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Apple

來源:壹DU財經(ID:yiducaijing2021)

隨着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得以快速發展,與之相關的行業也隨勢進入歷史新階段。

今天,我們重點討論儲能行業。

何爲儲能?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簡單理解就是大塊頭充電寶。

以前,儲能是石油油藏的代名詞,代表儲層儲存油氣的能力。現在,在雙碳背景及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發展趨勢下,節能、環保、低碳成爲各國發展的要義。歐洲、美國、日本把儲能當作一個獨立產業加以看待,並出臺專門扶持政策,由於家庭用戶儲能場景多,商業化相對成熟。

反觀中國,在家庭儲能場景較少,儲能付費機制缺乏的前提下,儲能產業的商業化模式尚未成熟。但這也阻擋不了,國內儲能行業正迎來的發展新拐點。

01

“碳中和”三大超級賽道之一

爲應對全球氣候問題,低碳、減排早已成爲全球共識。中國提出要在2030和2060年分別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雙碳目標。

在此目標下,多個產業受益。

光伏、新能源汽車、儲能被稱爲“碳中和”下的三大超級賽道。雖然同爲“三大”,但相對於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早就經歷了幾輪爆發式上漲,儲能行業的表現並不如意。

這樣的現狀維持數年。直至今年上半年,隨着新能源板塊回暖,儲能指數開始反彈。數據顯示,自4月底以來,儲能概念指數的漲幅已超過60%。

資本市場的表現往往與政策利好密不可分。進入2022年以來,政策層面對儲能行業給予了極大關注,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續出臺。

1月,《“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設定了新型儲能的發展目標;

4月,《“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加快戰略性、前瞻性電網核心技術攻關,支撐建設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和分佈式電源友好併網、源網荷雙向互動、智能高效的先進電網;

6月,《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指出要建立完善適應儲能參與的市場機制,鼓勵新型儲能自主選擇參與電力市場,發揮儲能技術優勢,提升儲能總體利用水平,保障儲能合理收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密集的政策對於“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除了頂層設計外,地方性執行細則進一步加速了行業發展步調。6月,僅地方性儲能政策就發佈了48條,主要涉及儲能補貼、儲能裝機規劃、儲能設施建設等方面。

江西“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氫能、發電側儲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合理確定儲能配置比例,提升新能源併網友好性和電力支撐能力。”

廣東深圳福田區對已併網投運且實際投入100萬元以上的電化學儲能項目,按照實際放電量給予最高0.5元/千瓦的支持,每個項目支持期限爲3年,同一項目支持不超過200萬元。

在政策利好之下,儲能行業發展增勢迅猛,“新能源+儲能”項目快速在全國範圍內鋪開。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如各地新型儲能規劃的項目全部到位,按照新型儲能平均每GW造價40億元計算,四年內將新增投資額將達到1500億元。

02

萬億賽道,誰與爭鋒?

光大證券的預測顯示,到2025年中國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0.45萬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1.3億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2030年,僅僅是“碳達峯”目標實現的年份。這也意味着,儲能賽道前景廣闊。

政策足夠好、賽道足夠寬,沉寂數年的儲能市場終於走上發展的“快車道”。2022年,儲能成爲科技巨頭、明星企業重點佈局的賽道。

在行業裏,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早已經率先佈局並拿到了紅利。

早在2011年,寧德時代成立之初就佈局了儲能電池業務,原寧德時代二號人物(現已離職創業)黃世霖此前在接受媒體時就曾表示:寧德時代成立之初就定下了兩個業務目標,一是動力電池,另一個是儲能電池。

作爲新能源行業當仁不讓的排頭兵,寧德時代在過去11年中不斷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或入股等方式佈局儲能賽道,至今,其在儲能側的營收也相當可觀。

寧德時代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其總營收爲1303.56億元,同比增長159.06%。其中,儲能系統業務營收136.24億元,同比大增601.01%,在總營收中已超過十分之一。

再來看比亞迪。2008年,比亞迪電力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時即開始重點佈局儲能賽道。比亞迪2021年財報顯示,其儲能業務借新能源發展的勢頭增速明顯。在儲能行業的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上,比亞迪的收入約164.71億元,同比增長36.27%。

近年來,包括華爲、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相繼入局儲能賽道。這一賽道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

今年以來,除了傳統企業入局外,市場也迎來了不少跨界選手。

今年3月,永泰能源表示,將與長江電力、三峽集團河南分公司共同在河南全省投資建設儲能項目及新能源項目。直至9月25日,隨着永泰能源宣佈德泰儲能正式成立,永泰能源的跨界之旅正式開啓。

從傳統能源跨界儲能的不止永泰能源一家。

今年3月,杭鍋股份改名“西子潔能”,堅持“新能源+儲能”的發展戰略。同時,西子潔能與紹興綠電能源簽署了首個儲能項目合同,擬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濱海工業區天實產業園開展綠電熔鹽儲能示範項目,總投資金額總計19154萬元。

同月選擇入局的還有廣東韶能集團。其與大舜公司簽訂合作新能源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決定在光伏、風力、氫能、儲能、節能等新能源領域開展多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三個月後,雙方合作落地,韶能集團公告表示擬與大舜投資成立合資企業,命名爲韶能集團韶關市瑞儲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風電、光伏、儲能等項目投資開發。

與此同時,一些明星公司也選擇“跑步入場”。

今年5月,美的集團官宣進軍儲能領域;

“工程機械巨頭”三一集團在湖南長沙成立三一鋰能有限公司,業務包括電池製造、銷售、租賃、儲能等。

此外,手機企業小米和華爲宣佈共同入股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衛藍新能源主攻混合固液電解質鋰離子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研發與生產,也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固態電池技術的唯一產業化平臺。

小米的跨界並不侷限於此。今年9月,小米正式發佈了旗下首款戶外電源產品,正式進軍移動儲能市場。公開資料顯示,米家戶外電源1000Pro,採用“ 混合固液電解質鋰電池 “,電池容量達1022Wh,密度大於等於500Wh/L,可循環充電1000次,主要用於高端新能源汽車。

03

商業化落地仍是一大難點

政策扶持、明星企業紛紛佈局,且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珠玉在前,但賽道的繁榮真的就在眼前了嗎?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在“雙碳”目標下,受益於政策持續支持、引導,國內光儲一體化項目獲得了較快發展,不過對於企業而言,商用成本依然是一大痛點。

近日,有上市公司從業人員向媒體透露稱:“公司儲能項目今年已有十幾億元訂單在手,但是受上游資源成本影響,暫時已經不敢接單了。”並稱,去年以來公司光儲一體化業務呈快速增長態勢,年內公司累計裝機量已經是去年的兩三倍。

並且,儲能企業成本上漲及毛利率下滑的雙重壓力,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堵點”,即使是寧德時代也不例外。

2022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儲能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71.41%,實現收入127.36億元,但同時面臨毛利率下降的挑戰。2021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儲能業務毛利率爲36.6%,而到了2022年,公司儲能業務板塊毛利率驟降至6.43%,同比下滑30個百分點。

相較於電池企業,集成商將面臨更大挑戰。由於儲能電池價格高企,加之儲能電池在集成系統中佔比較大,受成本影響,儲能業務的利潤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

就此,不少儲能企業將目光轉向海外。

陽光電池此前曾表示,國內儲能項目毛利較低,公司將重點關注海外市場,目標是全球市場儲能佔比20%以上。同樣,近期被稱爲“儲能第一股”的華寶新能也將海外作爲重要的拓展市場。

04

寫在最後

儘管儲能市場現在火熱,但至今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儲能行業“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或許,疏通這一“堵點”,行業才能真正進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