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消费日报

文 / 李丹昱

9月29日晚间,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中国业务(下称“Tims中国”)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据了解,Tims中国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 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8日合并完成, 并于9月29日9点30以股票代码“THCH”在纳斯达克交易,成为中国咖啡SPAC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进入中国市场后,Tims中国不断加速开店,提升市占率,但也导致其亏损连年扩大。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对新消费日报坦言:“Tims中国基本就是一个“精心”打造的金融产品,从开第一家店起就不是为了咖啡,而是上市。这样的项目个人感觉是会越来越难,不排除亏损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据Tims中国方面介绍,上市后将利用融资继续拓宽业务,开拓门店。但市场反馈并不积极,开盘后Tims中国一度跌超23%,截至收盘,Tims中国报7.29美元/股,跌8.76%。

负亏之下

门店仍是重点

根据招股书显示,Tims中国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5725.7万元、2.12亿元、6.43亿元,净亏损分别达8783万元、1.43亿元、3.83亿元。

Tims中国方面承认,亏损与疫情、原材料等有关。招股书显示,2021年,Tims中国主要经营成本分别是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费用分别为2.07亿元、1.99亿元、1.48亿元,占比分别为32.3%、31%、23%。

积极的门店扩张战略,让Tims中国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盈利的曙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Tims中国在中国大陆的21个城市拥有390家门店。其中,自营店数量从2019年12月31日的31家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373家。三年间店铺数量增长超10倍;自营店同店销售增长率从2020年7.4%上升至2021年15.7%。

扩张压力下,Tims中国一边寻求上市,一边降低成本。

招股书显示,Tims中国在公司总部层面,大幅减少了管理费用及市场费用占比。其中,管理费用占比从2019年的89.2%降至2021年27.2%;同期,市场费用则从14.0%降至7.8%。

为了实现上市,Tims中国选择通过和已经上市SPAC并购的方式,迅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

而Tims中国背后的资方也不可忽视。

在新消费赛道融资遇冷的背景下,Tims中国仍然保持了稳定的融资速度。天眼查显示,2020年5月份,Tims中国获得了来自腾讯的战略融资;2021年2月,Tims中国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资方包括腾讯等;今年3月,Tims中国宣布再获1.94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笛卡尔资本、QSR、Shaolin Capital Management等。

急需突破点

虽然有腾讯加持,但Tims中国面临的竞争环境却愈发激烈。

Tims中国入华以来,瑞幸咖啡、Manner、M stand等国内咖啡品牌崛起,皮爷、Arabica阿拉比卡等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再加上刚刚突破6000家门店的星巴克,Tims中国优势并不突出。

王振东认为,从品牌的产品、商业模式、门店业态等方面看来,Tims中国缺乏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年轻群体来说,Tims中国的模式有些老气,而对于白领群体来说,Tims中国的产品与该群体的饮食习惯较为不符,而且该品牌的性价比也有待提升。

据了解,Tims中国咖啡产品定价在15-30元之间,低于星巴克但略高于瑞幸等品牌。

零售行业分析师凌飞宇认为,Tims中国尴尬点在于既没有Manner的上海市场基本盘,也没有瑞幸咖啡广阔的下沉市场,同时其本身又不是M stand这种精品咖啡,很难打造国民度。

目前,Tims中国以“咖啡+暖食”打造差异化产品,其食物的SKU有40多个,在咖啡品牌中数量居前。TIMS金/红枫店有全套后厨设备,能为顾客在店内现制暖食及烘焙产品。

这一路径与此前登陆港股的奈雪的茶相似。但对标奈雪就可以发现,上市后,奈雪逐渐摒弃了需要后厨的现场烘焙模式,而是走向中央厨房集中供货的Pro店模式,以解决坪效、选址等棘手问题。

Tims中国方面并未透露未来主要的开店模式,仅表示未来Tims中国将持续提升暖食占比,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设备及空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Tims中国开店计划或将进一步提速。

Tims中国董事长Peter Yu此前曾表示,将在2026年前建立一个由2750多家门店组成的盈利的连锁网络。但这一数据并未得到Tims中国确认。

根据2021年宣布的5年战略规划,Tims中国预计在2023年实现公司层面调整后EBITDA盈利。而在国内拥挤的咖啡市场,Tims中国正急需“代表作”完成市场突围。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