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光绪七年)三月初十,一位中年女子崩逝于钟粹宫,享寿45岁,她便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孝贞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同治光绪二朝的慈安皇太后。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慈安展现出来的样子,大多存在感低,唯诺不言气势被慈禧一直压着,在慈禧面前是完完全全的失败者。但实际上,真实的慈安恰恰相反。

关于孝贞显皇后(慈安)为何会败给慈禧这个问题,其实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其1852年(咸丰二年)被封贞嫔直到1881年(光绪七年)去世之前,这段时间虽然表面看是慈禧势大,实则一直以慈安为尊;第二阶段,自其去世之后到慈禧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去世之前,这段时间才是慈禧大放光芒的时刻。

故而,说慈安败给了慈禧,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的,毕竟在慈安生前,她都占有绝对优势。如果非要言败,主要还是指其去世之后。若非要论其生前的劣势,主要在性格方面,慈安温婉淑德识大体不贪权势,心机并未有慈禧那么深,但该有的谋略却毫不逊色;而另一大劣势便是,从身体状况来看,慈安始终体质欠佳,远不如慈禧身体康健。除这两点之外,慈安皆远胜慈禧之上。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朝服像

晋升之快世所罕有

1837年(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一位女子出生,她便是后来的孝贞皇后钮祜禄氏(慈安)。谈及其家世,最远可追溯到后金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钮祜禄.额亦都,额亦都追随太祖努尔哈赤随侍身侧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故当创建八旗制度时此支系直接被划到了满洲镶黄旗(上三旗首旗)。钮祜禄家族(代指额亦都支系)是整个清朝当中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程度上,钮祜禄氏甚至比一些觉罗氏的分支更要尊贵。

当然,在额亦都钮祜禄家族当中,自不乏后妃、将相。在孝贞皇后之前,钮祜禄家族已出现皇后四位(清圣祖孝昭仁皇后【1678去世,额亦都十六子遏必隆之女】、清世宗孝圣宪皇后【1693-1777,额亦都堂兄额亦腾孙凌柱之女】、清仁宗孝和睿皇后【1776-1850,额亦都七世孙恭阿拉之女】、清宣宗孝穆成皇后【1781-1808,额亦都玄孙布彦达赉之女】)、嫡妻一位(清太宗元妃【1593-1612,额亦都之女】)、妃嫔五位(清仁宗恭顺皇贵妃【1787-1860,额亦都玄孙善庆之女】、清圣祖温僖贵妃【1694年去世,额亦都十六子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胞妹】、清高宗顺妃【额亦都曾孙爱必达之女】、清宣宗祥妃【额亦都七世孙久福之女】、清高宗诚嫔【1784年去世,额亦都曾孙穆克登之女】)。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朝服像

贞贵妃钮祜禄氏,质秉柔嘉,行符律度。自天作合,聿徵文定之祥。应地无疆,斯协顺承之吉。惟克懋修夫内治允宜正位乎中宫,其立为皇后,以宣壸教。所有应行典礼,该部察例具奏。

而孝贞乃额亦都第三子车尔格一系,按照辈分,她是额亦都的八世孙女,系广西右江道累进三等承恩公钮祜禄.穆扬阿之女。1852年(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时年16岁的钮祜禄氏(代指慈安)被封为贞嫔,同年五月二十五被封为贞贵妃,仅仅三个月就直升两级(跳过妃)。又过了13天(六月初八),钮祜禄氏因“质秉柔嘉,行符律度”被下诏直接封为中宫皇后,四个月后(十月十七)行正式册立礼。从嫔到皇后仅仅用了八个月时间(按封后计算不到四个月),速度之快晋升跨度之大堪称当时之最。

咸丰重视,同治敬重,百官爱戴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咸丰二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通过相关史料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慈安晋升之快的原因抛却家世背景,更多的源于其本身温婉恭俭的性格。

之所以家世并非主要原因,一方面因为自慈安父亲(道员,正四品)开始本支系逐渐没落,多赖姻亲帮扶壮大声威;另一方面,慈安进宫受封之前,其父穆扬阿与嫡母爱新觉罗氏(克勤良郡王庆恒孙女)皆已去世,故慈安的晋升受本支影响并不大。

慈安太后家世背景关系图

1、温婉恭俭,稳居后位十年

而真正让她得以闻名于清史的还多赖其温婉恭俭的性格,也正是有此相助,才能让她在咸丰帝的心目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使其入主中宫如此迅速的强大助力。

虽说后宫妃嫔不得干政,但作为皇后,仍有规劝皇帝之责,如汉之明德马皇后、唐之文德长孙皇后。咸丰一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咸丰帝疏于朝政自娱自乐,每到此时,慈安总是竭尽所能劝夫君国事为重,虽然不能根治咸丰本人怠惰的本性,但每次咸丰帝都会欣然接受皇后的建议。

1860年(咸丰十年) 八月初八,英法联军来袭,咸丰帝不得不带着全家老小前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对政事提不起一点兴趣的他甚至亲书“且乐道人”来自颓自废,慈安闻之深觉“不宜如此”,命人讲此匾除去。通过此事更能体现出慈安在咸丰心目当中的地位,不是随便一个宠妃乃至妃嫔就能替代的。

《清皇室四谱》关于慈禧、慈安记载

2、无心权势,但拥有最终决策权

壬寅,子刻。上疾大渐,召宗人府宗令、右宗正、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承写朱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癸卯,寅刻。上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宫。

如此,慈安虽一生无儿无女,但却能稳居后位十年,是有原因的。1861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31岁的咸丰驾崩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由其长子(当时也是唯一之子)载淳继位。然按照咸丰帝的遗训当中的三件大事,却跟载淳生母慈禧并无直接关联。

首先,立载淳为皇太子,待自己百年后命皇太子继承皇位;其次,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第三,将“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分别赐给慈安和载淳(因年幼,由生母懿贵妃代为保管)。当八位辅政大臣代幼帝拟旨之后,只有盖上两座方印,方可有效。咸丰此举之目的,一目了然,欲让八大臣与两宫太后相互掣肘避免一家独大,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

“御赏”与“同道堂”印章

初尝权势甜头的慈禧,自然不愿长期处在这样的僵局之下,故联合恭亲王奕、将军胜保等人欲将八位赞襄大臣排挤在外,而此时的慈安成为了关键人物,毕竟她是“御赏”印章持有者,又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法统无人能及,所以慈禧即使心中有再多不愿还是必须得到慈安的帮助,也正因有了慈安的助力,辛酉政变方能顺利完成。

当然,慈安之所以同意帮助慈禧奕等人促成此事,并非她也同慈禧一般贪恋权势,而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其一,相对做一个傀儡太后而言,能自己做主对于一向自在惯了的慈安来说没坏处;其二,以肃顺为代表的辅臣,多跋扈不臣之辈,慈安虽不贪权,但也不愿仰人鼻息;其三,出于长远考虑,避免辅臣久久不归政,为皇帝未来亲政做准备。

又谕,前因载垣、端华、肃顺等三人,种种跋扈不臣。朕于热河行宫,命醇郡王奕譞缮就谕旨,将载垣等三人解任。

如此,由慈安首肯,慈禧、奕、胜保等人密谋的辛酉政变一举而成,八辅臣所定之“祺祥”年号改为“同治”,而八人先是被革职拿问,其后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最终以太后党的完胜而结尾,两位皇太后也因此成功担起了“垂帘听政”之责。

咸丰帝画像

试想,如果这场政变没有慈安的首肯,慈禧、奕等人再如何努力,都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这恰恰体现在当时,慈安这位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远远胜于慈禧的圣母皇太后,而在听政期间,从《庸庵笔记》记载亦可发现,东太后(慈安)优于德,“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而西太后(慈禧)优于才,而“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简而言之,小打小闹慈安放手让慈禧去管,而但凡涉及国家层面之事,不用慈安主动要求,慈禧自己便会乖乖地汇报给“姐姐”慈安,并让其行最终裁定之权,谁拥有最终话语权一目了然。

3、享嗣皇帝敬仰,成人生赢家

如果真要论及慈安、慈禧二人之间究竟有何矛盾,只能源于两个事件,皆由慈安一力促成。

1869年(同治八年)八月,慈禧宠宦安德海向主子慈禧请旨前往江南置办龙衣,在获得同意之后,安德海一路大摇大摆,每到一个地方便索求无度堆得盆满钵满。违反祖制(太监不得出京)在前,贪赃枉法在后,当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缉拿后,心里明镜一般的慈安,干脆果断地下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即使慈禧表面没有表达什么,但心里自然会有所想法。

慈禧

1872年(同治十一年),两宫太后为同治帝择后。慈安选择才貌双全、容德俱佳的蒙古状元阿鲁特.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相中的是狡黠敏慧的富察.凤秀之女富察氏。由于迟迟没有定论,故二人商议由皇帝自己做最后的决定,17岁的同治帝最终选择阿鲁特氏为皇后。这其中除了慈安无可厚非的朝中地位,也能看出她在同治帝心目当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同治关怀备至的嫡母比其生母还要重要。

但即使有杀自己的宠宦、立非自己所选之女为后为铺垫,在慈安生前,慈禧都始终并未拿此来报复慈安,因为她明确知道,慈安在各方面的地位都要比她高得多。

慈安剧照

因病去世,方使慈禧实现夙愿

1875年1月12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年仅19岁的同治帝因天花而亡,成为清朝皇帝享寿最小之人。由于其生前无子,故在两宫太后允准下,立醇亲王奕譞次子载湉继位为帝,改元光绪。

而此时的慈安,由于一直以来的沉疴病体,导致其对朝政有心无力,慈禧也渐渐地正式崭露头角。但在慈安去世之前,排序等方面上,还是以慈安为尊。1881年(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慈安最终还是崩逝于钟粹宫,享寿仅45岁。

慈安的去世,让慈禧方开始全面性地活跃于台前幕后,朝中的“老佛爷”之称也由两位变成了慈禧一人专享,也从此时开始,慈禧的夙愿开始一步步实现。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便在于慈安的丧仪相关事项的缩减。

慈安去世之后,表面为“姐姐”悲痛莫名的慈禧,明里为其隆重置办丧仪之时,暗里却将其一些重要仪式略去,且所用之楠木金棺竟乃多块薄木拼接而成。当然,这还是次要的,早在两年前(1879,光绪五年)的六月二十二,两宫皇太后的万年吉地便建成,其规制已属有清一代最高的后陵,甚至以豪华逾制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定东陵(慈安、慈禧陵)鸟瞰

本来按道理,后陵建成便无需重建。但令人无奈的是,慈禧并不甘于这样的现状。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已独自掌权14年的慈禧,硬是将自己的陵寝单独重修了一次。在此之前,慈禧为了归政于光绪帝之后有个休养的好场所,不惜在甲午海战巨额赔偿掏空国库加连年自然灾害百姓苦不堪言之际,挪用海军经费兴修三海和颐和园。

而紧接着,为了百年之后也能有个好的陵寝,不知足的她已不满足豪华逾制如斯的普陀峪定东陵,更不甘在方位尊卑上位处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之下(慈安陵距离咸丰定陵更近),故决心趁着自己一人掌控政权之际,要在原址上再进行翻新。而十分巧的是,当她有这个打算之时,自己的旧陵便多处出现糟朽渗漏裂缝等瑕疵,慈禧及时抓住时机,先后派三拨心腹前往勘察,众人也心知肚明,上奏的瑕疵越来越多,最终本该简单修缮一下即可的普陀峪慈禧陵愣是让人为升级成所有主体建筑全得拆除重建。

在承修主事大臣奕劻和荣禄(皆为慈禧亲信)的精心监督下,普陀峪定东陵自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开工,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八完工,共历时12年之久。重建之后的慈禧陵,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心中所想:不愿甘于人下,只想高高至上。在本来已逾制的旧陵基础上,隆恩殿采用金龙盘柱规制早已超过紫禁城太和殿,而殿前周围栏板雕刻龙凤呈祥图案,也成为整个清朝皇陵(包括帝陵)之中的孤例。

慈禧普陀峪定东陵隆恩殿盘龙柱

史海君说:

她虽然不贪权,但懂得在皇帝有错的时候进行规劝,正确履行皇后所该尽之责,以温婉恭俭得到咸丰帝重视,得以一生无子的前提下稳居后位十年;她对虽非己出的嗣皇帝载淳视若亲子,不论大事小事嘘寒问暖,让这个小皇帝感受到母爱该有的样子,从而赢得同治的尊敬有加;她以法统天然的优势,即使心机如慈禧,也在这位正宫嫡后面前礼让三分,凡遇大事皆需请教一二;她宽仁御下,不盛气凌人专制严苛,得享百官敬服。

故,与其说慈安败给了慈禧,不如说在其生前,慈禧不得不甘于人后,而慈安不需要做什么,便完胜前者。真论其失败,已是她身后之事了,而那时,一切在慈安眼中,已是过眼云烟,这位同治朝真正的掌舵人,已无所遗憾。

参考资料:

【清】昭琏《啸亭杂录》

《昌瑞山万年统志》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钦定八旗通志》

《清皇室四谱》

《清文宗显皇帝实录》、《清穆宗毅皇帝实录》、《清德宗景皇帝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穆宗本纪》、《清史稿.德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