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閩粵聯網工程竣工投產,廣東、福建兩省實現了電力餘缺互濟應急互備。

界面新聞自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獲悉,9月30日,閩粵聯網工程正式竣工投產,標誌着閩粵兩省電網首次實現互聯互通,電力可互補餘缺、互爲備用。

在南網總調和國網調度中心組織之下,閩粵聯網工程投產後的首次電力交易正式生效實施,首次實現了福建富餘電力送廣東。

閩粵聯網工程由南方電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共同投資建設,是兩家公司共建的第二條聯網工程,也是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重點工程,重要技術國產化率達100%。

該工程於2020年12月獲國家發改委覈准,2021年4月開建,總投資32億元,輸送容量200萬千瓦,線路全長303公里。

廣東、福建兩省經濟發展快,用電需求強勁。預計到“十四五”末,廣東、福建兩省電網最大負荷將分別達到1.8億千瓦、5500萬千瓦。

兩省產業結構不同,日用電特性、月用電特性上存在差異,日高峯和月高峯時段不同,閩粵聯網工程能帶來一定的錯峯效益,讓資源更大範圍得到優化配置。

“十四五”期間,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兩地送電互濟能力將達200萬千瓦,具備日內、月度和季節性等不同時間維度的調劑互補能力。

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後還能夠提升極端條件下的保供電能力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閩粵聯網所在地區分別位於廣東電網和福建電網末端,電網薄弱,且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由於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差異,兩省同時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可能性較小。

兩地聯網後,一旦面臨颱風、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其中一方可緊急支援另一方,降低電網運行風險。

南方電網基建部總經理李慶江表示,閩粵聯網工程投產後,兩省電網在遭受颱風等自然災害侵襲時可提高抗災搶修覆電速度,減少經濟社會損失。

閩粵兩地電力系統負荷特性、電源結構等,也存在一定的互補性福建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在自平衡基礎上具備向外省輸出的條件。廣東則是典型的受端電網,近30%的電力需要從省外輸入。

通過閩粵聯網工程,福建富餘電力可送至廣東,緩解廣東的季節性供電緊張狀況。廣東電網在一定電力盈餘的情況下,可爲福建提供季節性的電力支援。

預計“十四五期間,通過閩粵聯網,福建和廣東的季節性送電電力可達50萬-160萬千瓦,相當於減少一座大型火電廠的建設。

閩粵聯網工程的投資建設,同時拉動原材料、電工裝備、用能設備等10餘個上下游產業鏈經濟發展,驅動能源裝備製造上下游產業鏈價值約11億元。

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一條互聯通道,爲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工程,主要承擔三峽水電直接輸送至南方電網的任務。

這一工程於2002年開工建造,2004年投運,2016年11月首次實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互聯消納,2018年4月完結雙極投運。

在中國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於2002年同時成立。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域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範圍佔國土面積88%;南方電網負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和港澳地區的供電服務。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