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2年7月22日由湾区分院组织在广州南沙区清华同衡湾区分院大会议室举行。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大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郑天祥教授为大家讲授了“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研究第一期——亚洲新经济发展中轴线”,以下为讲座全文。

主持人致辞:

亚洲新经济发展中轴线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是郑教授结合新的世界形式变化形成的新思想。20世纪初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中心说和世界岛概念影响了世界的地缘政治,在一战、二战及冷战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郑教授提出过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概念,在南沙开发的时候,为南沙做过很多贡献,包括金融、航运等方面都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同时,郑教授也是广州市市长连续4届的顾问,对广州市和大湾区的贡献很大。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理论还会对大湾区产生更多的影响,先前在其它场合讲过后也收到很大的反响。

以下为现场实录:

引言

很荣幸与大家交流最近的一些思考,这个题目研究的背景是从1983年研究大湾区开始的,我们的单位叫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本身就是研究大湾区,最近正思考的课题正是这个主题的延续。

开始时,我们只是研究湾区的中轴线——“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这条中轴线为什么在二三十年内就达到了超过韩国的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十强?在过程中也发现了的很多问题,比如“南北不均衡,东西不均衡,三大核心竞争合作很大,大中小城市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等很多方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正是此研究的起点。

期间,香港大公报采访我,听说内地要修“呼和浩特-南宁”的高铁,香港就有很多人质疑,港珠澳大桥都已经那么低的效益,不要成为第二条港珠澳大桥啊!他们担心已经有了京广高铁、京九高铁又来一个呼南高铁,三条高铁重复布置会怎么样呢?我思考回答说三条高铁在一个中轴线上就不会太多。就像“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这条中轴线上就有很多的高速公路、原来的广九铁路、粤港澳的高铁等很多通道,机场群、港口群、高速公路网、高铁网都很齐全。

我们中国的中部核心地带一定是全天候不能停止的状态。前段时间大雨,好在我们提前预测到,把水库提前放掉,避免了影响。但也不能完全说这三条高铁以后在遇到特殊气候和情况就不会受到影响。

一、理论基础

1、思考基础

我查看了很多材料,其中一份讲到美国已经失去了单独遏制中国发展的能力。不过也给了我两个思考启发点:

(1)美国必须拉拢同盟者才能对付我们;

(2)我们怎么以和平的方式化解这种遏制。

我们中国所有的(除了胡焕庸线)山脉、水系都是东西向的,如南岭、秦岭、燕山山脉、天山、昆仑山等,没有一条真正的中轴线。怎么把这些都串起来,提升我们整个经济的活力,这是我这段时间研究的基础。

2、理论基础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来的“世界岛”概念。世界岛就是欧洲、亚洲、非洲三个连在一起的大陆,他认为谁占领了东欧、中欧到中东就是占领了从欧洲到亚洲连起来的通道谁就是世界的领袖。由于中东的石油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控制了中东,所以这一条欧亚大陆桥到目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控制住。

(2)1947年戈特曼提出的的世界城市带。有一条就是说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经济带是未来世界上第六个全球城市带,美国的五大湖、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有3个全球城市带,通过2条跨洲、跨洋的高速公路带动全球经济,另外还得益于从战争中获得的收益,从而在经济上占领全球,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而我们要着眼于第三阶段,打造高铁时代的城市群、空港群、经济发展轴,用新经济来武装。

那为什么戈特曼的城市群在上海没有成功呢?战争的影响,把上海的资金聚集到了香港。香港的起飞是由上海的资金,广东的劳工,世界产业的转移(世界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亚洲四小龙得到发展的先机)综合成就的。

(3) 陆大道的点轴理论。我在他的基础上提出横轴线配合中轴线,另外就是成网状发展,城市群网络化,从而使得内容更加完善和广泛。

同样用这个理论来对照,我为什么采用中部中轴线而不用中央采纳的以上海为中心由14个开放城市组成的T形沿海中轴线呢?是因为这条中轴线并没有成功,也没达到戈特曼提出的城市带概念。

我这条中轴线从香港到京津冀长度才2000多公里,首先基建的投资就省了一半。现在修高铁、未来还要有磁悬浮,600公里时速,到北京3个小时左右。这条中轴线还是包括上海的,不过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横轴,用包括成渝在内的长江经济带把这条中轴线连起来。这样提的原因,一是沿海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二是考虑沿线地区现状发展的基础。

二、实施办法

1、让主要城市和城市群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注重区域协作,均衡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香港, 500强、科学院、高校最多的北京,怎么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呢,各个城市群又怎么配合呢。这也是为什么要“香港+深圳+广州+一群制造业城市”,我的思路就是整个区域发展,假如只在几个核心城市中发展,那中国未来也会出现贫富悬殊、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

全国的几大银行总部都在北京,(要认真研究和策划)北京怎么和湾区及中轴线上城市产生互动。

2、城市及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规模

上海这次疫情爆发暴露了很多供应方面的问题,2500万人的城市,全球都没有这么大体量的。要不要这么大?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模都只有1000多万,这些都是疑问。再加上在城市群中心,一核多大就造成了排他性,周边都被吸引,但是辐射的的作用又不明显,这些也都是体量过大产生的弊端。

这就要我们去思考我们的城市群要多大才是经济规模。上海是一核独大,他没办法只能摊大饼。北京呢,津京冀有两个(核心)他已经感到有摊大饼的问题了,要把非首都功能清除出去,这个都是要我们去总结的,我们规划城市,要规划多大的城市规模才是经济的,再大就是不经济呢。我们珠三角是三核,三核搞得好是最理想的,三驾马车带动,搞得不好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那么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怎么处理,所以三大城市群都有了,可以比较一下,哪一种适合城市发展的顶级规模,是一核、二核、三核哪一种更好,各有优势还是怎么样,这些都很值得研究。

3、科创

科创是未来最重要的产业,只有科创成功了,这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真正重要的的是在于你的芯片、半导体、5G等这些规模能不能满足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个才是人家最担心和最怕的方面,而不是经济总量这些。

科创能不能成功,也是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得成这条轴线,也是能不能成为世界大国的关键。金融和科创结合起来一定要防止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是要作为一个产业,但不是主导产业,主导的应是金融和科创。

4、海洋

我们过去是陆权国家,我们的经济发展一直在陆上,现在一定要做海洋强国。我们的起步太艰苦了,现在好了,我们占全球50%的造船量、50%的运量就是我们的基础。但也要明白这些都是属于低端的,也要考虑向高端发展,要向新能源方向发展,要开发海洋、可燃冰、风电等这些新能源电力。

我们广东的海滩可以装风电的有40万平方公里,现在风电陆上面积才17万平方公里,过去都是搞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可以超过土地面积的2倍用起来。其它包括海洋产业、海洋生物,所有陆上有的,海上都要有,所有的药品只要在海上都能提炼出来,唯一的就是要把海权拿回来,海陆统筹共建,以陆基为主发展海洋。

这也是为什么要北通北冰洋,南通南太平洋,全球就没有这样一个轴线,这是全球最好的一条,先把亚洲做起来,我们就是成功的。

5、消费

为什么要讲消费,人要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就是要消费,还有精神的消费。目前国家只给广州提全国的消费中心,没有提全球的,不过现在“广州+深圳+香港”就可以提全球的消费中心。过去因为一些观念是把消费城市、消费中心贬低了,现在消费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证。

要做成消费中心,是要能够控制全球的供应链,不仅仅是自己的国民还应该囊括过来旅游的。

广州南站每年有11760万人客流,竟然没有把它当做一个消费的来源来做,不是很可惜么。消费中心是很有机遇的,比如我们广州要搞黄沙批发市场提升,用了25亿,结果仅仅是做了批发市场的升级,那为什么不能同周边联合起来考虑,比如说沙面是一个旅游区、永庆坊是一个,把这些做成了就成为了旅游一条街,就可以把产品做成一条消费街,借鉴香港的西贡也好、鲤鱼门也好,他们都是这个,收益就会大很多,而且刚好是一个市场。刚好我就提出来可以借鉴日本的“筑地”,它就是拍卖市场、旅游市场、消费市场都在那里,来旅游的人去肯定要走一走,进行消费,为什么不能借鉴呢。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