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媒:亞洲應爲油氣短缺做好準備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道 日本《日經亞洲》雜誌網站9月28日發表題爲《亞洲必須爲迫在眉睫的油氣短缺做好準備》的文章,作者是新加坡萬達洞察公司創始人萬達娜·哈里。文章認爲,一場正在醞釀中的全球能源危機,有可能破壞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全文摘編如下:

近兩年來,全球石油生產能力出現史無前例且很可能不可逆轉的下降,再加上重建石油產能所需的投資持續減少,這一切正在走向雪崩,這很可能令世界感到不安。

亞洲新興市場將受到最嚴重的影響,因爲該地區將恢復其作爲全球增長最快的能源消費中心的地位,並不得不在油價日益上漲的同時儘可能從國際市場吸引石油。

對價格敏感的亞洲液化天然氣進口商已經被歐洲同行擠出市場,這些歐洲同行願意爲液化天然氣支付最高運費,因爲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最近幾個月已經枯竭。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石油領域,太多買家追逐太少的原油,這迫使亞洲國家要麼出高價買油滿足自身需求,要麼轉向污染嚴重得多的替代品——煤炭

目前,世界陷入結構性石油供應短缺的可怕前景被擱置一邊。

衆所周知,石油市場目光短淺。近幾個月來,對衰退的擔憂與日俱增,加上石油消耗前景暗淡,這些因素導致原油價格與3月時的峯值相比下跌33%。

此外,對經濟放緩導致油價相對較低的預期可能會進一步抑制本已十分疲軟的油氣勘探和開發支出。

歐佩克大多數成員國及其盟友一直未能將原油供應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這是一個重大信號。如今,這些國家在恢復此前的產量方面,遇到了一堵難以逾越的牆,包括全球對化石燃料日益嚴重的抵制。

這個以歐佩克爲首的產油國聯盟的成員們一直在逐步提高原油的月度產量目標,以試圖趕上疫情後全球需求的復甦,但8月份的原油日產量比承諾的少350萬桶。

歐佩克內部和其他主要產油國的過剩產能已經被壓低到每天僅100萬桶。在“歐佩克+”聯盟之外,目前也看不到太多緩解的跡象。

美國不再是過去那種搖擺不定的產油國。預計其原油產量要到2023年纔會回到2019年每天1230萬桶的峯值,但就連這一預測現在也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幾十年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巨頭一直是世界能源供應的基石,而主要投資者正將化石燃料從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撤出,他們在等待潛在的、更清潔的替代品在商業或技術上變得更可行。

在投資者、股東、決策者和環保遊說團體的壓力下,這些公司不敢提出相反觀點。少數歐佩克成員國領導人繼續警告不要在新能源準備就緒之前放棄傳統的能源來源,但他們的觀點被認爲是自私自利。

誠然,這是一場正在醞釀中的全球危機,它有可能破壞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亞洲開發銀行在9月21日發佈的最新《亞洲發展展望》報告中指出,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僅超過了疫情後的世界其他國家,而且預計在將到來的衰退環境中會表現得更好。

這一地區的決策者必須優先考慮能源可負擔性和可獲取性,在選擇方案時需要採用上述所有辦法。它們當然應該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這只是解決方案中的一小部分。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正重新開始努力,以提高它們國內有限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該地區擁有更多未開發油氣潛力的國家也會這樣做。

亞洲國家領導者應該加強與中東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商的接觸,併爲它們提高產能的努力提供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