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灘產研院

當前,在國家開發區政策引導下,全國多地加快特色產業園建設步伐,以上海重磅推出首批26個特色產業園爲標誌性事件,各地政府紛紛學習實踐,湖南、天津、廣東、安徽、四川都從省(市)層面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和審批名單。

上海:2020年3月上海市發佈首批26個特色產業園區,2021年4月第二批14個特色產業園區正式對外發布,2022年6月發佈第三批13個特色產業園名單。

湖南:2020年7月,湖南省批覆31家特色產業園區名單,2018年湖南省科技廳和財政廳、商務廳聯合發佈了《湖南省特色產業園區管理辦法》,開啓特色產業園區申報工作。
天津:2021年9月,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佈《天津市主題產業園區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計劃到2025年底,建成30個市級主題產業園區。
廣東:2021年12月,廣東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首批特色產業園申報評審工作,共評審出19個特色產業園區。
安徽:2021年12月,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安徽省特色產業園建設指南(試行)》。
四川:2022年2月,四川省經信廳公佈了四川省“5+1”重點特色園區名單,首批包括33個重點特色園區。
還有其他省市,也在紛紛跟進特色產業園的建設浪潮。下面我們以上海、廣東、湖南三個地區爲例,看看各地是如何推進特色產業園建設的。

一、上海的特色產業園實踐

上海一共發佈了3批53個特色產業園名單,整體空間規模達到200平方公里,這些園區的主導產業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先進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時尚消費品、新興領域,值得關注的是第三批產業名單中,首次出現了元宇宙主題,聚焦了最前沿的國際新賽道。

從上海的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來看,在規模上政府並沒有做出硬性規定,有大有小,小則幾十畝,大則十幾平方公里;物業形態也是各不相同,有大項目供地形式,也有單獨的二級園區項目,也有一二級結合的園區項目。產業方向從第一批的七大方向也擴容成了十個,一般採用公司化運作形式,開發主體以平臺公司和市場化主體爲主。

從支持政策來看,在土地政策方面值得關注的是針對重大項目,提出了50年出讓期,另外在提升容積率方面也明確了下限標準。金融方面確實有真金白銀的4個1000億元規模的基金,包括對產業投資、新基建建設、中長期信貸專項、以及園區的二次更新改造。上海市層面推出三批園區名單,用於全球招商,後續則市區聯動,由各區推進後續創建申報、考覈;先建後評區政府層面進行動態考覈。


二、廣東特色產業園

廣東省以省級以上各類園區爲依託,培育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園,擦亮區域產業“金字招牌”,進一步促進招商引資,增強產業集羣發展能級。目前,廣東省批覆了第一批19個特色產業園區,以下列舉了一部分園區。

廣東省的特色產業園申報對象也是要求是省級園區,面積不能低於1500畝,且必須含有城鄉建設用地,以開發區“園中園”形式爲主,二級園區也是比較少,產業方向圈定在廣東省提出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實也是比較寬範圍的,以政府主導的項目招商形式爲主。特色產業園牌照由省工信廳授牌,實行動態管理,有進有出原則。


三、湖南特色產業園

湖南省發揮產業園區在振興實體經濟中的支撐作用,引導園區專業化、特色化、集羣化發展,促進園區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湖南省其實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特色園區的申報工作,但名單確是在2020年纔對外發布,讓上海佔了先進。目前,湖南省批覆了第一批31個特色產業園,以下列舉了一部分園區。

湖南省是典型的園中園申報形式,申報對象限定省級以上園區內的園中園;並且有明確的規模要求,用地不能少於1500畝,從發佈名單來看大部分是企業供地形式,純粹的二級園區較少;產業方向不僅限於高精尖領域,還是以現狀的主導產業爲主;推進機制來看是主要進行逐級申報的,申報成功後由省發改委進行統一授牌;同時,管理辦法也出臺了一些具有含金量的優惠政策,在項目佈局、資金政策、土地報批、稅費減免、綜合評價等方面給予優惠。


四、小結

毫無疑問,特色產業園已經成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結合以上三個地區實踐的分析,東灘智庫對特色產業園有以下幾點認知:
一是在規模體量上,以幾百畝到幾平方公里的小園區最爲適宜,形態上小而美,土地利用以集約爲大原則;
二是在產業定位上,強調產業特而強、特色鮮明,產業定位聚焦1-2個主導方向,且堅定產業准入原則;
三是在用地形式上,講求靈活多樣,不嚴格規定,從產業特性和企業需求出發,可以是直接供地、也可以是存量改造或是物業供給;
四是在開發模式上,以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爲原則,政府起引導作用,市場化主體積極參與,可採用合作共建、股權合作、委託運營等多種模式。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