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奔几了,请逼自己养成这4个习惯

一个人开始高度自律的4个迹象

能从一粥一饭里吃出快乐的人,食商一定不低。

作者:筱茧(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张小荷朗读音频

在热播剧《延禧攻略》中,最温柔的富察皇后不仅待人宽和,在美食面前亦不失自己的风范。

福建巡抚岁贡一百桶荔枝,千里迢迢运送到北京,乾隆挑选了最好的三桶总计四十八颗荔枝,送给皇后。

可是,皇后没有一人独享,而是办了荔枝宴。

如此难得的荔枝,一般人自己吃还不够呢,怎么还会想着分给别人。

但身为六宫表率的富察皇后,平日侍奉太后,善待妃嫔,处事谨慎,在美食面前,依旧毫无贪念,可以处理得无可挑剔,难怪能赢得皇上独宠。

这就是所谓的“吃相”好。

其实,食物和历史一样都是可以传承的。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食为镜,也是识人的窍门。

让老饕流连忘返的米其林三星,烤出人间烟火的街边串儿店,藏在巷角连灯箱都没有的特色菜,清晨早餐店里的豆腐脑……

我们很难去定义美食是什么,但我们很容易就能从人们对于美食的态度,来判断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食商”高,指的是他不仅懂得如何善待美食,更能在由美食所构筑的人际关系中发展自己。

一个吃相好的人,食商一定很高。


有一句话说得好:三观合不合,吃一顿饭就知道。

去年我一直在追《我的前半生》,深感男主贺涵不爱唐晶,不爱罗子君,他爱的只有美食。

剧中一开始出镜的从北海道空运过来的海胆,简直让人看了口水直流。

老卓将新鲜海胆放入冰水加上柠檬、盐浸上10分钟,再吸干水,一道爽鲜即食海胆即可新鲜出炉。

吃的时候搭配适当的作料,让芥末和酱油的调味汁充分浸透到海胆后,再放入口中,这种体验不亲自尝一口,想象不到。

这样的美食,不得不吃;这样的朋友,也就不得不交。


贺涵对待挚友出手也很阔绰,曾给老卓一瓶威士忌,说:“这可是我最能拿出手的,最好的酒了。”

这是一瓶已停产的余市20年单一麦芽威士忌,当年仅仅酿制了3000多瓶。

它口感醇厚,初入口有强烈的刺激,而后在舌尖慢慢归于平和,这过程本身充满玄妙。

你看,食材和美酒,成了人际交往中最高段位的媒介,是友情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著名美食家蔡澜说过:“爱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数是个性开朗的,他们不会给你增加什么麻烦,不管在金钱上还是在感情上,的确值得交往。”

会吃会做,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人,往往都热爱生活的纯粹。

愿意为好食材付出,不辜负每一味珍馐,又乐于分享的人,总能用食物周旋人际之间。

吃也是一门手艺,高手能够修炼成艺术。

食物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味道如何,看如何烹调,人际如何,是看如何处事,懂得用美食调节人际,是大智。


民以食为天,加班要吃,失恋要吃,相亲要吃。

就像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所表达的,大到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个体,在吃这个生活最寻常的细节之间,往往隐藏着最精妙的文化密码和最深层的修养。

中国人素来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食商高的人则懂得用食物来贴近人与人的距离。

《红楼梦》里,宝钗在贾府过生日,被问爱吃什么菜,她知道贾母爱吃甜烂之物,便照着这个说,把贾母哄得高高兴兴的,情商一级高,甩林黛玉十条街。

当然说她有心计也好,但有时在细节处替他人想想,就能轻松博得好感,润滑关系,为什么不试试呢?

特别是在吃这一方面,能让人觉得能吃到一块,能在同一个桌子上舒服共处,就已经为彼此的关系打下了最结实的基础。

在点菜前问对方有何忌口、有何偏好,并且在点拿不准的菜之前,征求一下大家同意,这不仅是最基本的礼节,也是很体现情商的一环。

导演陈晓卿,圈子里人称“资深吃货”,听他谈论美食,总像能闻见味儿。

这“老男人饭局”,座上客有老六、王小峰、罗永浩、杨葵,也有柴静、陈晓楠、冯唐、和菜头等,都不是好伺候的主。

据说陈晓卿有个小本子,记录着全北京好吃的地界,餐厅名字,特色菜等等。

这就成就了他在影视圈的江湖传说,谁要是在北京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要告诉他地点、口味偏好,就能迅速收到一条详细的推荐微信,每次都能把大家吃得高高兴兴,有面又有品。

这样的朋友,谁不想要?

所以,当吃货真的是一门技艺,有心入门,尚属不易,若能登堂入室,更是难能可贵。

买菜,考验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既不能被坑,又要挑到最好的食材。

大厨一般都是人际交往的高手。

做菜,火候掌握各有千秋,但就像对症下药一样,把握对了,都是经验和智慧的叠加。

找馆子,隐藏于城市最深处角落里的小店,没有真实的热爱和细心的观察是找不到的。

而点菜,更是个施展的好时机。

点菜时,食材要错落,类型也要错落,配色和摆盘都照顾到,又知悉领导来宾的胃口。

我们往往能从一个人对吃的态度,看得出他的心理素质和调控能力,那些伤透了心还能把胃照顾好的人,更能权衡利弊得失。

大文学家苏轼也是个有名的吃货,他曾说: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被贬谪的漫漫时光里,一盘肥而不腻的东坡肉消解了不少惆怅。

能从一粥一饭里吃出快乐的人,食商一定不低,他们的生活力、工作力也不会太差


纪录片《人生一串》中有一句: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吃到深处,食物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了。

它和诗词歌赋一样,是世俗生活里的一种追求、享受与热爱,会吃的人,生活便有了烟火,再难也不会觉得孤苦。


就像我的同学,家里有段时间特别艰难,父母双双下岗。

但是这个同学家的餐桌上,总有新鲜果蔬,母亲工厂结钱的日子,就是家里的开荤日,同学考试的那几天,家里的菜也会丰盛一些。

吃,是调剂生活最快捷的方式。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这么坚韧,与对吃的爱好也是分不开的。

食物是生活的底线,每一口新鲜食物都是能量的积攒,一碟整整齐齐的菜,一碗热乎乎的汤,一个完完整整的家,有这些,就表示生活还有希望。

真的是,人一有了吃,境界就不同了。

我们日夜奔波,我们辛劳忙碌,最根本的还是为了谋一口饭。

食商高,人能吃得开,人面就开,日子自然能越过越好;

食商低,不仅费了食物,穷了情趣,生活也将失去活色活香。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作者简介:筱茧,富书签约作者,非典型性90后,大裤衩搬砖,不追星,不氪金,穷并浪,老娘们之友,微博@筱茧。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