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旭

1936年秋的一天晚上,浙江庆元县的南阳村,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叶飞和红军挺进师师长(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粟裕的宴会正在进行。

叶飞不知道,其实这是一场特殊的“鸿门宴”。

席间,粟裕突然摔杯为号,四周埋伏的战士突然把叶飞和他的部下抓了起来,并且捆起了手脚。

为了绑得牢靠,战士还在他们的背上还绑了几根竹竿,这样就丝毫不能动弹。

粟裕和叶飞都是新四军的将领,这是为何?

这一切还要从叶飞和刘英的恩怨说起。

刘英、粟裕与红军挺进师

刘英,江西瑞金人,1903年出生。

他1927年就参加革命,在1932年就已经是红十五军四十四师政委,历任三师、十四师政委,一到五次“反围剿”他都参加了。

1934年7至8月,寻淮洲、粟裕率红七军前往浙赣边界,与方志敏、刘畴西的红十军会合,组成6000余人的“抗日先遣队”。

1935年1月中旬,向闽浙赣苏区转移途中遭蒋军绝伏击,方志敏被捕就义。

先头部队1000余人,突过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经过整编,组成500余人的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

全师当时共有官兵530多人,长枪440多条、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

“挺进师”成立后,随即进入浙西南,创建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根据地。

叶飞1914年5月生于菲律宾奎松省一个中菲混血家庭。

1918年,5岁的叶飞被其父送回中国。

1928年5月,中学毕业的叶飞参加革命。1929年起在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工作。

这时候的他,年仅15岁。

1933年,到闽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

1934年3月,在福建地下组织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叶飞以特派员的身份力挽狂澜,重建闽东特委,担任特委书记。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叶飞等人在同年10月一手创建了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

叶飞担任政委,师长由冯品泰担任。

就此,闽东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但是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处于革命的低潮,我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襁褓之中的闽东独立师面对蒋军的封锁和“围剿”,处境极其艰难。

疾风知劲草,疾风也让没有筋骨的草趴下了。

闽东独立师师长的冯品泰首先挺不住了,他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决定叛变投敌。

1935年4月,冯品泰写了一封信,让一个叫黄子清的红军连长送往几十公里外的敌78师师部。

之所以选择黄子清,是因为此人原来是蒋军十九路军的,起义过来的。

他认为,我一个党员都坚持不住了,他一个起义者更是撑不下去,让此人送信绝对可靠。

可是他想错了,黄子清虽然曾在十九路军干过,但起义之后,却坚定不移要革命到底。

拿到冯品泰的信之后,黄子清觉得蹊跷,就在半路上拆开了。

他一看是投降信,气得七窍生烟,立即将信送到了叶飞手中。

叶飞看到信后,大吃一惊,冯品泰是自己老上级,如今他竟然要叛变投敌,这还了得。

叶飞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大家一致同意,逮捕冯品泰。

冯品泰看到事情败露,不顾尊严,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向叶飞苦苦哀求。

希望他看在昔日同事的情分上,饶自己一命。

见此情形,叶飞心里也很矛盾,两人毕竟曾经并肩作战,有很深的感情;但是为确保队伍稳定和纯洁,最后他还是下令将冯品泰处决。

冯品泰事件虽然对部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叶飞在战友范式人的协助下对部队进行了整顿,闽东独立师很快恢复元气,而且不断壮大。

到1935年5月,闽东独立师总兵力发展到了2000人以上。

如果就这样下去,也不会有意外发生。

可是在这不久,独立师和挺进师相遇;叶飞遇到了刘英之后,矛盾开始酝酿。

1935年10月,刘英、粟裕率领的浙南“挺进师”与叶飞的闽东“独立师”在闽东北寿宁县境不期而遇。

当时刘英、粟裕的独立师遭遇敌军打击,突围出去之后,只剩下300来人。

两军会师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时蒋军对两支红军队伍非常仇视,组建“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调集四省蒋军合力围剿红军游击队,红军危在旦夕。

在此情况下,两支队伍相遇,只要彼此相互呼应,积极配合,就能瓦解敌军攻势,大大减轻压力,两军配合总比单打独斗要好。

因此,对于两军会师,无论是叶飞,还是刘英、粟裕都非常兴奋,他们决定两支队伍协调行动,一致对敌。

他们还商定,三块根据地合并以后,由黄道任书记。

黄道1924年加入组织,资格比粟裕(1927年加入)和刘英(1929年加入)都要资格老。

他不仅参加了南昌起义,还与方志敏等人领导了1928年的弋横农民暴动,与方志敏联手创建了红10军,是闽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

但当时没有电台,联系不上黄道,刘英等人只能决定先“闽浙边临时省委”,挺进师政委刘英担任临时书记,粟裕为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部长。

同时,还成立一个“闽浙边临时省军区”,粟裕为司令员,刘英为政委。

因为跟总部也联系不上,“临时省委”只能日后报上级核准。

当时,叶飞的闽东独立师人马最多,但是合并之后在军中的位置却居第三,但是他没有一点情绪。

看到刘英、粟裕离开浙南根据地没有后方,回旋余地太小,他还主动提出,将闽东四块游击根据地中的鼎平根据地让给刘英的挺进师。

而且由于突围后的“挺进师”仅剩不到300人,兵力太少,叶飞还将鼎平独立团划给“挺进师”。

可以说,“临时省委”初期的合作非常愉快。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产生了。

生活中哪怕是再好的朋友,只要在一起共事也会产生矛盾,何况两支军队?

独立师和挺进师相遇不久,彼此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最初的分歧是,叶飞不同意刘英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公开建党建政。

这套苏维埃的模式,在红军力量壮大的时候合适,有利于发动群众,迅速打开局面。

但是在红军处于低潮的时候,这样做打击面大,等于把很多人推到了蒋军一边,不利于团结和争取其它社会阶层。

粟裕也同意适当调整政策,尽量团结中间阶层。

但是,刘英觉得叶飞才22岁,没有工作经验,其想法单纯幼稚,是丧失原则,跟敌人妥协。

而叶飞却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深思熟虑的,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是大势所趋。

因此,矛盾产生了。

但是事实证明,刘英的政策是错误的;由于失去中间阶层支持,红军在1936年3月遭遇蒋军罗卓英部几个月围剿之后损失惨重,浙西南根据地主要领导人牺牲的牺牲,走失的走失,只能化整为零隐蔽起来。

在此情况下,刘英希望借助叶飞的闽东独立师恢复浙南根据地。叶飞则认为,独立师好不容易在闽东打开了局面,已经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离开闽东就是虎落平阳,龙离大海,很可能陷入绝境。

因此,叶飞不愿意执行命令,担心把队伍葬送了。

于是,刘英就以临时省委负责人的名义,提出将叶飞调到临时省委工作,让他脱离闽东独立师,派人空降到独立师担任领导,但同样遭到叶飞拒绝。

叶飞认为,这时候空降领导,不利于独立师的团结,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独立师分裂,后果非常严重。

就在此时,叶飞见到闽北领导人黄道,向他汇报了闽东、浙南的情况,并且提出成立闽浙赣省委,让德高望重黄道任书记,缓解他和刘英之间存在的矛盾,帮助红军走出困境。
在刘英召集的闽浙临时省委会议上,年轻的叶飞毫不掩饰地讲了自己与黄道会面的情况。

这让刘英非常不满,觉得已经建立了闽浙临时省委,再建立闽浙赣省委,让黄道来负责没有必要。

他对叶飞产生了深深的误会,觉得对方是利用黄道来为难自己。

1936年6月,刘英以省委名义调叶飞到省委工作,但是这一决定遭到闽东特委的一致反对。

刘英认为叶飞不听调遣,无法容忍,下决心剥夺叶飞的军权,矛盾终于爆发。

对此内幕,身为组织部部长的粟裕多年后回忆,自己一无所知。

1936年秋,在浙南庆元县境内开展游击战的粟裕,接到刘英的一封信,拆开信后他大吃一惊。

信件是以临时省委名义写的,内容的要粟裕趁与叶飞见面的时候,将叶飞押送省委。

信是这样写的:“你要借会面的机会将叶飞逮捕,派专人押解鼎平。任何影响命令执行的任务,都将视为对抗省委。监督执行的部队随后就到,望速决。”

看到来信,粟裕震惊不已,不知到底发生什么事,不过他认为无论有什么矛盾都属于内部矛盾,可以通过会议解决。

但粟裕又身不由己,因为他身边的特派员是刘英任命的。

而且刘英派来了一个50多人的特别分队,负责监督执行,就是怕粟裕动摇。

在此情况下,粟裕如果违背刘英的命令,矛盾就公开化了,他只能执行命令,然后见机行事。

1936年一个深秋之夜,叶飞带着自己的警卫班到浙江庆兴南阳村与粟裕见面,参加了对方为自己举办的接风宴。

战友相遇,气氛热烈。可是酒过三巡之后,粟裕突然把杯子一摔,埋伏在周围的战士冲了出来,将叶飞等人捆了起来。

叶飞的警卫班长眼疾手快拔出手枪,对准粟裕。

叶飞大喝一声:“放下枪,我们的枪是用来打蒋军的!”

接着,叶飞等人被押送往省委。

粟裕深知,到了刘英那里,叶飞将非常危险,但是又爱莫能助。

叶飞也知道事态严重,自己安危是小,但是如果自己出事,红军肯定会损失重大,不利于事业。

因此,他想跟粟裕沟通。

叶飞对押解自己的人说:“我想见粟裕同志,我对他有话要讲。”

但是这些人都是刘英派来的人,他们不可能答应叶飞的要求。

他们也没有公开拒绝,而是告诉叶飞:“我们首长说了,他不想见你。”这就让叶飞对粟裕产生更深的误会。

叶飞命大,在路上遇到蒋军的袭击,押解他的红军部队被打散,叶飞趁机逃脱,从十几丈高的悬崖上跳下去,恰巧挂在树上。

几乎与此同时,叶飞的特务队队长陈挺也随即跳下悬崖。

天黑后,两人才开始赶路。

叶飞和陈停昼伏夜行,整整走了五夜,才到达目的地。

脱险之后,独立师和挺进纵队关系彻底闹僵。

这就是著名的“南阳事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叶飞成为新四军头号战将。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叶飞是其手下第1旅旅长兼政委。

在粟裕的指挥下,叶飞先后参加了车桥战役,天目山战役,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授衔时,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年他41岁,比上将萧华只大了2岁。

此后,叶飞历福州军区司令员,交通部部长,海军司令员等职。

晚年叶飞在写回忆录的时候,他为难了。

南阳事件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事,要不要写进去?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中将王必成。

王必成是叶飞在新四军一师时的战友,当时他们都是旅长,一个在一旅,一个在二旅。

两人无话不谈,关系非常铁。

谈到了粟裕朝他打枪一事,叶飞仍旧耿耿于怀。

他说,如果不是粟裕枪法不好,自己当年怕早就没命了;因为向悬崖逃跑的时候,粟裕也开枪了,但是连开几枪都没有打中。

王必成听后笑了,对叶飞说:“首长的枪法你是不知道,他能百步穿杨。”

“1962年,老首长在上海养病,我跟他华野的老部下许世友等人去探望,韩先楚也在;为了散心,有人提议去打猎。”

“到了山坡上,远远地看见几只野兔在吃草,王必成,韩先楚,许世友、陶勇等几人分别举起枪,他们都打中了兔子”。

“听到枪声,兔子们四散逃窜,此时,首长掏出了手枪;他扣动扳机,两只兔子应声倒地。他们几人打的兔子是静止的,首长打的兔子是跑动的;你说,首长的枪法怎么样?”

听完这个事,叶飞若有所思,他明白了当年粟裕向自己开枪时,肯定没有想要真的瞄准他。

叶飞不知道,因为自己逃走,粟裕也被怀疑监视。刘英告诉自己特派员张某,紧盯粟裕……

但是这一切,粟裕从来没有对叶飞讲过。

因为刘英也是粟裕的亲密战友,而且刘英是忠于组织的,只是他的工作方法不对,一时犯错。

粟裕曾经评价说:“我的这个老友(刘英)就是执拗些,但是他是个英雄。”

而且1942年,担任浙江临时省委书的刘英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了。

因此,粟裕不想让一个已经牺牲的人去承担责任,宁可自己被误会。

不管怎么样,听了王必成的话,叶飞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