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消費日報

文 / 李丹昱

9月29日晚間,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中國業務(下稱“Tims中國”)正式登陸納斯達克

據瞭解,Tims中國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 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28日合併完成, 並於9月29日9點30以股票代碼“THCH”在納斯達克交易,成爲中國咖啡SPAC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進入中國市場後,Tims中國不斷加速開店,提升市佔率,但也導致其虧損連年擴大。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對新消費日報坦言:“Tims中國基本就是一個“精心”打造的金融產品,從開第一家店起就不是爲了咖啡,而是上市。這樣的項目個人感覺是會越來越難,不排除虧損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

據Tims中國方面介紹,上市後將利用融資繼續拓寬業務,開拓門店。但市場反饋並不積極,開盤後Tims中國一度跌超23%,截至收盤,Tims中國報7.29美元/股,跌8.76%。

負虧之下

門店仍是重點

根據招股書顯示,Tims中國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5725.7萬元、2.12億元、6.43億元,淨虧損分別達8783萬元、1.43億元、3.83億元。

Tims中國方面承認,虧損與疫情、原材料等有關。招股書顯示,2021年,Tims中國主要經營成本分別是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費用分別爲2.07億元、1.99億元、1.48億元,佔比分別爲32.3%、31%、23%。

積極的門店擴張戰略,讓Tims中國很難在短期內看到盈利的曙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Tims中國在中國大陸的21個城市擁有390家門店。其中,自營店數量從2019年12月31日的31家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373家。三年間店鋪數量增長超10倍;自營店同店銷售增長率從2020年7.4%上升至2021年15.7%。

擴張壓力下,Tims中國一邊尋求上市,一邊降低成本。

招股書顯示,Tims中國在公司總部層面,大幅減少了管理費用及市場費用佔比。其中,管理費用佔比從2019年的89.2%降至2021年27.2%;同期,市場費用則從14.0%降至7.8%。

爲了實現上市,Tims中國選擇通過和已經上市SPAC併購的方式,迅速實現上市融資的目的。

而Tims中國背後的資方也不可忽視。

在新消費賽道融資遇冷的背景下,Tims中國仍然保持了穩定的融資速度。天眼查顯示,2020年5月份,Tims中國獲得了來自騰訊的戰略融資;2021年2月,Tims中國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資方包括騰訊等;今年3月,Tims中國宣佈再獲1.94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笛卡爾資本、QSR、Shaolin Capital Management等。

急需突破點

雖然有騰訊加持,但Tims中國面臨的競爭環境卻愈發激烈。

Tims中國入華以來,瑞幸咖啡、Manner、M stand等國內咖啡品牌崛起,皮爺、Arabica阿拉比卡等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再加上剛剛突破6000家門店的星巴克,Tims中國優勢並不突出。

王振東認爲,從品牌的產品、商業模式、門店業態等方面看來,Tims中國缺乏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年輕羣體來說,Tims中國的模式有些老氣,而對於白領羣體來說,Tims中國的產品與該羣體的飲食習慣較爲不符,而且該品牌的性價比也有待提升。

據瞭解,Tims中國咖啡產品定價在15-30元之間,低於星巴克但略高於瑞幸等品牌。

零售行業分析師凌飛宇認爲,Tims中國尷尬點在於既沒有Manner的上海市場基本盤,也沒有瑞幸咖啡廣闊的下沉市場,同時其本身又不是M stand這種精品咖啡,很難打造國民度。

目前,Tims中國以“咖啡+暖食”打造差異化產品,其食物的SKU有40多個,在咖啡品牌中數量居前。TIMS金/紅楓店有全套後廚設備,能爲顧客在店內現制暖食及烘焙產品。

這一路徑與此前登陸港股的奈雪的茶相似。但對標奈雪就可以發現,上市後,奈雪逐漸摒棄了需要後廚的現場烘焙模式,而是走向中央廚房集中供貨的Pro店模式,以解決坪效、選址等棘手問題。

Tims中國方面並未透露未來主要的開店模式,僅表示未來Tims中國將持續提升暖食佔比,最大程度利用現有設備及空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Tims中國開店計劃或將進一步提速。

Tims中國董事長Peter Yu此前曾表示,將在2026年前建立一個由2750多家門店組成的盈利的連鎖網絡。但這一數據並未得到Tims中國確認。

根據2021年宣佈的5年戰略規劃,Tims中國預計在2023年實現公司層面調整後EBITDA盈利。而在國內擁擠的咖啡市場,Tims中國正急需“代表作”完成市場突圍。

財聯社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