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受打压!本土CXO遭美国行政指令“猎杀”

来源:药智网/JOJO

本土药企海再次受美国打压!

近日,(9月18日),凯莱英发布公告称,收购美国企业Snapdragon的计划终止。凯莱英方表示受到了CFIUS严查的影响。9月15日,中国生物制药对F-Star的收购在30天的审查期内并未获CFIUS通过,该审查将再延长45天,并可能进一步延长。

上述“CFIUS严查”指的便是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签署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国外投资委员会(CFIUS)加强审查对美国国家安全有影响的特定交易,尤其是来自“竞争或敌对国家”的资金。

不难看出,这份行政指令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针对阻止中国在美技术投资。

纵观过去科技发展的历史,大国之间的竞争往往可能演变为科技竞争。例如,奥斯曼土耳其对欧洲基督教的航路封锁与不断扩张,倒逼了大航海与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德竞争与一战烽火下,铁路、电力、电话蓬勃发展;二战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武器竞争促生了计算机、航天火箭、喷气式飞机等科技成果;美苏冷战下的科技竞争引发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受到疫情冲击产生“不规则”的经济复苏,以俄乌代表的地缘动态逐渐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而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大国科技竞争也已正式拉开帷幕。

一声令下,国内CXO股价大跳水

在12日行政令签署后,康龙化成、药石科技、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国内头部CXO板块集体跌停。而这些公司的股价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波动,大概率与其收入构成情况有关: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图片来源:国联证券

上一次引起同样“错杀时刻”的是在2020年,特朗普签署相关法案,要求政府采购由本国药企生产的关键药物,并鼓励本土化原料药生产。然而该法案签署后至今并未对中国相关公司形成明显冲击,以辉瑞新冠药为代表的大额订单依旧派发给中国企业。其背后原因或与美国本土产能投产有周期,且仿制药、原料药在美国利润过低等现实环境相关。

该行政法令具体而言,美国政府将提供超过20亿美元的补贴,主要用途包括:

1)补贴 0.4 亿美元用于增强供应链,包括 API、抗生素、关键原料等;

2)未来 5 年补贴 2.7 亿美元用于支持生物材料研发,例如燃料、耐火材料、高

分子材料等;

3)未来 5 年补贴 10 亿美元用于推动生物生产设施建设;

4)补贴 2 亿美元用于加强生物安全及网络安全;

4)补贴 5 亿美元用于支持化肥生产;

5)补贴 1.78 亿美元用于推动生物科技、生物产品、生物材料的研发;

6)补贴超过 2 亿美元用于发展美国的生物经济;

7)补贴不超过 1 亿美元用于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的研发,0.6 亿美元用于支持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规模化以减少环境污染等。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拜登签署的法案或是美国版的“进口替代”,旨在大力推进本土生物技术和制造产业,保留一定的美国本土生产制造能力,避免完全受制于人。

白宫在公文中提及:其他国家正将自身定位为生物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但美国过去将包括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项产业外包,过于依赖外国的材料和生物产品。据2021年6月美国发布的100-day supply chain review 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3月美国52%的制剂生产设施、73%的原料药生产设施在美国本土之外。其中,中国制剂生产设施占比6%、原料药生产设施占比13%。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本次行政命令短期内对中国 CXO 公司业绩不会造成实质冲击,因为其行政命令的补贴金额非常有限,例如未来 5 年补贴 10 亿美元用于推动美国生物生产设施建设。而对于我国 CXO 龙头公司来说,或许在拓展北美业务中,受美国政策影响,并购当地企业的难度会增加。

近年来,国内CXO企业也开始有迹象地将扩厂的重心移出美国。例如,今年7月,药明康德在官网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预计在未来10年累计投资20亿新元(约合14.3亿美元)。2021年,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完成对百时美施贵宝位于瑞士库威(Couvet)的生产基地的收购,作为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基地。

合成生物学,或成下一个“芯片”

此次法案的颁布与峰会的召开,也基本明确了美国联邦政府将支持使用“合成生物学”来“养活世界”。

合成生物学是继“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它是以利用“基因+化工”,中间可能会有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转录、代谢组学等技术的支持,来生产各类产品,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应用前景。

据中信证券的统计,国内外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500 家。基于不同公司在合成生物学行业中的作用,可以将整个合成生物学产业分为大致的上、中、下游,分别代表工具型、平台型和产品型三个类别。

截至目前,国内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数十家。其中,工具型公司多是与DNA相关,提供包括测序、合成,基因编辑等服务;平台型公司则侧重对菌株的筛选与改造、培养成分开发等;产品型公司则打通从生物改造、发酵纯化到产品改性的全产业链,更具盈利能力。

图片来源:松禾资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合成生物学“新秀”也快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今年1月,高瓴以数亿人民币加码西湖欧米Pre-A轮融资;3月,合成生物行业新秀态创生物完成第四轮融资。态创生物目前累计融资额过亿美元;5月,微元合成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6月,衍微科技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峰瑞资本共同领投,水木创投和康裕资本跟投。

2021年8月麦肯锡发布合成生物学报告数据,预计在未来10-20年与材料、化学品、能源相关的合成生物学市场将拥有2000-3000亿美元的空间。

结 语

此次美国行政法令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合成生物学”的战略地位。在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合成生物学也被多次提及。作为一个很可能引导生产力革新的行业,合成生物学前景一片蓝海。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高壁垒行业,合成生物学细分领域多,研发周期差异较大,我们仍要保持耐心要做“时间的朋友”,期待行业腾飞。

参考资料:

1.中泰证券,大国科技竞争下的国产替代投资细分机遇有何变化?

2.上海证券,拜登行政令确立合成生物学地位,促进上游国产替代

3.合成生物学报告: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4.国联证券,拜登政府法案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