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典》: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右丞相薛曜、左丞相張說等上奏,請以是日爲‘千秋節’,著之甲令,佈於天下……並規定每逢此日,朝野同歡……天下諸州鹹令宴樂,休假三日。

國慶節顧名思義就是整個國家都在慶祝的節日。很多人以爲現代纔有國慶節,古代不過此節日,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古代也過國慶節。當然,古代的國慶節跟現代的國慶節有着一定的區別。

古代君權神授,皇帝即是國家,所以在唐朝的時候,皇帝的生日就被定爲國慶節,全國放假三天。

搞出這出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對於這個皇帝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李隆基的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五,有大臣提議把李隆基的生日設置爲千秋節。爲何叫千秋節?很好理解,千秋萬歲嘛。

對於這位大臣的上書,李隆基很是開心,但那是開元年間,李隆基還算賢明,沒有接受官員的意見。但第二年,很多官員都上奏請李隆基設置千秋節,目前暫時無法考據爲何官員們爲何積極地推動千秋節的設立,但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唐玄宗准許了大臣們的奏請,正式確定千秋節。

明皇嘗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傾杯數十曲。壯土舉榻,馬不動,樂工少年姿秀者十數人,衣黃衫文玉帶,立左右,每千秋節,舞於勤政樓下。千秋節者,明皇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節雲。

既然確定了千秋節,按照李隆基喜歡熱鬧歡慶的性子,自然會大操大辦。果不其然,每年千秋節李隆基都會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民間也跟着有樣學樣,千秋節漸漸成爲一個全民性的狂歡節日。

自李隆基後,後代每位皇帝都會把自己的生日定爲國慶節,當然,名字是不一樣的,李隆基用過千秋節後,就沒有皇帝再用千秋節,比如說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用的是長春節,宋仁宗的是乾元節等等。

每到這些皇帝生日,舉國歡慶,因爲宋朝經濟發達,民間富裕,所以在節日那幾天,民間可謂是熱鬧非凡,有詩爲證,“千秋從昔慶嘉名,四海而今賀太平。十里旌旗明曉色,萬家弦管被新聲。五雲已逐陽烏現,百獸方隨儀鳳鳴。更喜簪紳趨燕衎,南山祝聖願同傾。”

有學者考究認爲,宋朝的國慶節民間遊玩消費潮是現在黃金週的源頭。

與宋朝同時代的遼國、金國也過國慶節,比如說遼太宗國慶節被稱爲天授節,遼興宗國慶節被稱爲永壽節。

等到明清時期,以皇帝生日的節的國慶節更是熱鬧,除了朱元璋等少數幾個帝王后,每個帝王的國慶節都會大操大辦,一位明朝詩人曾爲此作詩道:寶婺流暉燦曉煙,笙簫吹徹豔陽天。帝城佳氣貂蟬裏,王母春風玳瑁筵。百歲含飴萱草旭,九霄接羽鳳毛翩。渭陽世沐恩光渥,國慶家禎奕葉延。

而隨着封建時代徹底結束,我國建國,國慶節就變成了建國那一天,不管是時間還是名字都沒有再變過。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