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船公司變爲集空運和海運於一身、前端和後端都涵蓋的企業。”

在航運利潤飆升一年多後,出現了高價海運費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的跡象。

截至9月30日,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與Freightos推出的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顯示,全球集裝箱平均運價爲4262美元/40英尺集裝箱(FEU),與去年同比下降超60%,在主力航線上,長約協議與即期運價開始出現倒掛。

不過,在航運業工作二十餘年的美線資深專家羅傑(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高合約價格,船公司至少可以享受到明年4月,這意味着,即使2023年船公司的合約不會再像2022年這麼高,也至少還有半年的高價“墊底”,其目前的一年利潤相當於之前十年、二十年(的利潤總和),“只要不亂花、亂造船或亂投資,這筆錢扛幾十年沒問題。”

那麼船公司的鉅額利潤流向何處呢?最新消息顯示,繼馬士基和達飛海運後,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也宣佈進入航空運輸業。

羅傑對記者表示,目前船公司擴大投資的一種典型方式,就是把船公司變爲集空運和海運於一身、前端和後端都涵蓋的企業,不追求船公司的規模,而是打通上下游,垂直整合。

對關鍵客戶,空運是必需的

雖然全球貿易量中只有約3%的貨物通過空運完成,但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顯示,每年空運貨物的價值超過6萬億美元,佔世界貿易總價值的35%左右。

如前所述,海運價格在一年後暴跌,但航空貨運的價格一直穩居高位,甚至出現小幅上漲。根據Freightos空運指數(FAX),截至9月25日一週,從中國至北美的空運價格爲5.12美元/公斤。

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航運巨頭們避免發展空運業務,但在近兩年中,各航運企業高管紛紛表示,全球供應線中斷的情況,促使許多客戶選擇更昂貴、更可靠地空運。

“對於一些關鍵客戶來說,空運是必需的。”馬士基空運部門全球負責人魯斯克( Michel Pozas Lucic)表示。

譬如,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服裝製造商和科技公司通常都依賴海運來運輸貨物,但近兩年以來,各種海運延誤讓他們開始轉向選擇空運。

“你不能再只依賴海運了,”在紐約擁有多家精品女裝店的Palmer & Purchase負責人德金(Abbie Durkin)表示,“我正在空運我們的整個冬季(服裝)系列,以確保它們能在聖誕節前到達。”

IATA數據顯示,2021年航空貨運業同比增長超過21%,收入達到2890億美元,高於2020年的2380億美元和2019年(疫情前)的2640億美元。

全球商業業態的轉變也在催化物流行業出現變化。波音商業營銷副總裁赫爾斯特 (Darren Hulst)認爲:“在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提高了3到5倍,電子商務中心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發展,而這些中心需要一支飛機機隊來提供相同的服務,譬如提供當天或隔天到的送貨服務。”

值得提到的是,在疫情前,如貨物又大又重,空運的價格可能比海運要高出三倍以上。但對於計算機芯片、小工具和電子產品等產品,差異則相對較小。而考慮到集裝箱塞港時港口和承運人收取的快速上漲的各種費用,空運不僅對大型進口商有意義,對小型企業也開始有意義了。

三大海運巨頭競相完善陸海空供應鏈

據波音公司估計,在過去三年中,全球機隊增加了400架貨運飛機,增長了20%,到2040年,全球貨機機隊預計將從現在的二千多架增加到三千六百多架。IATA則預計今年世界航空貨運量將進一步增長4.4%。

兩年以來,有跡象表明,疫情期間賺得“盆滿鉢滿”的航運巨頭正在向物流業務的其他領域多元化發展,從貨運、倉儲、供應鏈軟件開發,再到收購空運企業,伴隨越來越多的海運公司押注於垂直整合貨運公司,三大海運巨頭都在競相完善其陸海空供應鏈。

如前所述,近期MSC已着手開發新的航空貨運解決方案來響應客戶需求。據其公司聲明顯示,MSC航空貨運服務的開發從數月前開始,在MSC的四架波音777-200F飛機中的第一架交付之後,這些新的服務解決方案將從2023年初開始提供,其貨運飛機將由亞特拉斯航空(Atlas Air)運營。MSC已任命曾在達美貨運、阿聯酋貨運航空和DHL任職的達費爾(Jannie Davel)開發其航空貨運業務。

MSC首席執行官託弗特(SorenToft)表示:“這是我們進入該市場的第一步,我們計劃繼續探索開發空運貨物的各種途徑,爲我們的集裝箱運輸核心業務提供補充。”

此前,馬士基和達飛海運也早已“入場”。

今年4月,馬士基宣佈成立航空貨運公司Maersk Air Cargo;6月則完成了對空運貨代翼源國際(Senator International)的收購。彼時馬士基全球航空貨運負責人路西斯(Michel Pozas Lucic)表示:“我們越來越發現,我們的客戶確實需要一種端到端的物流解決方案。”

達飛海運則在2021年2月就購入四架貨機並宣佈成立航空貨運部門CMA CGM Air Cargo。今年5月,達飛海運表示已與法航-荷航簽署合作協議,達成航空貨運領域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羅傑對記者解釋道,馬士基認爲,航運業務太有周期性了,如把業務向兩端延伸,跟客戶綁定更多黏性更高,就可能可以平衡週期性運價不高的情況,甚至在運價虧錢的時候,兩端的業務可能還有賺錢。

而達飛海運是不完全版本的馬士基。他解釋道,馬斯基把船公司跟物流公司統一在一起,達飛海運雖然購買了航空公司股份,但其本身業務和物流公司還是分開的。

羅傑並進一步說,MSC不做貨代和後端,但把”港到港“做到極致,可以看到近期MSC拼命買碼頭並造船。

不過,也有不希望加入這類競爭的企業,譬如目前全球航運企業中排名第五的赫伯羅特 (Hapag-Lloyd)。

赫伯羅特CEO詹森 (RolfHabben Jansen)在2月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其企業不具備運營航空公司的專業知識。

他還表示,航運公司的貨運航空公司規模太小,無法與擁有數百架飛機的聯邦快遞和 UPS等公司競爭。“如果你看看一些承運人擁有 4、6或 10架貨機,這並不會自動使你成爲大型全球貨運承運人。因此,我們仍然持懷疑態度。”詹森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