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疆日報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劉毅

廣袤的新疆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優質資源稟賦,把農業農村發展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就有穩定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佈局,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新疆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12年的2355.3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143.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6.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全國位次由2012年的第18位提高到2021年的第14位。

今年,新疆農業生產再傳捷報,夏糧播種面積1737.15萬畝,總產量655.2萬噸,單產377.16公斤/畝,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鞏固了連續多年夏糧豐收的大好形勢,受到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當下,全區“三秋”工作進展順利,秋糧豐收形勢喜人,各地不誤農時推進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確保全年農業再獲豐收。

生產保供能力持續提升

近年來,全區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羣衆“菜籃子”“米袋子”產品更加豐富,供應更加穩定。

供應水平的提升離不開農業生產方式和生產水平的不斷躍升。“今年我種植的250畝小麥平均單產超過550公斤,比去年提高約100公斤。”庫車市齊滿鎮勝利村村民如子·夏米西說,過去靠天喫飯,如今依靠科技。今年,他在小麥生產中使用了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實現小麥產量和品質雙提升,小麥畝均純收入提高100多元,實現增產又增收。

糧食安全底線更加牢固的同時,全區強化生產指導和產銷對接,保障市場供應充足,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全區果蔬產業實現發展壯大,畜產品產量持續增長,新疆棉花主產區優勢進一步加強。

2021年,全區主要農產品產量再創新高,糧食產量(含薯類)達1735.78萬噸,比2012年增長14.4%,年均增長1.5%;棉花產量佔全國棉花總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58.8%提升至2021年的89.5%;蔬菜產量達1620.44萬噸,比2012年增長40.4%,年均增長3.8%;牲畜存欄數達到5777.18萬頭(只),比2012年增長33.4%,年均增長3.3%,肉類總產量達198.73萬噸,比2012年增長46.1%,年均增長4.3%。

農業生產的強勁勢頭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底氣與信心。今年以來,全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誤農時推進各項農業生產工作特別是糧食生產措施落地落實,確保農業農村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達554.74億元,同比增長5.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9.42億元,同比增長5.4%。

豐收基礎更加牢固

耕地是糧食的命根子,是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新疆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拓展農業增產增收的潛在空間。

談起高標準農田,額敏縣郊區鄉八里營村村民閆開新讚不絕口。“高標準農田整齊平整,水利設施完善,方便大型農機作業,也更適用現代植保技術。”閆開新說,高標準農田建好後,自家的玉米畝產從800公斤左右提高到1200公斤,每畝實現增收800餘元,規模化種植使每畝地管理成本降低350元左右,節本增效明顯。

相比普通農田,高標準農田具有排灌方便、利於農機耕作、高產穩產等優勢,能深度適應現代農業生產要求。近年來,各地統籌項目建設和質量管理,開展土地平整、田塊歸併、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等工作,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耕地逐步趨於集中連片,水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集約化、規模化和自動化水平顯著提升。

截至2021年底,全區(地方)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126萬畝,爲全區農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全區通過爭取資金、強化多元投入等一系列措施,讓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南北疆遍地開花。截至目前,今年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成235.2萬畝,完工率46.51%,預計年底可全面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2012年至2020年,全區水庫數量從457座提高到502座,年均增長1.2%。節水灌溉面積由2539.30千公頃提高到2965.46千公頃,年均增長2.0%。近年來興建的阿爾塔什、大石門、玉龍喀什等一批重大水利樞紐工程,使得農業防洪抗旱能力顯著提升。

生產方式先進高效

當前,全區“三秋”生產正在天山南北有序推進,拖拉機、採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小麥播種機等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農機裝備上演了現代化的豐收場景。

“我家今年種了100多畝機採棉,用採棉機採收,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採摘得非常乾淨,預計畝產能達到450公斤左右。”沙灣市烏蘭烏蘇鎮聶家渠村棉農王造雲說,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不僅提升了棉花生產的綜合效益,還幫助棉農實現了輕鬆植棉。

近年來,全區通過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完善農機農藝配套技術等措施,推廣一批自動化、智能化農機裝備。聯合收割機、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設備等自動化程度高、精準作業能力強的智能農機裝備紛紛“上陣”,讓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快速普及。

今年,全區棉花全程機械化率預計將突破94%,棉花機採率達80%,地方和兵團共有7000餘臺採棉機投入棉花采收作業,其中,跨地方、兵團棉區參與棉花采收的採棉機將達1300餘臺。據測算,當前,機採棉人均管理面積可達200畝以上,管理效率是手採棉的3—5倍。

農業機械化已成爲我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誌。2021年,全區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5%,農林牧漁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6%。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從2012年的1968.27萬千瓦提高到2021年2995.88萬千瓦,年均增長4.8%。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不僅節約了人力,還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也讓“精量播種”“膜下節水滴灌”等先進生產技術有了普及推廣的基礎,爲全區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持續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讓農業“壓艙石”更加沉穩有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