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位列明清兩代十大商幫之首,執全國內外貿易之牛耳,綿延500年,以雄才善賈而名揚海內外。晉商經營的鹽、鐵、棉、布、皮毛、絲綢、茶葉及金融業商號,遍及全國各地並遠涉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

曾經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晉商,不僅成就了許多富商巨賈和商界精英,也推動了山西經濟的進步。今天,我們從“一杆晉商的良心秤——戥子”說起,一同瞭解晉商文化。

戥子,學名戥秤,是一種宋代劉承硅發明的衡量輕重的器具,是舊時候用於稱量少量物品的精密衡量器皿,屬於小型的桿秤,最大以兩計算,最小的以釐計算。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技藝獨特,也被當作一種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當年的晉商,在行商走販時,就用戥子來稱量金銀或是少量的、克數比較小的珍貴藥材。戥子通常被裝在一個小型的,剪刀形狀的木質盒子裏。木盒的打開方式也跟剪刀相似,一端用釘子固定,打開的時候以釘子爲頂端,旋轉扭開即可。晉商行商的時候,拿出這柄精美的戥子,想來也是十分有排場,是足以向生意夥伴展現其“企業形象”的。

戥子杆,是戥子的關鍵部件,在選材上大有講究,有精工鑄造的黃銅,有堅韌如鐵的烏木,有質重性性韌的象牙,有潔白如玉的動物硬骨。戥子盤,就是放置被稱量物品的器皿,通常是由青銅鑄造而成,還有些戥子盤採用紫銅板衝壓而成。戥子錘,又叫秤鉈,形制品種繁多,通常是由青銅鑄造,有厚薄得體的橢圓形,有高度適中的圓柱體,有如同硬幣的圓形,有鑲嵌金銀飾品的組合形,還有的爲了擴大稱量範圍,一個戥子備有兩個大小不等的戥子錘。

戥子由於精確度很高,一直到近代才被西式的天平大規模取代,不過現在很多中醫館還在使用戥子稱藥。如果說戥子是方便移動的衡具,那這天平擺放在那裏就是公平公正的象徵,即實用精細又具觀賞性。視信用爲生命的晉商即便對這種做生意用的小工具,也是非常用心的。

明清晉商五百年,書寫了一部敢爲人先的英雄史詩,傳唱了一曲誠實篤信的人格禮讚。除了有形的秤桿,晉商之所以能名譽天下的祕訣是在於心中的那桿秤——誠信。小小的一杆秤,在手中亦在心中,公平誠信做買賣,就是晉商行南走北的底氣。(黃琳)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