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簡稱 PD)是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儘管對帕金森病的研究已有近200年曆史,但由於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十分複雜,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如何給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診療,一直是各國學者努力的方向。

新京報記者從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清華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調控中心(以下簡稱“神經調控中心”)獲悉,中心創立了以中醫現代醫學影像、現代運動醫學爲基礎的帕金森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評估技術,並在長期實踐及總結完善中,形成了帕金森病中西醫多學科整合式診療體系,助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神經調控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參與了清華腦起搏器的研發,與清華大學神經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建立了腦深部電刺激(DBS)遠程診療平臺,爲DBS應用及術後程控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礎。帕金森病中西醫多學科整合式診療體系是基於清華大學醫工結合,以帕金森病患者臨牀症狀及個體化問題爲導向、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爲主線,旨在實現早期診斷準確率提高、中期用藥治療合理化、後期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精準化及術後程控管理完備化,是將醫學與工科、西醫與中醫、辨病與辯證、治病與生存質量有機整合的創新診療體系。

帕金森病臨牀主要表現爲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不穩等運動症狀,同時患者還會伴有嗅覺減退、快速動眼睡眠行爲異常、便祕、抑鬱等非運動症狀。由於這些臨牀表現沒有明顯的特異性,且與老年人常見衰老或其他疾病症狀相似,臨牀上很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清華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調控中心主任馬羽介紹,爲尋找更客觀、直接的診斷線索,他與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影像中心何樂老師合作,創立了“HEMA 影像”運動障礙疾病DBS手術診療與評估分析技術,拓展了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影像結合的道路。

“我們通過長期研究發現,中醫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有着一定療效和優勢。”馬羽表示,在帕金森病藥物和手術治療中,中醫的治療思想和西醫的個體化治療理念不謀而合。神經調控中心自2016年引入中醫藥技術探索對帕金森病人的中西醫結合全病程管理模式以來,採用中西醫聯合治療,可以提高療效,延緩病情進展,減少西藥用量的同時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並且中醫藥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非運動症狀,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爲慢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病尚無完全治癒的方案。馬羽表示,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是通過立體定向方法進行精確定位,在腦內特定靶點植入刺激電極進行電刺激,從而改變相應核團興奮性,以達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狀的一種神經調控療法,現已成爲治療神經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選擇手術治療時,若手術時機把握不好,術前評估不明確,手術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手術治療後的程控環節往往被很多患者忽略,不少患者覺得只要手術定位準確就能一好百好,只有手術效果不理想時纔想通過程控解決問題。”馬羽表示,在長期的帕金森病治療過程中發現,帕金森病的診斷、用藥、手術時機選擇、術前評估、手術及術後程控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到位,都難以使患者獲得穩定、持續的專業治療,難以有效改善其症狀並提升綜合生活質量。

神經調控中心通過神經電生理與AI分析技術結合建立的帕金森病運動功能客觀評價技術及指標,臨牀應用近十年,改良了手術機器人在腦深部電刺激術(DBS)術中定位技術,顯著提高手術精準度,縮短手術時長,手術療效及患者滿意度得到快速提升。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點擊圖片閱讀

夏季蚊子出沒,孕婦、孩子如何選擇驅蚊產品?

空調長期不用容易滋生細菌,如何清潔、如何使用看這裏

夏季喫苦如喫補?提醒:寒涼食物老人、兒童不宜多食

本文爲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