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得咸豐倚仗同治敬重,穆宗朝真正的掌舵人,不是慈禧而是她

1881年(光緒七年)三月初十,一位中年女子崩逝於鍾粹宮,享壽45歲,她便是咸豐帝的正宮皇后孝貞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同治光緒二朝的慈安皇太后。

受一些影視劇的影響,慈安展現出來的樣子,大多存在感低,唯諾不言氣勢被慈禧一直壓着,在慈禧面前是完完全全的失敗者。但實際上,真實的慈安恰恰相反。

關於孝貞顯皇后(慈安)爲何會敗給慈禧這個問題,其實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其1852年(咸豐二年)被封貞嬪直到1881年(光緒七年)去世之前,這段時間雖然表面看是慈禧勢大,實則一直以慈安爲尊;第二階段,自其去世之後到慈禧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去世之前,這段時間纔是慈禧大放光芒的時刻。

故而,說慈安敗給了慈禧,嚴格意義上是不存在的,畢竟在慈安生前,她都佔有絕對優勢。如果非要言敗,主要還是指其去世之後。若非要論其生前的劣勢,主要在性格方面,慈安溫婉淑德識大體不貪權勢,心機並未有慈禧那麼深,但該有的謀略卻毫不遜色;而另一大劣勢便是,從身體狀況來看,慈安始終體質欠佳,遠不如慈禧身體康健。除這兩點之外,慈安皆遠勝慈禧之上。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朝服像

晉升之快世所罕有

1837年(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一位女子出生,她便是後來的孝貞皇后鈕祜祿氏(慈安)。談及其家世,最遠可追溯到後金時期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鈕祜祿.額亦都,額亦都追隨太祖努爾哈赤隨侍身側征戰沙場立下汗馬功勞,故當創建八旗制度時此支系直接被劃到了滿洲鑲黃旗(上三旗首旗)。鈕祜祿家族(代指額亦都支系)是整個清朝當中最顯赫的家族之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某些程度上,鈕祜祿氏甚至比一些覺羅氏的分支更要尊貴。

當然,在額亦都鈕祜祿家族當中,自不乏后妃、將相。在孝貞皇后之前,鈕祜祿家族已出現皇后四位(清聖祖孝昭仁皇后【1678去世,額亦都十六子遏必隆之女】、清世宗孝聖憲皇后【1693-1777,額亦都堂兄額亦騰孫凌柱之女】、清仁宗孝和睿皇后【1776-1850,額亦都七世孫恭阿拉之女】、清宣宗孝穆成皇后【1781-1808,額亦都玄孫布彥達賚之女】)、嫡妻一位(清太宗元妃【1593-1612,額亦都之女】)、妃嬪五位(清仁宗恭順皇貴妃【1787-1860,額亦都玄孫善慶之女】、清聖祖溫僖貴妃【1694年去世,額亦都十六子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胞妹】、清高宗順妃【額亦都曾孫愛必達之女】、清宣宗祥妃【額亦都七世孫久福之女】、清高宗誠嬪【1784年去世,額亦都曾孫穆克登之女】)。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朝服像

貞貴妃鈕祜祿氏,質秉柔嘉,行符律度。自天作合,聿徵文定之祥。應地無疆,斯協順承之吉。惟克懋修夫內治允宜正位乎中宮,其立爲皇后,以宣壼教。所有應行典禮,該部察例具奏。

而孝貞乃額亦都第三子車爾格一系,按照輩分,她是額亦都的八世孫女,系廣西右江道累進三等承恩公鈕祜祿.穆揚阿之女。1852年(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時年16歲的鈕祜祿氏(代指慈安)被封爲貞嬪,同年五月二十五被封爲貞貴妃,僅僅三個月就直升兩級(跳過妃)。又過了13天(六月初八),鈕祜祿氏因“質秉柔嘉,行符律度”被下詔直接封爲中宮皇后,四個月後(十月十七)行正式冊立禮。從嬪到皇后僅僅用了八個月時間(按封后計算不到四個月),速度之快晉升跨度之大堪稱當時之最。

咸豐重視,同治敬重,百官愛戴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女。咸豐二年,封貞嬪,進貞貴妃,立爲皇后。十年,從幸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爲皇太后。

通過相關史料記載,我們不難發現,慈安晉升之快的原因拋卻家世背景,更多的源於其本身溫婉恭儉的性格。

之所以家世並非主要原因,一方面因爲自慈安父親(道員,正四品)開始本支系逐漸沒落,多賴姻親幫扶壯大聲威;另一方面,慈安進宮受封之前,其父穆揚阿與嫡母愛新覺羅氏(克勤良郡王慶恆孫女)皆已去世,故慈安的晉升受本支影響並不大。

慈安太后家世背景關係圖

1、溫婉恭儉,穩居後位十年

而真正讓她得以聞名於清史的還多賴其溫婉恭儉的性格,也正是有此相助,才能讓她在咸豐帝的心目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使其入主中宮如此迅速的強大助力。

雖說後宮妃嬪不得干政,但作爲皇后,仍有規勸皇帝之責,如漢之明德馬皇后、唐之文德長孫皇后。咸豐一朝,正值內憂外患之際,咸豐帝疏於朝政自娛自樂,每到此時,慈安總是竭盡所能勸夫君國事爲重,雖然不能根治咸豐本人怠惰的本性,但每次咸豐帝都會欣然接受皇后的建議。

1860年(咸豐十年) 八月初八,英法聯軍來襲,咸豐帝不得不帶着全家老小前往熱河避暑山莊避難,對政事提不起一點興趣的他甚至親書“且樂道人”來自頹自廢,慈安聞之深覺“不宜如此”,命人講此匾除去。通過此事更能體現出慈安在咸豐心目當中的地位,不是隨便一個寵妃乃至妃嬪就能替代的。

《清皇室四譜》關於慈禧、慈安記載

2、無心權勢,但擁有最終決策權

壬寅,子刻。上疾大漸,召宗人府宗令、右宗正、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承寫硃諭,立皇長子載淳爲皇太子。癸卯,寅刻。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

如此,慈安雖一生無兒無女,但卻能穩居後位十年,是有原因的。1861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31歲的咸豐駕崩於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由其長子(當時也是唯一之子)載淳繼位。然按照咸豐帝的遺訓當中的三件大事,卻跟載淳生母慈禧並無直接關聯。

首先,立載淳爲皇太子,待自己百年後命皇太子繼承皇位;其次,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贊襄政務;第三,將“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分別賜給慈安和載淳(因年幼,由生母懿貴妃代爲保管)。當八位輔政大臣代幼帝擬旨之後,只有蓋上兩座方印,方可有效。咸豐此舉之目的,一目瞭然,欲讓八大臣與兩宮太后相互掣肘避免一家獨大,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

“御賞”與“同道堂”印章

初嘗權勢甜頭的慈禧,自然不願長期處在這樣的僵局之下,故聯合恭親王奕、將軍勝保等人慾將八位贊襄大臣排擠在外,而此時的慈安成爲了關鍵人物,畢竟她是“御賞”印章持有者,又是咸豐帝的正宮皇后法統無人能及,所以慈禧即使心中有再多不願還是必須得到慈安的幫助,也正因有了慈安的助力,辛酉政變方能順利完成。

當然,慈安之所以同意幫助慈禧奕等人促成此事,並非她也同慈禧一般貪戀權勢,而是出於三方面的考慮:其一,相對做一個傀儡太后而言,能自己做主對於一向自在慣了的慈安來說沒壞處;其二,以肅順爲代表的輔臣,多跋扈不臣之輩,慈安雖不貪權,但也不願仰人鼻息;其三,出於長遠考慮,避免輔臣久久不歸政,爲皇帝未來親政做準備。

又諭,前因載垣、端華、肅順等三人,種種跋扈不臣。朕於熱河行宮,命醇郡王奕譞繕就諭旨,將載垣等三人解任。

如此,由慈安首肯,慈禧、奕、勝保等人密謀的辛酉政變一舉而成,八輔臣所定之“祺祥”年號改爲“同治”,而八人先是被革職拿問,其後被殺的殺,流放的流放,最終以太后黨的完勝而結尾,兩位皇太后也因此成功擔起了“垂簾聽政”之責。

咸豐帝畫像

試想,如果這場政變沒有慈安的首肯,慈禧、奕等人再如何努力,都顯得名不正言不順,這恰恰體現在當時,慈安這位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遠遠勝於慈禧的聖母皇太后,而在聽政期間,從《庸庵筆記》記載亦可發現,東太后(慈安)優於德,“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而西太后(慈禧)優於才,而“每有奏牘,必西宮爲誦而講之”。簡而言之,小打小鬧慈安放手讓慈禧去管,而但凡涉及國家層面之事,不用慈安主動要求,慈禧自己便會乖乖地彙報給“姐姐”慈安,並讓其行最終裁定之權,誰擁有最終話語權一目瞭然。

3、享嗣皇帝敬仰,成人生贏家

如果真要論及慈安、慈禧二人之間究竟有何矛盾,只能源於兩個事件,皆由慈安一力促成。

1869年(同治八年)八月,慈禧寵宦安德海向主子慈禧請旨前往江南置辦龍衣,在獲得同意之後,安德海一路大搖大擺,每到一個地方便索求無度堆得盆滿鉢滿。違反祖制(太監不得出京)在前,貪贓枉法在後,當安德海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緝拿後,心裏明鏡一般的慈安,乾脆果斷地下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即使慈禧表面沒有表達什麼,但心裏自然會有所想法。

慈禧

1872年(同治十一年),兩宮太后爲同治帝擇後。慈安選擇才貌雙全、容德俱佳的蒙古狀元阿魯特.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相中的是狡黠敏慧的富察.鳳秀之女富察氏。由於遲遲沒有定論,故二人商議由皇帝自己做最後的決定,17歲的同治帝最終選擇阿魯特氏爲皇后。這其中除了慈安無可厚非的朝中地位,也能看出她在同治帝心目當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對同治關懷備至的嫡母比其生母還要重要。

但即使有殺自己的寵宦、立非自己所選之女爲後爲鋪墊,在慈安生前,慈禧都始終並未拿此來報復慈安,因爲她明確知道,慈安在各方面的地位都要比她高得多。

慈安劇照

因病去世,方使慈禧實現夙願

1875年1月12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年僅19歲的同治帝因天花而亡,成爲清朝皇帝享壽最小之人。由於其生前無子,故在兩宮太后允准下,立醇親王奕譞次子載湉繼位爲帝,改元光緒。

而此時的慈安,由於一直以來的沉痾病體,導致其對朝政有心無力,慈禧也漸漸地正式嶄露頭角。但在慈安去世之前,排序等方面上,還是以慈安爲尊。1881年(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慈安最終還是崩逝於鍾粹宮,享壽僅45歲。

慈安的去世,讓慈禧方開始全面性地活躍於臺前幕後,朝中的“老佛爺”之稱也由兩位變成了慈禧一人專享,也從此時開始,慈禧的夙願開始一步步實現。其中最主要的表現便在於慈安的喪儀相關事項的縮減。

慈安去世之後,表面爲“姐姐”悲痛莫名的慈禧,明裏爲其隆重置辦喪儀之時,暗裏卻將其一些重要儀式略去,且所用之楠木金棺竟乃多塊薄木拼接而成。當然,這還是次要的,早在兩年前(1879,光緒五年)的六月二十二,兩宮皇太后的萬年吉地便建成,其規制已屬有清一代最高的後陵,甚至以豪華逾制來形容也絲毫不爲過。

定東陵(慈安、慈禧陵)鳥瞰

本來按道理,後陵建成便無需重建。但令人無奈的是,慈禧並不甘於這樣的現狀。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已獨自掌權14年的慈禧,硬是將自己的陵寢單獨重修了一次。在此之前,慈禧爲了歸政於光緒帝之後有個休養的好場所,不惜在甲午海戰鉅額賠償掏空國庫加連年自然災害百姓苦不堪言之際,挪用海軍經費興修三海和頤和園。

而緊接着,爲了百年之後也能有個好的陵寢,不知足的她已不滿足豪華逾制如斯的普陀峪定東陵,更不甘在方位尊卑上位處慈安的普祥峪定東陵之下(慈安陵距離咸豐定陵更近),故決心趁着自己一人掌控政權之際,要在原址上再進行翻新。而十分巧的是,當她有這個打算之時,自己的舊陵便多處出現糟朽滲漏裂縫等瑕疵,慈禧及時抓住時機,先後派三撥心腹前往勘察,衆人也心知肚明,上奏的瑕疵越來越多,最終本該簡單修繕一下即可的普陀峪慈禧陵愣是讓人爲升級成所有主體建築全得拆除重建。

在承修主事大臣奕劻和榮祿(皆爲慈禧親信)的精心監督下,普陀峪定東陵自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開工,到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八完工,共歷時12年之久。重建之後的慈禧陵,很好地體現了她的心中所想:不願甘於人下,只想高高至上。在本來已逾制的舊陵基礎上,隆恩殿採用金龍盤柱規制早已超過紫禁城太和殿,而殿前周圍欄板雕刻龍鳳呈祥圖案,也成爲整個清朝皇陵(包括帝陵)之中的孤例。

慈禧普陀峪定東陵隆恩殿盤龍柱

史海君說:

她雖然不貪權,但懂得在皇帝有錯的時候進行規勸,正確履行皇后所該盡之責,以溫婉恭儉得到咸豐帝重視,得以一生無子的前提下穩居後位十年;她對雖非己出的嗣皇帝載淳視若親子,不論大事小事噓寒問暖,讓這個小皇帝感受到母愛該有的樣子,從而贏得同治的尊敬有加;她以法統天然的優勢,即使心機如慈禧,也在這位正宮嫡後面前禮讓三分,凡遇大事皆需請教一二;她寬仁御下,不盛氣凌人專制嚴苛,得享百官敬服。

故,與其說慈安敗給了慈禧,不如說在其生前,慈禧不得不甘於人後,而慈安不需要做什麼,便完勝前者。真論其失敗,已是她身後之事了,而那時,一切在慈安眼中,已是過眼雲煙,這位同治朝真正的掌舵人,已無所遺憾。

參考資料:

【清】昭璉《嘯亭雜錄》

《昌瑞山萬年統志》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欽定八旗通志》

《清皇室四譜》

《清文宗顯皇帝實錄》、《清穆宗毅皇帝實錄》、《清德宗景皇帝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文宗本紀》、《清史稿.穆宗本紀》、《清史稿.德宗本紀》、《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

版權註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