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段時間,爲了加快能源進口多元化,儘快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德國總理朔爾茨親自率領龐大代表團訪問沙特、阿聯酋、卡塔爾海灣三國,試圖在能源供應方面達成相關合作,從而盡力避免德國在這個冬天可能面臨的“斷氣”風險。不過,實際效果難言樂觀。

海灣之行收效甚微

近期,朔爾茨率領代表團對沙特、阿聯酋、卡塔爾海灣三國進行了爲期兩天的訪問,有分析認爲,朔爾茨此次“尋求能源合作之旅”收效甚微,除與阿聯酋簽署能源保障協議外,朔爾茨並未得到沙特和卡塔爾在能源供應方面的任何明確承諾。

據德媒報道,在訪問阿聯酋期間,朔爾茨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會面並簽署了關於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工業增長的戰略協議,根據該協議,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今年將向德國提供一批液化天然氣,同時爲德國備有“專供”液化天然氣,並於明年交貨。

然而據德新社報道,阿聯酋今年將向德方供應的首批液化天然氣數量僅爲13.7萬立方米,能量相當於137萬千瓦時,還不及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2月1日一天的輸送量。

此外,朔爾茨在沙特和卡塔爾的訪問“頻頻碰壁”。由於2018年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事件的發生,德國與沙特的外交關係進入了“冷凍期”,而此次爲了尋求能源合作,朔爾茨不顧政府內部和人權組織的反對與抗議,堅決要求訪問沙特,並稱沙特是化石燃料出口國和區域大國,德國需要與王儲建立“牢固的工作關係”。然而朔爾茨的“熱情”並未換來任何回報,據德媒報道,朔爾茨此訪並未與沙特達成具體能源合作協議。

同樣,此次朔爾茨在卡塔爾也幾乎是“空手而歸”。卡塔爾能源部在與德國相關企業會談後僅表示,與德國萊茵集團(RWE)等企業的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談判仍在進行之中。在與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會談期間,朔爾茨表示希望能在談判上“取得進一步進展”。事實上,近幾個月,德國一直在與卡塔爾就能源供應協議進行接觸,但至今仍未見到成效。究其原因,首先,德國方面不願簽訂20年的長期合同,且希望液化天然氣價格與荷蘭基準天然氣價格掛鉤,而不是與石油掛鉤。其次,卡塔爾要求德國不得在歐盟內部轉手液化天然氣,這一點恐遭到歐盟反對。

多措並舉保障供應

除了在能源進口方面不斷尋找“新賣家”之外,德國政府在保障本國能源生產與供應方面同樣想盡了辦法。

近日,德國政府宣佈將本國最大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尤尼珀公司收歸國有,以使後者擺脫因俄方“斷供”而陷入的財務困境,並應對不斷加劇的能源危機。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表示,聯邦政府將在尤尼珀公司持股約99%,在其母公司芬蘭富騰公司持股8%,並竭盡全力讓這些企業在市場上保持穩定。

據瞭解,德國市場上四成天然氣由尤尼珀公司供應,其經營狀況對德國大型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有重要影響。由於俄羅斯大幅削減對德供氣,尤尼珀公司被迫額外投入大量資金從其他渠道購買天然氣,最終難以爲繼,促使德國政府7月宣佈將注資150億歐元的救援計劃,但事實證明,這些錢不足以讓這家能源巨頭擺脫財務危機。自俄羅斯本月初以設備故障爲由無限期暫停經由“北溪-1”管道對歐洲供氣後,該企業情況急劇惡化,導致德國政府不得不再次“施以援手”,此次加上前期投入,德國政府對尤尼珀公司的救援花費將增至290億歐元。

尤尼珀公司被宣佈收歸國有後不到兩天,據德媒報道,德國政府已計劃將另一家天然氣進口商保障歐洲能源安全公司收歸國有,以避免其破產。據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有關保障歐洲能源安全公司未來安排的磋商仍在進行中。據瞭解,保障歐洲能源安全公司先前名爲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德國分公司。今年初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放棄對其的所有權後,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從4月起將其臨時接管。

此外,自9月初宣佈改變原定的2022年底“徹底淘汰核電”計劃並將2座核電站作爲“應急儲備”機組開啓至2023年4月中旬後,近日哈貝克再次表態,這2座核電站很可能會在今年年底之後繼續運行,並在明年第一季度與德國電網併網連接。哈貝克表示,作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德國電力市場的持續緊張局勢,以及法國因許多核電站停滯造成的電力產量不足”。

根據媒體報道,德國目前還有3座核電站仍在運行,而此次德國政府決定推遲“退役”的是位於德國南部的Isar 2號核電站和Neckarwestheim 2號核電站。

此次宣佈核電站延期使用的決定,對綠黨出身的哈貝克而言頗爲罕見。反對核電發展、要求核電在2022年年底前全部退役,歷來是德國綠黨的核心政治訴求之一,德國也因此成爲主要核電國家中最明確棄核的國家,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後就提出了2022年棄核的目標。然而愈演愈烈的歐洲能源危機,暴露了歐洲電力系統的脆弱,並且最終動搖了德國政府的棄核戰略。

“缺氣之冬”恐難避免

一則突發事件讓飽受能源危機困擾的歐洲國家再度緊張起來。當地時間9月26日,丹麥能源署稱發現了“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在麥博恩霍爾姆島東北部附近有3處泄漏點,並在同一水域探測到2次強烈的水下爆炸。事件發生後,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走高,歐洲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當天漲幅一度達到22%。丹麥首相弗雷澤裏克森立即宣稱,“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並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嚴重關切波羅的海“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事件,認爲目前掌握的信息證明管道是被人爲蓄意破壞。

俄羅斯“北溪-1”項目運營方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發表聲明說,“北溪-1”和“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的3條管線一天內同時發生損壞的情況前所未有,目前尚無法評估維修時間。

對於這一事件,德國聯邦網絡局聲稱該泄漏事故對於德國天然氣供應沒有任何影響。聯邦網絡局相關發言人表示,“自從俄羅斯9月初停止輸送天然氣後,本來就沒有很多天然氣流入‘北溪-1’。儘管如此,德國天然氣設備儲存速度還是在穩步上升,現在儲存率已經達到了91%”。

分析人士認爲,德國政府的表態看似“輕鬆”,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按照聯邦網絡局局長克勞斯·米勒的說法,如果俄羅斯天然氣完全“斷供”,即使德國儲氣量達到100%,也會在兩個半月之內用盡。其次,德國目前與其他能源出口國新簽署能源保障協議中的進口數量全加起來也不足以彌補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帶來的龐大缺口,此外,德國用於接收液化天然氣的接收站正式投運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的最終調查結果以及對歐洲各國實際影響的顯現尚需時日,然而德國民衆已經坐不住了。近日,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爆發遊行示威活動,數千名民衆走上街頭,要求德國政府結束對俄能源制裁並降低能源價格。可見,對於德國民衆來說,這個冬天註定十分艱難,等待他們的也許將是高昂的供暖費賬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