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天目新聞

近日,有網友反映,沃爾瑪旗下的高端會員制商店山姆在售賣一款名爲“簡動文創驚喜百寶箱”的玩具首飾套裝,其包裝盒和品牌標識與大衆熟知的法國奢侈品牌克麗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頗有幾分相似,但製造商卻是簡動文創。因此,被網友質疑“打擦邊球”“蹭大牌熱度”。

這款印有Dior LOGO的文創玩具是否爲“山寨”產品?是否涉嫌侵權?山姆作爲銷售方,又應當承擔哪些責任?天目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上圖爲山姆售賣的Dior玩具,下圖爲法國奢侈品牌克麗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圖據社交媒體截圖和克麗絲汀·迪奧官網。

最近,來自北京、江蘇、廣東等地的不少網友均表示,當地的山姆會員商店於近期開始售賣一款印有Dior品牌標識的玩具。其白色的包裝盒、印有品牌字樣的絲帶蝴蝶結以及Dior的LOGO,讓不少網友誤以爲產品是出自法國奢侈品牌克麗絲汀·迪奧。

天目新聞記者看到,該產品售價399元,包含項鍊、手鍊、耳夾等,包裝上印有“Dior珠寶設計師”“Dior×簡動文創”等字樣,並標註了製造商爲浙江簡動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簡動”)。此外,山姆會員商店App也上架了該產品,在產品介紹一欄寫着“Dior套裝”,不過品牌名稱卻寫着“簡動文創”,產地爲浙江義烏。9月29日下午,天目新聞記者發現,山姆會員商店App已無法搜索到該產品,疑似已下架。對此,天目新聞記者聯繫山姆客服,其回應山姆售賣的商品均拿到正規授權,目前該款產品因受爭議已下架。

企查查顯示,浙江簡動成立於2016年4月26日,同年推出“簡動文創”品牌,以“親自、早教、創意、安全、趣味”爲產品設計理念,打造安全放心、益智創意、寓教於樂、寓學於樂的產品。2016年,公司在浙江義烏上溪聚賢路36號設產品中心、生產基地18500平方平,擁有員工300多人,自有注塑大型機器25臺,年產值可達2億。2018年2月23日,在廣東廣州CDB正式成立營銷中心。2018年10月10日,在浙江義烏總部經濟園成立品牌投資管理中心,擁有自主展廳250平方米。

一名接近浙江簡動的人士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山姆售賣的引起爭議的Dior玩具是由浙江簡動拿到Dior潮玩的授權後生產的,屬於聯名產品。但Dior潮玩與網友所說的奢侈品牌迪奧屬於不同的公司,Dior潮玩歸屬於高德樂(法國)商業有限公司。其表示,Dior潮玩在玩具領域已申請商標長達十幾年,因此其不認爲構成商標侵權。

圖據Dior潮玩官網

爲了解Dior潮玩的具體情況,天目新聞記者又聯繫了Dior潮玩方面,其工作人員表示,Dior潮玩所屬公司爲高德樂(法國)商業有限公司以及克洛德(大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只申請了玩具和運動裝備領域的商標,與奢侈品牌迪奧屬於兩家不同的公司。

據中國商標網,申請人高德樂(法國)商業有限公司註冊的“Dior”商標涉及國際分類中的27、28類,即玩具和運動裝備領域,申請日期爲2011年2月22日,專用權期限爲2022年2月28日至2032年2月27日。目前,該商標狀態爲撤銷/無效宣告申請審查中。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律師對天目新聞記者表示,該商標可能因爲存在爭議處於審理狀態,但結果還沒出來,在此期間該商標還可以繼續使用。

圖據中國商標網

克麗絲汀·迪奧品牌的客服則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其品牌目前沒有手辦之類的產品售賣,也未與文創進行聯名,目前在售的品類只有成衣、包、香化類等。

天目新聞記者經過多方調查瞭解到,備受爭議的Dior玩具已取得Dior潮玩的正規授權,Dior潮玩也確在玩具領域註冊了商標,但此Dior並非網友口中的法國奢侈品牌克麗絲汀·迪奧。

遊雲庭表示,雖然克麗絲汀·迪奧品牌可能未註冊玩具、運動等領域的商標,但可主張馳名商標跨類保護。而對於該產品包裝和外觀與克麗絲汀·迪奧較爲相似,遊雲庭認爲,在一定程度上可構成不正當競爭。如此,山姆作爲銷售方應當承擔商標侵權或不正當競爭的責任,但如果其前期做過一定程度的審覈調查,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如果其明知是侵權產品,仍然予以銷售的,可能將承擔連帶的法律責任。

“消費者如果誤以爲是國際知名品牌迪奧的聯名產品進行購買的,可以認爲涉嫌欺詐銷售,根據消保法可以要求銷售者或製造者退一賠三。”遊雲庭說。

置於該事件輿論漩渦中心的山姆會員商店,是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旗下的高端會員制商店,其只對會員開放,普通會員年費爲260元,卓越會員年費爲680元。據公開資料介紹,山姆會員店有着一套繁瑣龐大的供應商篩選制度,以“優質優價”爲目標,採購部門負責壓價、挑選商品和推薦供應商,驗厂部門(Ethical Standards)負責供應商資格認證,驗貨部門(Quality Assurance) 負責商品質量審覈。因此,選品一直作爲山姆區別於其他商超的核心競爭力。然而,此次“山寨”風波卻讓不少消費者對山姆的好感度大打折扣,也引得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吐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