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美之間的芯片大戰,不僅決定了各自未來的國運,也將改變全球芯片產業的格局。

作者:夢清

編輯:角爺

文章來源:金角財經(F-Jinjiao)

芯片行業又起風了。

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強調,要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協同攻關。

9月7日A股開盤,半導體芯片股直線拉昇全天領漲,什麼是要舉國攻關的關鍵核心技術,不言而喻。

此舉並不意外,因爲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對中國芯片產業形成圍困之勢。

出臺芯片法案,逼迫着半導體公司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成立史上最強芯片聯盟,將中國徹底排除在芯片供應鏈之外;限制“芯片之母”EDA軟件、高端GPU芯片向中國出口,等等。

一方是舉國攻關,一方是圍追堵截,中美之間的芯片大戰已經愈演愈烈。

01

芯片二戰

2018年,當美國對中興通訊與華爲揮下制裁的大棒時,誰也沒想到,中美之間的芯片戰爭能夠持續至今,並且越發激烈。

特朗普當政期間,接連否決了多項與中國收購半導體收購的事項,加強限制對華部分公司出口高端芯片,就連加拿大也在美國的授意下逮捕孟晚舟以圖挾制華爲。

這些都還是小把戲,2020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將光刻機相關的6項技術列爲受控技術,同時禁止荷蘭的光刻機制造公司阿斯麥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EUV光刻機,該光刻機用於製造先進製程7nm及以下的芯片。

美國這招釜底抽薪,可謂是狠辣,不僅要管制高端芯片的出口,還要鉗制中國自主發展先進半導體產業的進程,因爲要造芯片,必須有光刻機。

圖: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出臺的貿易管制措施

如果說特朗普在位時是中美芯片一戰,那麼如今拜登發起的是中美芯片二戰。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雖然與特朗普不對付,但其在芯片領域對中國的打壓,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光刻機領域,拜登政府今年7月再度向荷蘭施壓,要求阿斯麥禁止對中國出口DUV光刻機。

其實光刻機DUV沒有EUV先進,主要是用來製造7-130nm製程的芯片,此舉足以證明美國阻撓中國芯片產業的決心。

8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對EDA軟件實施出口管控。EDA被稱爲“芯片之母”,涉及集成電路的各個方面,雖然該市場總值僅有20億美元,但卻可以撬動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半導體行業。

8月31日有報道稱,美國對英偉達兩代先進的GPU計算芯片A100和H100實施許可證要求。

此舉若是成行,將嚴重限制中國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畢竟就國內目前的GPU技術來看,距離A100尤其是H100的落差非常大。

更狠的還是美國出臺的《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拉上盟友一起圍堵中國。

2022年3月,美國提出要與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組建“芯片四方聯盟”(Chip4),這堪稱史上最強的芯片聯盟。

芯片四方聯盟中,美國強在設備、設計,韓國強在製造與設計,日本強在零部件和材料,中國臺灣強在代工和封測,幾乎涵蓋了芯片的研製、生產、銷售和技術更新領域,基本上能夠實現芯片生產閉環。

按照美國的設想,芯片四方聯盟一旦成功,就能徹底將中國排除在全球芯片產業供應鏈之外。

8月9日,拜登正式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3點:

一是向半導體行業提供527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二是爲企業提供規模約240億美元的25%投資稅收抵免;

三是撥款約2000億美元重點支持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

同時,該法案也明確禁止獲得補貼的公司在中國投資先進製程芯片,爲期十年,尤其是14納米以下的先進製程。

《日經新聞》對此評論,這是“逼着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主要拉攏的對象中,日本樂見其成,雖然臺積電與韓國雖有些猶豫,但最後也還是倒向美國。

原因也很簡單,韓國、中國臺灣看似芯片產業實力不俗,但從整個產業鏈看,命脈還是掌握在美國手上。

中國臺灣與韓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光刻機,而在光刻機領域獨步全球的荷蘭阿斯麥則受制於美國:雖然總部在荷蘭,但大股東卻是美國公司;阿斯麥近30%的零部件依賴美國提供。

02

美國的謀劃

實際上,在中美芯片大戰之前,芯片產業在全球已經經歷過兩次轉移的浪潮。

第一次從美國到日本,第二次從美日逐步轉移到韓國、中國臺灣等地。

爲何在如今第三次轉移到中國大陸的浪潮中,激起了美國這麼大的反彈?

一切的籌謀都是利益的算計。

從拜登搞出的芯片法案來看,美國在芯片產業上的落子,除了全力圍追堵截中國,最終目的還是將芯片產業鏈的發展轉移回美國本土。

尤其在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供應鏈都受到影響,而中國成爲全球出口的重要港灣。

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曾在公衆面前抱怨:

我們需要口罩,它們是中國造的;我們需要防護服,它們是中國造的,我們需要呼吸機,它們是中國造的。好吧,現在來到新的階段,我們需要檢測試劑,它們還是中國製造的。

這也順理成章地讓美國將本國的高失業率歸咎於中國——“是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但事實絕非如此簡單。全球供應鏈的轉移,實際上是美國公司出於利益的考量,自主選擇的結果,他們將低端不掙錢的辛苦活轉移出去,自己則牢牢把把握着最核心的技術,在整條產業鏈上,賺走了最多的錢。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出具的報告,雖然美國的芯片產能只佔到全球的12%,但美國芯片企業賺走了全球芯片市場接近一半的錢。

而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還遠遠談不上威脅。截至2021年,中國大陸的芯片產能也只佔到全球的15%,芯片自給率則只有16.7%。

真正讓美國下定決心圍困中國芯片,核心原因在於隨着科技的進步,芯片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芯片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可比擬於工業時代的石油。

它深入到普通用戶的生活之中,無論是電腦、手機、還是智能汽車,都要用到芯片;它決定了技術的進步與創新,無論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虛擬現實、萬物互聯,還是5G技術,幾乎一切涉及到未來科技與生活形態的創新產品,都要大量用到芯片。

SIA報告曾指出,美國半導體行業是美國經濟實力、國家安全、全球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的關鍵驅動力。

實際上,在第一次芯片產業轉移至日本的浪潮中,美國就曾對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下過狠手,使得日本半導體產業一落千丈,而這一次美國將槍口瞄準了中國,儘管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遠未到產生威脅的地步。

美國對中國揮舞芯片制裁的大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削弱中國科技公司的競爭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爲,在美國製裁之後,華爲失去了5G技術所需要的芯片。

9月6日,華爲發佈了最新的Mate50系列手機,雖然祭出了“可變光圈”等殺手級黑科技,但依然很難讓人忘掉這是一部4G手機的事實。

往後看,隨着美國製裁的繼續收緊,華爲獲取5G芯片的希望更加渺茫。

03

舉國攻關

面對封鎖,中國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

2018年、2019年,在美國接連打擊了中興國際與華爲之後,一夜之間,芯片變成家喻戶曉,資本瘋狂湧入。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設立投資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二期資金,主要用於投資芯片領域。根據相關報告,2019-2021年,國內芯片領域涉及投融資事件數量分別爲116、159、232起,三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華爲與中興的前車之鑑,也讓中國其他科技公司擔憂被卡脖子,一些家電製造企業如美的、格力、海信,互聯網企業如騰訊,字節、快手、美團等,近幾年都在加大對芯片領域的投資,甚至親自下場造芯片。

尤其受到美國特別照顧的華爲,藉助旗下子公司哈勃科技,加快對半導體的研發投資,並聯合國內各大高校、研究所,加大進程突破芯片製造的各種難題。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裏,哈勃科技共投資了70多家企業,其中絕大多數公司都涉及芯片半導體供應鏈、5G產業鏈。

但是造芯片並不容易,臺積電的張忠謀曾勸告中企,砸錢是造不出高端芯片的。

畢竟芯片是現代科學和工程技術體系的集大成者,就連美國也要聯合盟友才能打磨出人類科技皇冠上的明珠。

但是面對美國聯合盟友的全方位制裁,也只能自行摸索,這些年中國的芯片產業還是取得了一些長足的進步。

2019-2021年,國內共計51家半導體IC企業成功上市,其中包括在FPGA芯片,和專用EDA軟件領域有所擅長的安路科技,半導體專業設備生產和研發的盛美上海。

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在2019年第四季進入14納米量產,金融時報近日報道中芯國家開始少量出貨7nm的芯片。

在摸索中,有進步,也有曲折。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今年初分析,中國(大陸)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仍落後3到4個世代。

在光刻機制造上,中國也還處於初期階段。目前,國內技術領先的光刻機研製廠家是上海微電子,還只能穩定生產90/65nm製造工藝的光刻機。

更大的地震是芯片反腐。今年7月至8月,芯片行業多名重要人物相繼被查,包括大基金總裁丁文武、原華芯投資總裁路軍、鴻泰基金合夥人王文忠、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等,這些人都與大基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說明雖然大基金在推動芯片產業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內部問題,技術發展的速度依然有待提升。

從最新的會議精神來看,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也向外界展示了中國的芯片之路不會半途而廢。

不過中國芯片產業能否突破封鎖,最大的倚仗或在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芯片消費國。

2021年中國的芯片市場佔到亞洲市場的59%,佔到全球市場的34.6%。

中國是擁抱創新科技熱情最高漲的國家,無論是電動汽車,5G網絡,還是人工智能,這些恰恰也是都是芯片產業鏈的下游。正是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才成就了芯片產業鏈的繁榮。

面對中國龐大的需求,有些公司和國家也並非完全順從美國,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公司英偉達,在傳出GPU芯片限制出口中國的消息後,股價瞬間暴跌,儘管英偉達隨後表示限制出售並非等同於斷供,但是當天收盤價依然大跌7.7%。

而在美國主導的芯片四方聯盟中,韓國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因爲中國不僅是韓國芯片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所以,美國主導的芯片聯盟並非鐵板一塊,而歐洲也在相繼扶持本國芯片產業的發展,並早於美國搞出了芯片法案,計劃向新一代芯片工廠投資430億歐元(約合490億美元),以提升歐盟在全球的芯片生產份額。

說到底,芯片作爲數字時代的石油、高精尖科技集成的武器,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上,中美之間的芯片大戰,不僅決定了各自未來的國運,也將改變全球芯片產業的格局。(本文作者夢清,來源於金角財經,Web3大佬已獲得作者授權、經Web3大佬編輯發佈,文中觀點爲作者觀點、不代表Web3大佬觀點。)

參考資料:

1. 芯東西《23張圖表:揭祕全球半導體戰況,美國公司拿下49.9%中國市場》

2.鈦媒體《3年投資70家芯片半導體企業,華爲重整“麒麟芯”還有機會嗎?》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