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本深潛號

作者 | 陳聖潔

編輯 | 袁暢

基金會嫌棄錢太多麼?

會的。

比如最近兩週的短期債基和貨幣基金。

9月以來,包括滙豐晉信、廣發、天弘、國聯安、德邦、長城、東吳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短債基金紛紛公告“限購”。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01

大批債基貨貨基“限購”

梳理相關公告,9月以來,至少有21只貨幣基金、13只短債基金(A、C份額合併統計)陸續宣佈限購。

其中,僅僅9月27、9月28日兩個交易日,就有天弘現金管家貨幣基金、國聯安貨幣基金、德邦如意貨幣基金、長城收益寶貨幣基金、長城短債債券基金、廣發景和中短債基金、東吳增鑫寶貨幣基金等十多隻基金髮布調整大額申購的公告。

根據choice數據,今年節前“限購”的基金數量超過去年同期。

02

主要“限”國慶長假前後

從限購日期來看,不少基金的開始限額的日期多爲國慶長假前的1、2個交易日,而在10月10日(即國慶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恢復辦理大額申購。

但也有一些基金在節後仍維持限額,只是限購金額上限有所增加。

例如廣州一家中短債基金。該基金自今年9月29日起,調整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申購(含定期定額和不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本基金的業務限額爲500萬元;自今年10月10日起,該基金仍實施限額,但相應額度放寬到1000萬元。

03

避免大資金套利

從公告措辭來看,部分“限購”當然是爲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

具體“翻譯”一下,主要是爲了防止部分機構和個人大資金乘節後最後兩天大額申購套取利潤。

考慮到這批資金通常就是爲了“過長假”“混利息”,基金經理不太會把新進的申購資金全部大量配置出去。

因爲這麼做,不僅會導致買賣消耗交易成本,而且可能會對基金流動性管理造成問題。

而如果對短期進出的大資金不予配置,則意味着這批資金完全在套取長期持有人的底倉收益。

也因此,部分基金對可能進入的資金予以限制,可能是最佳方案。

04

引導收益率下行

同時,對於貨幣基金的管理人來說,除了暫停大額申購外,適當引導基金利率下行,降低產品吸引力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統計數據還是顯示,規模較大的部分貨幣基金近月一直在不斷降低基金收益率,不少產品的年化收益已經低到了1.5%甚至1.4%以下。

除此以外,業內還有14家貨幣基金在過去兩日,七日年化收益率低於1%,這一定程度顯示了基金管理人對於收益和短期規模的態度。

本期責任編輯 倪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