,無論是SoC,還是相機模組,新款Pixel始終無法提供行業內最前沿的解決方案。

當然,眼下谷歌也缺乏足夠的內驅力去解決這一問題。

自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手機出貨量直線下滑,行業已無可避免地駛向紅海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谷歌沒有任何可能性突出重圍,它唯一能做的就是爲安卓系統保留一個展示窗口。

由於安卓系統開源的特性,各手機廠商都會基於自家產品的定位進行“魔改”,而谷歌需要窗口去展示迭代後的“原生安卓”,也需要給數碼極客和開發者們提供一個可以“折騰”的平臺。

現階段,Pixel能扮演的角色也僅限於此。

相比之下,微軟做Suface的初衷十分明確。在智能手機普及期,微軟的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兩代操作系統先後折戟,幾乎在同一時間,使用手機操作系統的iPad和安卓平板誕生。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搭載Windows操作系統的終端產品中是沒有“觸控交互”的。要知道,微軟是最先在這個領域展開佈局的公司,早在Windows 8時代,微軟就開始嘗試觸控交互的設計,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卻面臨着率先出局的危機。

因此,Surface系列產品的開發對於微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但無論是谷歌的Pixel,還是微軟的Surface,它們對各自領域所能產生的影響極爲有限,谷歌和微軟也沒有明確表示要在智能手機或是筆電市場中死磕。實際上,從最近兩家公司的動作來看,未來它們在硬件開發商更可能會押寶AR行業。

去年4月,微軟曾靠Hololens 2頭顯斬獲美國陸軍218億美元的訂單,而在今年穀歌開發者大會上,新一代Google Glass的宣傳片也表明這個被谷歌關停5年的項目即將捲土重來。

在AR這個行業中,谷歌和微軟佔據較大的先發優勢,兩家公司相關的專利申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經過十餘年的沉澱,現如今不僅拿出了可靠的終端產品,而且都已完成基礎性平臺的搭建,後續產品開發也有較大的升級空間。

如今看來,微軟和谷歌這對“難兄難弟”,倒是很有希望在AR行業中填補過去的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