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之內,要拿出一套完整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方案,這是極具挑戰的一件事。”9月28日,光大理財上線了一檔銀行理財投資的真人秀,節目上兩隻風格不同的戰隊在線解構投資確定性中的決定因素,並通過節目將銀行理財產品誕生的全過程展現在觀衆面前。

今年三季末,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產品的營銷上沒少下功夫。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除了通過想方設法讓投資者更瞭解銀行理財的運作之外,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推出十一“國慶專屬理財”,對部分產品進行優惠。

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受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的業績亦受到影響。部分投資者仍不能完全適應銀行理財淨值變動,因此今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更加註重對投資者的投教工作,並通過讓利的方式讓客戶的資金迴歸到銀行理財之中。

理財真人秀直播投資策略全過程

繼去年理財“脫口秀”之後,光大理財今年又“玩”起了真人秀節目,兩支理財“戰隊”在線PK投資策略。

“在當下波動的過程中,我們要追求確定性的收益,可轉債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光大理財推出的欄目中,參與挑戰的一組銀行理財投資人士指出,而當前公募REITs是新興的、具有投資價值的投資品類。該戰隊最終選擇了“固收+”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解決方案。

而另一組則選擇了長期投資的“養老理財”產品解決方案。該組理財投資人士解釋,一方面拉長產品期限,更利於跨週期的資產配置與價值投資;另一方面設定特有的收益平滑與動態風險管理機制,並且有效發揮銀行理財多資產、多策略優勢進行投資組合,幫助投資者獲得波動更小、收益表現更佳的投資回報。

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伴隨着投資者越來越年輕化、線上化,如何同客戶進行更有效觸達與陪伴,成了各資管機構探究的新課題。這次活動是對銀行理財發展的一次探路,希望以自制微綜藝節目爲契機,拉近與投資者的距離,用投資者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樂於且易於接受的語言表達來傳播金融、投資方面相關知識,讓投資者在趣味中提升投資認知。

今年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直以穩健著稱的銀行理財也經歷了市場波動的考驗,“淨值波動常態化下,如何尋找投資的確定性”成爲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這也成了今年以來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投教的重點,投教的方式也不斷翻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官方微信公衆號上,各類漫畫、小視頻、情景劇、直播等花樣頻出,意在向投資者深入淺出地解讀銀行理財名詞、監管變化、市場波動情況等。

“現在銀行理財子公司最關心的就是客戶的投教話題。”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銀行理財收益情況隨着市場波動出現了回撤,不少銀行理財投資者選擇了逃離,這讓銀行理財的規模增長乏力。因此今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都增加了投教的力度。

下調手續費率真金白銀吸引客戶

除了加大投教力度以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招商理財、信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近期調整了部分銀行理財的手續費率,主要下調銷售服務費率和固定管理費率。

招銀理財近日針對多款銀行理財產品發佈公告,部分理財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率從調整前的0.3%下調至0.15%,亦有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率從此前的0.15%進一步下調到了0.05%。而招銀理財另一款14個月封閉期的固收產品,則將銷售服務費從此前的0.3%下調到了0.2%。

而信銀理財不僅下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率,還下調了部分產品的銷售服務費率。其中,一款固收類7天持有的理財產品的銷售服務費率從0.3%下調至0.2%。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執行優惠費率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類產品,且優惠具有時間限制。而今年以來,通過對部分產品費率進行階段性優惠,已經成爲銀行理財子公司慣用的營銷手段之一。

華泰證券指出,近幾年“固收+”產品不斷膨脹,但投資者風險偏好普遍較低,產品認知存在差異,因此對淨值波動尤其是虧損的容忍度較低。由此來看,通過費率優惠吸引投資者,似乎是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對沖產品業績波動導致市場負面情緒的錦囊妙計。

“費率優惠的本質是爲了沖淡資管新規後,產品業績波動對投資者的影響,加大理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一位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其所在的理財子公司今年以來會階段性地對部分理財產品進行優惠,但主要是一些收益波動較小、穩定性較強的固收類產品,或配合階段性推廣政策對部分主題類的產品手續費率進行優惠。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調低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並不等於投資者就一定能享受低費率。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向投資者收取的主要有銷售服務費、託管費、固定管理費、浮動管理費、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以及產品在投資運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其他費用。各家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收費的項目和費率各不相同,因此投資者仍需看清合同中的相關規定。

理財子公司國慶專屬理財

國慶假期將至,部分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均推出了國慶專享產品。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國慶專享的理財產品共有17只,其中5只是今年國慶節前夕發售的產品,多隻產品仍處於“在售”狀態;亦有部分往年發行的國慶專享理財產品今年仍在持續銷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今年不少國有大行的理財子公司亦參與其中,如建新理財今年發行了多款國慶專屬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在3%到3.25%左右。

而中郵理財的“郵銀財富·鴻錦閤家歡一年定開3號(國慶專屬安盈款)”理財產品於2022年9月23日開售。該產品是去年成立的理財產品,其業績比較基準將自10月13日起由4.30%調整爲3.60%-4.20%。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今年銀行裏子公司發行的國慶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高於當前其他銀行理財產品。根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持續下行。截至9月中旬,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已下降至3.6%左右,股份行略高,爲3.91%。

“今年很多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了季末理財產品的銷售力度。”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往年銀行爲了季末存款衝點慣性安排,部分理財產品到期日往往會安排在季末最後幾日,而銀行理財此時開始起息的並不多。但今年有所不同,由於理財產品規模因市場變化增長乏力,因此不少母行不缺存款的理財子公司,增加了在月末起息的理財產品,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將資金放入銀行理財中。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提示,當前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均已完成了淨值化轉型,這意味着即便是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也有有可能出現本金虧損,因此實際利率不達業績基準屬於正常現象。投資者應考慮自身風險偏好選購理財產品,理性看待基準利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