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東南亞小騰訊的“蝦皮”公司,曾讓掌門人成爲新加坡首富。如今,“蝦皮”開始走下坡路,只召開了7分鐘的全員大會,便開啓了大規模裁員,還發通知防止員工跳樓。是什麼,讓它走到這一步?

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佈

作者:海棠葉

危機不斷。

9月29日,職場社交平臺上有爆料稱,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蝦皮)國慶後將開啓第二波裁員,沒第一波大,是常態化的隨時準備“畢業”,賠償沒有N+2了,年底大概率無年終獎無調薪。

距離被曝光的上一輪大規模裁員,不過10天,這家巨頭往日的燦爛光輝碎了一地。

今年7歲的蝦皮,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其母公司Sea(冬海集團)巔峯時期市值超2000億美元,是亞洲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第三大互聯網巨頭。創始人兼CEO李小冬一舉超越海底撈的張勇,成爲新加坡首富。

經濟下行,大股東騰訊撤資,首富變成“前”首富。各種負面buff疊加之下,增長速度曾讓無數同行眼紅的Shopee對手中的“小蝦米們”舉起了刀。

7分鐘,宣告大規模裁員

互聯網不斷刷新速度,“畢業”也如此。

每日優鮮20分鐘極限解散後,蝦皮只召開了7分鐘的全員大會,宣佈裁員行動正式開始。

9月19日,員工紛紛爆料稱,多部門裁員30%至60%,個別甚至高達90%,“賠償算是厚道,N+2,效率卻是無情,會剛結束被約談的同事就在辦公聊天軟件裏查無此人,沒有任何工作交接環節”。

應屆生更是裁員重點,其中不乏985、211高校畢業生。據悉,有的部門的應屆生甚至團滅。“我們部門拉了小羣,開始倒數,誰收到HR的消息後,就提前開始在羣裏跟大家告別。”有員工在網上發表了《風暴中心的日誌》,記錄了蝦皮裁員的過程。

有內部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稱,蝦皮國內員工粗略估計有8000人左右,9月20日已經裁員超900人,裁員應該還會持續兩天。

坊間傳聞說,週末蝦皮已給保安開會,主要目的是爲了防止9月19日裁員行動開始,有人會情緒不穩定跳樓。

被裁一週後,9月26日,有員工還被要求賠償電腦損壞費2500元。

就在上個月,“落地即失業”的例子讓蝦皮登上了熱搜。 

“對,我就是那個人在機場,剛下飛機,帶着老婆,帶着狗的最慘打工人。”網友@林戈下南洋揶揄自己的戲劇人生:8月25號,他帶着對未來的期盼,飛往蝦皮新加坡總部。落地正在入境辦事處排隊弄材料入境,卻收到offer取消的電話。飛機起飛前幾秒,都還收到HR的熱情歡迎和下週的工作安排。

據其自述,目前他還在和蝦皮談論賠償的事宜,經過幾輪郵件往來,雙方反覆扯皮。

遭遇相似境況的Shopee準員工並非少數,他們建起了兩個維權羣,目前陸續加入超過60人和200人,其中有至少7位校招應屆生被臨時毀約。

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也證實了此事:“由於對一些技術團隊的招聘計劃作出調整,Shopee的部分職位不再有效。”據瞭解,今年8月,蝦皮新加坡總部大規模毀約,幾乎波及到所有崗位,其中支付部門是重災區。

裁員故事轟烈上演,海外市場下手最快——印度、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站直接關閉,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當地業務也要關,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

轉折總是那麼突然。僅僅在一年前,國內互聯網公司廣泛縮招減員時,蝦皮還逆勢在中國掀起招聘熱潮。

“從去年到今年過完年大概四五月份,蝦皮都在瘋狂招人,印象中三四五那幾個月每隔一個週末都有周末專場。”在網友的回憶中,蝦皮爲了開展全球業務,一擲千金挖角。

據媒體報道,蝦皮招來的都是中層,價格都很高,比如一個阿里P7來蝦皮能拿到年薪200多萬。2021年3月,蝦皮在新加坡和中國的員工數量是1:1,一年後新加坡1000人,深圳4000人,按照計劃,北京也會建一個規模與深圳相當的業務中心。

超出行業水平之高,以致這家傳聞有着外企般養老氛圍的公司,成爲許多互聯網人的寄託。

“這不是一場很快就會過去的風暴,中期內負面狀況將持續存在。”9月15日,李小冬宣佈集團進入“節衣縮食”模式,“公司領導團隊已決定,在公司實現自給自足之前,不會拿任何現金薪水。”

慢了一拍但“該來的總會來的”,互聯網人的烏托邦破碎。

在內部信中,一系列收緊公司開支的政策被髮布:員工商務出差只能坐經濟艙、餐費限制在每天30美元、酒店住宿支出限制爲每晚150美元、取消餐飲和娛樂費用的報銷等。

“隨着投資者出逃到‘避風港’,預計我們將無法在市場上籌集到資金。”李小冬重申,公司未來12至18個月的主要目標是儘快讓現金流變爲正。

東南亞最大科技公司,爲何急剎車?

冬海集團成立於2009年,已是東南亞最大的科技公司,擁有遊戲娛樂的Garena、電商的 Shopee和數字金融的Sea Money三大業務,去年底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美元。

其中,蝦皮堪稱東南亞電商增長神話。

2015年成立,依託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商所在地東南亞的人口紅利,上線4年GMV達176億美元,打敗阿里的Lazada成爲東南亞成交額最高的電商平臺。

後來者蝦皮成功佔領東南亞,關鍵在於時機,利用阿里整合Lazada的混亂髮起閃電戰,套路還是中國電商的老套路,砸錢買流量、燒錢補貼、請代言人,憑藉低價小商品攻城掠池——素有“東南亞拼多多”之稱。

根據移動數據分析平臺App Annie的數據,2020年,蝦皮蟬聯東南亞購物類App年度總下載量、平均月活數、安卓用戶使用總時長三項冠軍。

2021年,蝦皮進攻全球市場,接連開拓7個海外市場,GMV同比增長76.8%至625億美元。

“縱觀全球科技公司市值和規模,只有亞馬遜、蘋果、Google等五家萬億市值公司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希望冬海是其中之一。”2021年5月,冬海集團的週年慶內部信裏,管理層在3年前希望用十年時間實現千億市值,結果這個十年目標只用了三年就實現了。

但從去年10月下旬開始,市場勢頭急轉直下。

自2021年9月20日至2022年9月19日美股收盤,整整一年時間裏,冬海集團的股價從327.5美元/股跌至59.8美元/股,相較去年10月的高點,市值已縮水約1700億美元,回到了2020年的規模。

▲Shopee 的母公司 Sea(SE.US)集團股價在2022年初起一路下挫。圖源自百度股市通。

一系列變故發生了。

在印度,遊戲公司Garena的王牌手遊《Free Fire》被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爲由封禁,而後者是冬海集團輸血電商業務蝦皮的重要“現金牛”;在國內,騰訊出售了約1450萬股、價值30億美元的集團股票,持股比例從21.3%降至18.7%。

融資危機是另外一項重要原因。

財報顯示,除了遊戲業務營收外,發行股份和發行債券是冬海集團的兩大現金來源,在2021年,其通過籌資活動產生了74.02億美元現金流淨額,其中40.5億美元來自發股、28.46億美元來自發債,而同期集團淨虧損達20.47億美元。

但今年以來,冬海集團手中的資本槓桿一端失靈,前兩個季度籌資活動淨額分別爲1.4億美元、4.4億美元。

這拉開了蝦皮全球業務大收縮的序幕,這個需要舉集團之力來供養的龐然大物踩下了剎車。

關停多個站點後,歐洲和拉美市場幾近潰敗,新增站點只剩波蘭和巴西,蝦皮的重點又放回到了最初的東南亞市場。

自我造血依舊是個難題。

在蝦皮運費補貼和低客單價邏輯下,消費者更習慣薅羊毛式的消費。“新熵”援引相關人士計算稱,在印尼,蝦皮每單抽取商戶0.4美元手續費,可能要付出1美元以上的物流成本,以4%抽傭比例計算,蝦皮每單要付出8%虧損代價。儘管蝦皮的抽傭比例一路走高,但其銷售淨利率仍然在-20%以上。

財報顯示,冬海集團今年二季度淨虧損9.31億美元,同比擴大114%。其中,蝦皮“貢獻”了近七成虧損,達6.48億美元,GMV增速下滑至27%,達190億美元,低於市場下調的預期。

業務困頓,早前的無腦擴張變成了裁員降本。

“缺人了就風風火火招聘,別人不肯來就加錢。老員工被倒掛了也不管,有人離職了就加錢挽留,現金流緊張了就毀offer裁員。”一位蝦皮的三年老員工在知乎上吐槽,“早在股價踩着一塌糊塗的基建上天的那一刻起,就預料到了蝦皮會有樓塌了的這一天。”

蝦皮需要自己賺錢養家了。今年開始,蝦皮取消了新賣家的免傭政策,還將商家傭金上調了約1%到6%。

據晚點Late Post瞭解,蝦皮在接下來將調整過去靠低價衝單的模式,從關注單量的爆發式增長轉向單量穩定增長,再通過提高佣金、費率、鼓勵商家多投廣告,逐步在每個市場達成盈利。

冷靜的情緒開始迴歸,不設限的電商擴張緩下步伐,現金賬面躺着78億美元的冬海集團,目前的目標是活兩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