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举行了简陋的婚礼,正式结为伉俪。

当时,刘少奇已经51岁,而王光美只有28岁。

年轻的王光美总是希望刘少奇这位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前辈,能多多讲一讲过往的事情,但刘少奇却说——不要从过去了解我,要从将来和现在了解我。

一、

刘少奇在和王光美结婚之前,有过5次婚姻,同时也有了5个孩子。婚后,王光美又生了4个孩子。在当时,这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被誉为最“欢实”的家庭。

然而,同时养育这么多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当时,刘少奇夫妇二人的工资加起来有500多元,这在当时听着似乎是不少,但是这些钱,要交保育员的工资、水电费,房租费、党费等等开销,刘少奇还经常拿这笔钱接济一些有困难的朋友、亲戚,所以,家里的生活比较拮据。

在刘少奇家里,有个特殊规定,那就是每个孩子每年只能买一双鞋。女孩子们比较文静,还好一些,而男孩子们因为比较淘气,一年下来,鞋子早就破的不成样子。所以,刘家的孩子们每年最开心的,就是领新鞋子,简直比过年还要高兴。

不仅如此,在吃的上面,王光美也费了一些心思。刘家里的饭分三个等级,刘少奇是第一等级,吃最营养,孩子们是二等,王光美是三等。

对此,刘少奇很有意见,但王光美说:“你平时工作那么辛苦,又有胃病,营养如果跟不上,还怎么为国家做贡献?”刘少奇这才作罢。而在王光美的精心照顾下,伴随刘少奇多年的老胃病竟然养好了。

二、

虽然生活清苦,但清苦中也有不少趣事。

一次,阿富汗国王访华,与刘少奇交谈甚欢,听说刘少奇有很多孩子,便提出想见见孩子们。

这个要求让王光美和孩子们的姥姥有些为难。因为,孩子们的衣服都太破旧了,就算是最好的衣服,都难免有补丁,实在难以上场合。

最后,姥姥想了个办法,在打补丁的地方点缀了绣花,又能遮丑,又能体现中国特色。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十分短缺,吃不饱是常事。一次,刘少奇在院中散步,看见花园里的花,觉得不如把花铲了,在里面种一些粮食。

王光美听说了这个主意,欣然同意。第二天,他们找了一些人,把花园的地翻好,然后种上了小麦。

到秋天的时候,那个花园竟然产出了100多斤小麦。但是,这些小麦刘少奇没有留给自己家,而是都给了一个家境很不好的炊事员。

三、

当时,组织有规定,加班过了深夜12点的话,会发一笔“夜餐补助”,刘少奇和王光美二人经常彻夜工作,但是从没有领过这笔钱。

关于这件事,刘少奇身边的警卫员看不下去了。刘少奇同志家里的生活状况,他们是看得见的,所以,他们认为这笔夜餐费,应该领回来,帮刘少奇改善生活。

但他们也知道,如果把这件事告诉刘少奇,刘少奇肯定不同意。所以,警卫员就私自帮刘少奇和王光美领了这笔补助,两个人每个月共计30元钱。

后来,毛主席在开会的时候,出于对干部们的关心,特意叮嘱了落实夜餐补助的事情。会后,刘少奇回家就问王光美:“组织是不是给我们发了什么补助?”

王光美也不太清楚,于是就去问警卫员这件事,这才知道,两年多来,警卫员一直在帮他们领夜餐补助。

刘少奇知道了,十分不悦,满脸愤愤不平地说道:“我本来就习惯通宵工作,不用给我什么夜餐补助。我每天就只吃三顿饭!比我困难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为什么要给我补助!”

刘少奇说完,让警卫员算一算,两年来一共领了多少夜餐补助,他要全部赔偿回去。

后来一算,两年多来,一共领了1020元夜餐补助。刘少奇就和王光美每个月扣30元钱还给了国家。

1969年,刘少奇同志因肺炎感染救治不及时,死于那个特殊的年代。

1980年,按照刘少奇生前的遗嘱,他的骨灰盒被打开,骨灰将洒向大海。王光美最后一次不舍地依偎着装骨灰的袋子,然后,将刘少奇的骨灰慢慢撒了出去,此刻,王光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2006年,王光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对病床旁的孩子们说:“嫁给你们的爸爸,我从没有后悔过。”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