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書報文摘原創,歡迎轉載

《好的孤獨》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與人,就像兩個王國,各自應當保持着寬闊、自然而舒適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間,也要有一箇中立地帶。”人與人之間,需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哪怕關係再好,也不能跨越界限。
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出言有尺,做事有度。
人民日報推薦的這6個細節,教你掌握好社交分寸感。

開玩笑要適度

生活中,我們常常用開玩笑的方式來調節氣氛。
然而,有些人在開玩笑時,卻口無遮攔,不經意間傷害到他人。 
作家愛默生曾經說過:
同人開玩笑務必要掌握分寸感。適當的幽默玩笑就如同飯裏的佐料一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輕鬆和愉悅。然而,過量的或者不適當的佐料卻會糟蹋掉一頓美餐。
開玩笑要懂得適度,不要說一些讓對方尷尬或引起誤會的話,照顧別人的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控制好自己的“口舌之慾”,既是人際交往的必修課,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自律。


積極道謝

做人,要心懷感恩。
無論是陌生人的舉手之勞,還是親朋好友的善意幫助,抑或父母愛人的傾心付出,都應該真誠地表示感謝,而不是覺得理所應當
當陌生人爲你開門、按電梯時;當收到外賣和快遞時;當父母愛人做好一桌飯菜時,我們都應該發自內陸說聲“謝謝”。
適時的感謝,既表達了我們的善意和溫暖,也是對他人的一種鼓勵和肯定。
曾看到過一位網友的分享:
“在公交車上,給一個小女孩讓座,她那顆大大的眼睛衝着我眨呀眨,甜甜地說了聲'謝謝’,那一刻我的心都要化了。”
一句簡單的謝謝,就能給人帶來無比的愉悅和滿足,何樂而不爲呢。
老話說:“聞其言,可知其人。”
一個常常把“謝謝”“麻煩了”掛在嘴邊的人,必是一個善良又有修養的人。


不揭人短處

《韓非子·說難》一書中,有一段關於龍的描述:龍本性純善,人們可以和它親近,甚至可以將其當作坐騎。
但是,龍的頜下長有一尺餘長的逆鱗,觸動他的逆鱗,它會勃然大怒,甚至傷人性命。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逆鱗”,就是“短處”,不願被他人所知曉。
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不能無所顧忌、觸及底線。
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拿別人的短處進行人身攻擊,既把對方置於難堪的境地,也顯露出自己的魯莽和狹隘,往往得不償失。
就像有句話說的:“一個人如果能不揭人傷,不笑人短,適時裝一點傻,雖是小小的細節,卻能彰顯一份爲他人考慮的體貼和做人的格局。”

信守承諾

講信用,守承諾,是一個人立世的根本,也是與人交往最好的通行證。
誰都願意去信賴一個說到做到的人,若是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只會給人不靠譜的印象,讓人避而遠之。
因此,做出任何承諾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能否履行諾言,不要因爲一時的衝動和麪子而答應別人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而一旦做出了承諾,就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兌現,不要消耗別人對你的信任。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誠信,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一旦染上污點,將很難恢復原狀。”
一次失信給別人帶來的壞印象,可能做10件事也彌補不了,不管你之前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有可能付之一炬。
所以,請一定謹記,許諾要慎重,承諾需信守。


不窺探他人隱私

作家歌德曾說:“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於衆,必將冒犯別人。”
尊重別人的隱私,是一個人情商和教養的體現。
即使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有邊界意識,不該問的不問,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
別人不想說的事,不要刨根問底,窮追不捨;
別人的物品,不經允許不能隨便翻看;
別人接打電話時,要懂得適當迴避,給人空間……
如果對方願意和你分享,自然會主動說出,倘若對方不提起,那就不要去打聽和干涉。
真正的善良,是體諒別人的苦衷,尊重他人的選擇,既能施以援手,也會保持沉默。


學會接納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有的人會選擇去說服對方,試圖改變別人,來和自己保持一致;
有的人會選擇排斥、逃避,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想法。
不管哪一種,結果都可能適得其反,加深彼此之間的矛盾和隔閡。
其實,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一樣,很多事情也沒有絕對的對錯。
我們要放下偏見和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嘗試理解別人,允許別人與自己不同。 
學會接納別人,接納自己,接納生活中的所有不完美。 
就如《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中所說:“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管是對別人還是自己,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苛求,生活將更加美好。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做事恰到好處,與人交往知進知退,總能讓人如沐春風,願意親近。 
而沒有分寸感的人,總是給自己和他人之間增加了阻礙,將彼此隔得越來越遠。
掌握好分寸感,既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和境界,也是人際交往的頂級智慧。
點亮“在看”,餘生,願你我都能在與人相處時守邊界、知分寸,行事有度,熟不逾矩。
作者:紫陌,在生活裏感悟,在文字中徜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