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A股大宗交易活躍度明顯攀升!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9月A股市場大宗交易的累計成交量環比增長77.77%,累計成交金額環比增長32.37%。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分析數據發現,9月A股大宗交易熱情高漲,機構資金“功不可沒”。機構正通過大宗交易大舉買入A股,9月機構席位通過大宗交易買入202.51億元,暫居全年月度機構買入金額第二位。

9月機構借道大宗交易

買入金額超200億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9月以來,A股市場累計發生3023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58.89億股,環比增長77.77%,暫時位於今年以來各月累計成交量首位;合計成交金額658.14億元,環比增長32.37%。

從行業來看,截至29日,9月以來電子、國防軍工、電力設備三大行業累計大宗交易成交金額居前。值得關注的是,食品飲料、基礎化工等行業的折價幅度相對較低,而汽車、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的折價幅度較大。

9月大宗交易火熱,機構資金背後扮演了“關鍵力量”。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9月以來機構專用席位共計出現在486筆大宗交易的買方,累計成交15.09億股,累計成交金額爲202.51億元;機構專用席位共計出現在180筆大宗交易的賣方,累計成交15.33億股,合計成交金額110.50億元。

2022年1月-9月機構專用席位買入與賣出情況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從買入金額來看,9月機構買入力度明顯加大,僅次於6月,暫居全年月度第二位。但若看機構買賣比,9月僅排名第六。

千億“船王”9月收穫兩筆超億元大單

大宗交易數據是洞悉機構資金動向的渠道之一。近一個月,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在買賣什麼?

梳理發現,截至9月29日,9月機構大宗交易單筆買入額最大的是中國船舶,其次是中國重工、貝泰妮。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千億市值“船王”中國船舶共有7筆大宗交易,而成交金額過億的兩筆集中出現在9月。這兩筆大宗交易的買方爲機構專用席位,賣出方均爲華泰證券北京東三環北路證券營業部,累計成交8900.13萬股,累計成交金額24.3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筆大宗交易均溢價成交。但中國船舶9月10日至9月30日股價下跌超15%,本次大宗交易機構拿貨後(假設買入後持股至今,未賣出,下同)賬面暫時出現浮虧。

也有部分機構從大宗交易中獲利。從最新收盤情況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機構席位買入額居前的股票中,貝泰妮、萬華化學這兩隻個股暫時獲得一定的浮盈。以敏感肌國貨龍頭貝泰妮爲例,9月27日,機構借道大宗交易買入貝泰妮423.6萬股,成交價爲167.58元/股。截至9月30日收盤,貝泰妮報172.03元/股。

據貝泰妮8月29日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嘉實基金等779家機構及個人參與了公司業績說明會,投資者圍繞長期戰略規劃、品牌矩陣打造等多主題進行提問。

A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偏低水平

機構的大額買入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對A股中長期走勢的信心。

“中國市場空間大、韌性足、政策迴旋餘地大的基本面特徵未變。”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強調,目前A股在估值、資金、行爲方面逐步提示市場已經處於歷史偏低位置,由“守”轉“攻”的時機則需要重點關注政策信號以及基本面信號。

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宇生認爲,A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偏低水平,2010年以來市盈率分位數爲34.5%,市淨率分位數爲13.0%。考慮到4月底以來市場反彈的過程中,製造風格及小盤板塊的反彈幅度要明顯更大,在市場震盪蓄勢的過程中,預計市場風格或將轉向消費風格及大盤板塊。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指出,從多項指標來看,市場悲觀預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價中。往後看,儘管在內外部不確定性擾動下,短期市場受制於風險偏好整體仍然偏弱勢,但空間上調整已比較充分,市場已是底部區域。建議趁着調整佈局三季報乃至明年景氣有望持續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