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解码能力是语文阅读认知属性中的基本属性,此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文本信息的字、词进行加工理解的过程,包括能够根据字词的理解对一句完整的句子进行解读的一般理解能力。在语文阅读中,字词解码能力是基本阅读认知能力。

连贯理解指对文章局部内容及整体内容的连贯性理解,语法指代的明确、因果关系的理解也属于连贯理解的能力范畴。在语文阅读中,连贯理解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认知能力。已有研究将连贯理解能力划分为阅读层级能力中的第二层级理解层面,第一层级识读,即字词解码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先进行第一层级字词解码加工,然后进行第二层级,连贯理解等能力。

信息推断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经验推断、预测文本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内容的能力。在语文阅读中,信息推断是一项关键的阅读认知能力。

信息提取能力指能够根据问题在文章中找到所需关键信息的能力。在语文阅读中,信息提取能力是一项关键的阅读认知能力,与其他认知能力都存在相关性。

内容分析能力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建立整体图式。在语文阅读中,需根据字词解码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等获取需要进行分析的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认知能力。

形式图式能力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能够对文本的体裁、修辞、表达技巧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认知能力。

内容概括指能概括文章的段落或主旨大意的能力。在语文阅读中,是一项关键的阅读认知能力。

文本赏析能力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作品形象、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已有研究将文本赏析划分为阅读层级的第三层级赏评,学生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文本赏析是较难掌握的一项阅读认知能力。

本文在认知心理学的视域下,使用认知测评的方法,研究了小学生语文阅读各项认知能力的掌握情况及小学生阅读兴趣对其阅读水平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在小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中掌握最好的是字词解码能力,形式图式能力掌握情况最差。信息推断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形式图式能力和文本赏析能力学生掌握情况差异较大,这几项能力在小学低年级难以被掌握。

小学生语文阅读各项认知能力在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小学阶段,性别对各项能力掌握情况的差异没有显现出来。

小学生语文阅读各项认知能力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各项认知能力掌握情况越好,语文学习成绩也越好。其中连贯理解能力对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区分度更大,信息推断能力对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分度更大。

小学生语文阅读各项认知能力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项能力在不同阶段随年级升高都有明显提高。

各项能力在低中高年级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字词解码能力、内容概括能力发展关键时期为小学低、中年级;文本赏析能力的发展关键时期在小学中、高年级;连贯理解能力、信息推断能力、内容分析能力、形式图式能力发展关键时期为小学高年级;信息提取能力在小学阶段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状态。在小学阶段,难以被学生掌握的语文阅读认知能力发展也较晚。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家庭收入、与母亲亲密关系存在相关关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学校、教师、家庭及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其各个属性的认知能力掌握情况相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基于本文结果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提出以下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升建议。

从学生出发

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相对来说还较弱,更多依靠教师的教授,因此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出发,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合他们现有知识的文本进行阅读学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处于浅层阶段,还不能准确的理解教师、书本所传授的知识。对于教师说传授的内容更多是出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根据自己的认发展水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建构。

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也参差不齐,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如何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观的建构是重点。学生进行主观建构的必要条件是要真正的明白知识的内容,与新的知识进行对话交流,理解。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不断地对话交流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交流。

保罗·弗莱雷是一位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的”。新课标中也提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话。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

在不断的对话交流中,学生才能深刻的领悟到阅读中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带领学生深入的感悟文本内蕴含的思想感情。

并且在学生体会之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激发促进学生对文本鉴赏的阅读能力。在这种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观的建构。此教学方法不只适用于阅读的教学活动,对其他知识内容的教学也同样适用。

小学生语文阅读认知能力是学校、教师、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也应对学生的教育负起责任。对于有能力辅导学生学习的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培养很重要,比起教师,学生更能容易理解家长的教导。对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学习的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资源。

家长应该做到对孩子学业方面的困扰积极关注,多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正确的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家长要注重关注孩子对于学习的情绪,给予鼓励。多向孩子传递正向的情绪,为孩子的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出发

认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较为困难的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有的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认知属性的掌握情况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教师先解读学生关于认知属性掌握情况的发展区再进行教学活动,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小学生语文阅读认知属性各项能力在低中高年级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字词解码能力、内容概括能力发展关键时期为小学低、中年级;文本赏析能力的发展关键时期在小学中、高年级;连贯理解能力、信息推断能力、内容分析能力、形式图式能力发展关键时期为小学高年级;信息提取能力在小学阶段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状态。在小学教学阶段,应顺应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律,在各项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着重对此能力进行教导。

此外,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读出学生的困难点。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以掌握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难点可能是因为学生思考方式的错误,需要教师进行启发;有些难点可能是因为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没有达到,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只有明确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加以学生阅读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导,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差异、阅读兴趣、家庭环境等。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尽管认知属性能力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但综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

因而,教师在教授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和发展规律等,选择适合学生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引导教授。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给的建构新的知识内容。根据自身认知水平进行学习并获得对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获得自我的认同和发展。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