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而創新就需要新技術的加持和推動。

近些年,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應用場景中,製造業也成爲了決定國力發展的關鍵。如今,衆多產業都在講智能製造,今年初發布的《“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也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智能製造該向何處去。正如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機械工程專家賙濟院士不久前表示的:智能製造是推進製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中國的智能製造必須採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並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方針。

從國家政策到學者研究,都證明了智能製造的價值,更凸顯了其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日前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在杭州召開了“2022新華三智能製造高峯論壇”,該論壇以“智領航 造新篇”爲主題,匯聚了200餘位來自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企業領導和技術專家,其目的就是分享數字時代製造業智能化轉型的經驗,探討智能製造的未來前景。會上,新華三與合作伙伴代表都進行了發言,分享了智能製造應用的諸多案例。

用數字大腦打破智能製造的行業應用痛點

智能製造是一個大系統、大概念,是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它的誕生和演變是和信息化發展相伴而生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了智能製造的三種基本範式:第一代智能製造是數字化製造,第二代智能製造是數字化、網絡化製造,而新一代智能製造則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從邏輯來看,伴隨着智能製造的發展,它對於智能化的應用需求也在不斷加深,這也意味着“智能”的比重在加大——相對於傳統工業應用,智能的價值表現得更爲顯著。

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行業BG總裁張力

“各行各業,尤其是智能製造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專業的領域,有進行數字化變革的內在需求、內在動力。發展智能製造先天具有動因,製造業內在就希望轉型,外在來看,它也需要政策的一些輔導支撐。我認爲製造企業的轉型,特別是先進企業的轉型,這個力度會加快”,在談到智能製造對於企業數字化變革的推動價值時,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行業BG總裁張力如是說。

這也道出了智能製造當下面臨的痛點和挑戰——2010年以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規模達到了31.4萬億元,佔GDP比重達27.4%。目前,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部門,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這都是當下中國在製造領域取得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還較爲突出,總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尤其是在覈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受制於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而要改變這些問題,實現“彎道超車”,智能化則是我們必須要實現的方向。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並不是購買若干設備、使用某些軟件就能夠實現的。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在我們向智能製造邁進的道路上,在信息化向數智化演進過程中,其核心內容是“數智”代替“人智”,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數智的載體,就是要爲企業構建一個數字大腦,這也正是新華三一直努力和擅長的部分。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管志強

在談到數字大腦的價值時,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管志強表示,“製造業企業的數字大腦是整個企業生產運營的數智中樞,對下汲取數據管理數據、對上訓練算法形成智能服務。它通過物聯網、互聯網、和企業網實現所有人、物、組織的全面連接,賦予各類生產要素數字化能力,讓數智化可以滲透到企業的所有流程和各個終端角落中,有效的消除所有信息孤島;它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數據資源的集中共享和數字業務的貫通集成,讓數據可以在企業內外自由可控的流轉,打通企業數據鏈的同時,實現數據價值的轉化和變現,提升企業數字化的決策、預測能力,徹底解決信息化時代‘孤散缺弱差’的問題,實現更高效的配置資源,爲企業在智能製造領域持續領先奠定基礎。”

應該說,憑藉“數字大腦”,企業可以打造新的業務中心和利潤中心,也能夠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更好的應對未來業務的挑戰。在“數字大腦”的幫助下,智能製造已經不再爲難,無論是對原有業務的數字化還是對未來業務的深刻洞察,“數字大腦”都可以實現。如此就能夠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也推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是新華三?新華三能夠爲企業提供那些技術賦能,又該如何幫助智能製造行業發展呢?

智能製造爲什麼需要新華三?

其實在業內提到新華三的名字,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領航者”。這不僅是每年峯會留給大家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新華三在過去幾年中的確扮演了行業“領航者”的角色,也通過自身在技術、應用、解決方案等層面的積累,幫助衆多客戶實現了數字化轉型。管志強指出,新華三作爲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已經可以爲企業提供端到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這不僅包括了PC、智慧屏、軟件定義視頻等智能終端,更包括了新華三提供的“一網、一雲、一數、一智”的全面解決方案。這樣就可以實現從“邊、端、雲、網、智”等多個層面實現數字化應用的打通,也幫助客戶更清楚的瞭解數字化業務的方方面面。

目前,新華三已服務了一萬多家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其數字化解決方案也幫助衆多客戶的業務更上一層樓。比如在與大衆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領域,近些年我們都發現伴隨着數字化的應用,我們去醫院無論是掛號、繳費還是化驗、檢測等多個環節的效率都大大提升了,這其中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許多業務都可以在自助機甚至手機上完成,這種智能化與數字化帶來的便捷是以往難以想象的。而除了這些大家能夠明確接觸到的優勢之外,其實在後端的數據中心,每一位患者的診療數據也會被醫院妥善保存,並在必要的時候第一時間進行調閱。

相對於醫療領域的相對標準化,製造業更多是“千人千面”,或許同屬於工業互聯網但不同應用場景的企業差距巨大,這也就需要新華三提供定製化的方案纔行。“工業的行業套件比起其他領域要複雜”,張力說,也正因爲如此,才需要新華三幫助客戶打造屬於他們的數字大腦,也就是將製造業從傳統的模式中擺脫出來,最大化的實現標準化與數字化,這才具備了智能製造的基礎。“我更多還是建議一些自動化不好的企業,先根據自己的需求把自動化建好;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不高的企業,把信息化建好,再基於自動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把智能化建好”。張力同時表示,新華三有能力實現製造業的定製化,但縱觀整個產業的發展,未來的智能製造更多將會在80%以上實現標準化套件覆蓋,20%甚至10%的定製化纔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

與此同時,憑藉着“以客戶爲中心”的理念和近20年數字化應用經驗,新華三還可以支撐企業全方位、全流程的應用數字化創新,爲企業開闢數字化場景落地的路徑、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全面支撐。“我們希望數字大腦能夠發揮出它的核心價值。然後和我們全國優秀的企業生態合作伙伴,在對各行各業的深入研究基礎上,攜手去給企業客戶提供價值。我們打造大腦,是因爲很多生態會把大腦的枝幹延伸起來,纔會實現真正的系統化、智慧化”,管志強表示。

綠色更智能,智能製造打造低碳應用

節能低碳也是當下整個行業關注的重點。作爲國家級的戰略規劃,雙碳已經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而面對2030年碳達峯、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不少企業也已經開始行動,行業協會也紛紛發表了技術路線圖。在這樣的趨勢下,大多數製造廠商都在不斷想方設法節能減排,優化工廠設備能源管理策略,以降低單位生產的能耗。這其中一方面得益於新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樹立新的管理理念,雙管齊下才能“治標又治本”。

對於製造業低碳,新華三也有自己的規劃,並推出了升級版的“零碳智慧園區”的解決方案。這套方案構建了以數字能源、液冷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網絡等低碳轉型的數字底座,使園區微電網支持分佈式光伏、組串式儲能、充電樁等多項創新;在聚焦場景升級方面,新華三則是在零碳智慧操作系統上向行業場景縱深升級,形成了產業園區套件、工業園區套件、教育園區套件。“在給各個園區提供價值的時候,也讓他們考慮到未來一些新能源的資產和它的價值”。

除了硬件支撐之外,在軟件的管理和監測方面,新華三也提供了基於數據元素的工具進行評估,這樣企業就能夠有效的去監測、管理和維護這些套件,進而瞭解到自身的碳排放情況。而第三步,新華三還提供了低碳的賦能和評估,“未來不僅能夠降本、降能耗,其實還要能輸出一種標準的能耗數據資源,讓它減下來以後能給別人提供價值”。

得益於這些低碳的有效措施,新華三的“零碳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也贏得了行業的廣泛關注。正如管志強在受訪中提到的:“新華三在數據中臺上面其實做了很多數據治理、數據清理的一些工具模型,去提升這種零碳、低碳的元素的處理和管理。這方面未來如果做到成熟階段以後,就會跟政府或者企業一起形成良性交易循環實現一些資源的交互,真正達到碳中和”。

我們都知道,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從根本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而從現在到2035年,是中國製造業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中國的智能製造產業也需要面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兩個關鍵階段。而新華三一直在努力的,就是讓這兩個階段能夠快速、順利、平滑的過度,通過“數字大腦”解決方案實現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賦能,讓製造企業都能夠有自己的“智能中樞”,進而推動新一代智能製造在全國製造業大規模推廣應用,讓中國智能製造技術和應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實現中國製造業的智能升級。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