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喜迎二十大 非凡十年·看無錫》

無錫廣電融媒體系列訪談

今天起

推出市(縣)、區長訪談錄

本期讓我們關注江陰

對話江陰市市長包鳴


無錫博報


圖片
圖片
圖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爲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江陰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取得了怎樣非凡的成就?尤其在體制機制改革、產業創新轉型等方面,如何不斷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陰錨定“強富美高”,勇扛使命,勇闖新路,地區生產總值接連突破了2500億元、3500億元、4500億元三個大關;實現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十九連冠”、中國工業百強縣(市)“五連冠”;市場主體總數超過了25萬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22年位居全省縣(市)級榜首,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點、區域特徵、自身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


圖片


十年來,江陰累計實際使用外資89.47億美元,先後引進了一批國際行業龍頭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投資者遍及世界69個國家和地區。


十年來,江陰順利完成了縣級集成改革試點工作, “1+4”基層治理新模式被全省推廣,884項縣域治理“江陰樣本”基本形成。


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陰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先後實施人才強企“330”計劃、暨陽英才計劃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十四五”開局,又確立打造“一灣一谷一區一港”“科創T臺”。截至2021年底,江陰人才總量達到47.23萬人。



圖片


接下來,江陰將圍繞“構建新的發展格局”,重點在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兩個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將全面實施科創江陰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參與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加快霞客灣科學城、綺山湖科創谷、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等“一灣一谷一區一港” 建設,支持企業參與省市“揭榜掛帥”、科技攻關,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的集羣優勢。全面落實“暨陽英才計劃”“澄才歸巢引鳳”計劃,深化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哈工大、中科大未來技術學院等的戰略合作,加快建設武漢大學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等科創載體,吸引更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產業轉型方面: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提升實體經濟這一看家本領。具體將實施強鏈、固鏈、補鏈工程,高質量構建高端紡織服裝、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等3個超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羣,新能源、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4個超500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5G、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現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個超百億級未來產業,加快補齊產業鏈斷點、供應鏈堵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打造以龍頭企業爲引領、上市企業爲特色、中小企業爲主體的“雁陣型”航母編隊,支持頭部企業開展全產業鏈垂直整合,做強總部經濟和基地型特色園區,促進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加快形成以1—2家世界500強和50家各類中國500強企業爲引領的產業發展生態。同時,我們也將引導更多企業借鑑“江陰板塊”的成功經驗,全速搶灘資本市場,年內新增上市公司確保3家、力爭5家,努力實現科創板零的突破。


10年來,江陰優化城鄉規劃佈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整體取得了怎樣的面貌煥新和品質提升?把握新的戰略建設機遇,我們又在如何進一步高標準統籌推進,全力建設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江陰按照暢通經絡、提升等級、增強輻射的要求,加快市域道路的延伸連通,基本構建起佈局合理、銜接順暢的路網系統。暨南大道、江陰大道、海港大道先後建成通車,江陰主幹路網骨架基本形成;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完成,長山大道、濱江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城市快速路網體系持續完善;南沿江城際鐵路江陰段、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開工建設,綜合交通功能得到新提升。目前,江陰公路總里程達2436公里,路網密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全省同類城市中率先實現各鎮街15分鐘內進入幹線公路路網、30分鐘內到達高速公路道口的“1530”目標,公交行政村、自然村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3%。


圖片


十年來,江陰完成了85個老舊小區改造,總面積達到435萬平方米,惠及住戶33701戶;累計完成徵收拆遷面積2544萬平方米,完成攻堅拔點130個;啓動27個城市更新單元,總投資847.2億元;緊扣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圓滿完成農村住房建設試點任務,累計竣工41個試點村、2351戶農房建設,分類實施現代“美麗農居”建設,全面啓動50個村的美麗農居建設工作,加快打造“新江南人家”村落。


十年間,江陰建成了環衛運營中心、餐廚廢棄物集中處理項目、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88.78%、小區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到2200噸,實現了生活垃圾全鏈條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完成供水廠整合,日均供水量增至75.4萬噸;天然氣管網總長達3057公里,天然氣用戶達到38.1萬戶;累計完成村莊生活污水治理2388個,治理覆蓋率達86%以上;建成包括方言園等口袋公園在內的遊園38個、創成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以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爲引領,持續強化“一屏統覽、一網統管”,在1374個綜合網格下細分出6997個微網格,實現市域範圍內的網格精細覆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夯實。



圖片


接下來,江陰將緊緊圍繞“南征北戰、東西互搏”發展戰略,加快融入錫澄一體化發展,堅持城鄉統籌、內外兼修,推動“美麗江陰”和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展露現實模樣。


圍繞城鄉規劃,我們將高質量完成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優化“一灣一谷”、高鐵樞紐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編制完成鎮村佈局規劃、實用性村莊規劃等。


圍繞城市建設,我們將加快實施濱江路和長山大道等快速化改造、新澄楊線一期建設,推進鹽泰錫常宜鐵路、江陰靖江長江隧道等項目建設,力爭年內綜合樞紐站站房基本完成土建和裝修,南沿江鐵路具備通車條件,S1線所有車站全部封頂、隧道和橋樑聯通。加快建設新桃花港江邊樞紐、錫澄運河河道工程,開工白屈港、老桃花港整治工程。紮實開展省美麗宜居城市試點,加快錫澄運河公園三期南段、蟠龍山公園二期建設,全面推進27個單元城市更新,完成10個老舊小區改造。今年完成房屋徵收520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房59萬平方米。


圍繞鄉村振興,我們將嚴守耕地紅線,建設高標準農田1.6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28萬畝以上。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啓動50個規劃發展村“美麗農居”建設,年內建成無錫市級特色田園鄉村8個、爭創省級特色田園鄉村3個。


圖片


圍繞城市管理,我們將深入實施“全國最乾淨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緊盯主次幹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建築立面等重點區域,聚焦經營秩序、交通秩序、施工秩序、門前“五包”、垃圾分類等難點問題,確保年內完成拆違400萬平方米,打造“席地而坐”示範區5個。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年內基本形成“一鍵指揮、一網協同”的運行模式。


聚力污染防治、厚植綠色基底。10年來,江陰取得哪些成效?因江而名、憑江而興的江陰,在“長江大保護”方面又取得了怎樣的階段性成果?

答:江陰始終堅持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充分發揮“蝸牛警示牌”鞭策作用,公佈治氣、治水紅黑榜,全面激發污染防治攻堅的責任擔當。2012年以來,累計關停“散亂污”企業4312家,其中化工企業344家,取締“十小”企業128家。2017-2021年,累計向長江放流苗種2800萬餘尾,全力唱響長江生態保護“江陰之歌”。


圖片



江陰圍繞加快打造長江生態安全示範區,持續推動產業生態化、企業低碳化和能源綠色化。主動調整港口功能,碼頭、工廠、輪渡等生產岸線退讓搬遷,將省政府批覆的23.4公里港口岸線主動壓縮到16.85公里。如今,長江江陰段生產性岸線佔比已從2012年的72%降至48%,下降了24個百分點。


江陰正全力打造面向全體市民開放和共享的休閒活動空間,江陰錫澄運河公園樣板段東岸、八字橋公園、應天河風光帶建成開放,蟠龍山公園一期順利開園。2021年, PM2.5年均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率達79.2%,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首次達到100%,大氣、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高於全省、無錫平均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10年,在提升民生保障、優化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等方面,江陰有哪些明顯的改善提升?聚焦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羣衆,我們又在做着哪些新的努力

答:江陰深入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民生實事。過去10年,江陰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4.42萬個,城鎮新增就業22.9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扶持自主創業4.34萬人,發放各類創業補貼6387萬元、富民創業擔保貸款4.63億元。2021年設立全國縣域城市首個共富基金,實現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十三連冠”。


圖片



作爲全省六個現代化建設試點之一,江陰將充分依託經濟實力較爲雄厚、百姓收入全省領先的紮實基礎,全面推進產業轉型致富、城鄉一體共富、生態建設促富、公共服務添富、精準幫扶助富、平安穩定護富等“六富聯動”,着力在探索實現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織牢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確保到2025年,江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8萬元。同時,全面構建以城鄉低保爲基礎、專項救助爲支撐、慈善救助爲補充、村級互助爲拓展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邁向新的征程,江陰將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繼往開來,砥礪奮進,勇挑大樑,勇擔重責,奮力交出精彩蝶變的產業答卷、宜居宜業的城市答卷、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和諧穩定的治理答卷,爲“強富美高”新無錫現代化建設貢獻江陰力量!

圖片

來源:無錫廣電融媒體中心

編輯:楊陽


點亮“在看”

關注↓↓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