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上海報道

激光雷達產業鏈有多火?得看它有沒有被賣方“整活兒”。

繼上個月民生證券汽車組“首拆”車載激光雷達之後,近日,另一家頭部券商中信證券也化身機械庖丁,一口氣拆解了五個來自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車載激光雷達,並在此後發佈了一份長達2萬字研究報告。

數天中,這份誠意滿滿的研報,通過各種自媒體渠道在激光雷達圈中廣泛傳閱,並引起強烈反響。有圈內人甚至稱該份研報“含金量極高,是過去幾年看到過的關於激光雷達最好的研報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個“小白鼠”機型中,作爲國內暫獲最多車型定點的激光雷達整機供應商,速騰聚創(RoboSense)旗下主車載激光主雷達產品“速騰M1”,早前便被民生證券揭封,此次又再度遭到中信證券“解牛”,其連同速騰M1設備內部的架構,包括一些零部件源頭供應商,也在報告中被一一揭蠱。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這份來得研報似乎很應景——近一個月,包括長光華芯(688048.SH),歐菲光(002456.SZ)、萬集科技(300552.SZ)等A股上市公司,紛紛在互動平臺或公告中披露了其激光雷達產業鏈佈局。大火的激光雷達,吸引着一衆汽車零部件轉型企業,消費電子零部件企業迫不及待地與之“沾親帶故”。

與此同時,一個與A股激光雷達產業鏈炒作不相匹配的事實卻出現了——作爲激光雷達內部價值含量最高的接發部分,速騰M1雷達的激光發射器與接收器,包括準直鏡等核心卻均使用了海外廠商的零件和模組。甚至幾乎沒有A股公司能夠進入現階段車載激光雷達成品的核心零件供應商列表

兩大技術路線

市場對技術路線的選擇,往往決定了相關產業鏈的命運,激光雷達尤其如此。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達技術路線,按激光光源區分,分爲905納米路線和1550納米路線。

一些理論分析指出,905納米路線探測深度在同等功率下不及1550納米路線;而在使用安全方面,同等功率下,905納米激光雷達在掃描過程中會加熱人眼結構,1550納米則不容易對人眼造成負擔。也鑑於此,1550納米路線是一般公認屬於未來的激光雷達光源路線。

但是,就當前雷達廠商的技術選擇來看,大部分主流激光雷達仍採用905納米路線,原因也很直白——1550納米路線採用的光纖激光器,不僅發光模組價格偏高,整個光學架構的成本也很難控制。分析認爲,1550納米相關產品在可預計的未來,都將因價格原因被限用於高端車型。

而在905納米路線的激光器中,目前又進一步分成兩大路線,一類是以採用德國歐司朗實現低溫漂技術壟斷的EEL(邊發射激光器)路線,另一類則是許多國內廠商正在完成技術突破量產的VCSEL(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

國內激光雷達領域公認的三強——包括上海的禾賽科技、蘇州的圖達通(Innovusion)、以及深圳的速騰聚創。“三強”的主力激光雷達目前又各自使用一條不同路線的激光器。

從目前可查的公開信息來看,上述三強使用的激光器等核心部件,國產化程度並不高。

其中,根據此前兩家券商的拆機分析,包括速騰M1,以及鐳神公司系列激光雷達產品均使用歐司朗EEL激光器。

禾賽科技則在今年年初時主動披露,旗下AT128型號激光雷達採用的VCSEL路線激光器,主要來自於美股納斯達克上市公司Lumentum。

圖達通則是“三強”中唯一使用昂貴的1550納米路線激光雷達的廠商,並搭載於約50萬價位的蔚來ET7車型,但該公司並未披露激光器供貨來源。

而激光雷達的高價值環節——與激光器同步封裝的接收器部分,目前更是海外公司的“主場”。目前主要激光雷達接收零件的供應商,均來自包括濱松或者索尼在內的海外公司。

產業鏈有待國產化

儘管目前激光雷達關鍵部件國產化率不高,但隨着國內新能源車的蓬勃發展,包括整機、激光器、接收器、快慢準直鏡頭等元器件領域,其實都在等待國產廠家完成技術突破和對國外供應的部分替代。

其中,激光器的VCSEL路線爭奪玩家,較多從消費電子領域延伸而來,其中包括長光華芯、縱慧芯光以及等公司。

長光華芯在車規級認證上相比其他A股公司走得最遠。今年9月,該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VCSEL激光器的車規級認證將於年底前完成。

另一家頗受關注的公司縱慧芯光雖暫未上市,但已經雲集了包括小米,比亞迪,華爲等公司的融資。

A股公司華西股份(000936.SZ)旗下管理人一村資本當前間接持有縱慧芯光11%股權,前者有望間接受益於後者的資本化進程。

而在準直透鏡與1550納米激光器領域,跑得最快的要數炬光科技(688176.SH),其不僅在光纖激光器領域提供泵浦源,在光學器件領域還提供技術壁壘較高的快軸準直鏡頭。

只不過,雖然上述公司研發進度有快有慢,但絕大部分公司仍未真正實現對頭部激光雷達企業的零件供應。

另一方面,包括歐菲光、萬集科技等公司均計劃生產銷售激光雷達整機,其中萬集科技自研的128線束雷達將於年內發佈,歐菲光則將於2023年佈局高級別4D數字雷達。

除此之外,大部分瞄準激光雷達產業鏈的A股公司,都處在計劃研發階段,或者處於供應鏈低價值區域,如已經與禾賽部分供應光學元器件的永新光學(603297.SH),目前產品序列主要聚焦聚光透鏡和濾光片等,其並未滲透更高價的準直鏡領域。

再如聚焦濾光鏡的東田微(301183.SZ)、力鼎光電(605118.SH)等,包括正在籌備雪崩二極管接收器研發的奧比中光等等,也均未獲得激光雷達主機廠的定點。

2021年才上市的傳統燃油車零部件廠商神通科技(605228.SH),今年7月以來也通過與黃山市地方政府達成戰略合作籌建光學器材生產基地,並積極實施配套融資,謀求與智能汽車產業鏈橋接。可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公司雖然宣傳光學器材生產基地未來將對接激光雷達產業鏈,但在後續配套融資的可行性報告中,公司不僅未能展現其擁有對接激光雷達的技術稟賦,也未能給出較爲明確的產品方案。

資本聯盟構成競爭壁壘

另一方面,即便相關公司已經有產品研發和送樣,其進入頭部激光雷達廠商供應序列的可能性也並不高。

一位頭部激光雷達主機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產品研發,車規認證到車型定點生產,激光雷達的量產之路往往耗時良久。一旦產品通過車規認證,其硬件,軟件,算法又難以互相‘解耦’。這導致了激光雷達的產業鏈壁壘極高,外部供應勢力難以擠入聯盟。

相比宣傳自己即將完成開發的激光雷達零部件的公司,已經進入頭部激光雷達廠商供應商名錄的企業,反而顯得有些低調。而這些公司或多或少與新能源車的產業資本有着關聯。

光模組OEM/ODM企業中際旭創(300308.SH)曾披露,公司已經開始爲激光雷達企業代工成品。公司也指出,目前正在與激光雷達企業對接並研發光模組前端設備,但因商業機密原因不能披露客戶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發現,中際旭創與激光雷達“三強”之一的禾賽科技擁有共同的早期投資人光速中國,他們也有共同的伯樂,曾任谷歌大中華區投資併購總監的宓羣。

此外,9月29日,據媒體報道,速騰聚創正在比亞迪公司的力推下,尋求約1.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以支持其產品擴張及市場份額提升。消息源也指出,該輪融資也寄望前幾輪速騰聚創投資人的同步參與。

衆所周知的是,速騰聚創的大量客戶來源於其產業投資者,資本陣營涵蓋了比亞迪、上汽、北汽、宇通,德賽西威,香港立訊等上下游企業,而其中一部分成爲了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幫助後者守住了市場的基本盤。

而包括另一家激光雷達主機頭部企業圖達通,也緊緊綁定A輪以來的投資人蔚來資本和蔚來車型,形成了另一個涇渭分明的資本陣營。

在火熱的激光發射器領域,雖然於A股上市的長光華芯,以及尚未上市的縱慧光芯均被看好有望實現國產VCSEL激光器的供應鏈突圍,但縱慧光芯因在8月同時得到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的投資,卻普遍被認爲將在上機進程中快於長光華芯一步。

由此來看,頭部激光雷達廠商憑着一級市場投融資,已經橋接了部分智能汽車主機廠商客戶和下游供應商。而僅從二級市場來看,大部分A股公司都尚未擠入以投融資紐帶連接而成的產業聯盟之中。

激光雷達行業因其產業發展規律的問題,需要大量綁定早期產業投資者。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未上市的企業股權融資更爲快捷,其甚至構成了一些優勢。”前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作者:趙雲帆 編輯:巫燕玲)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