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剑英和粟裕的顾虑

1978年11月1日,越南军队在我庭毫山制造了暴力事件,不仅派兵占领了庭毫山,还杀害了6名无辜的中国公民。而这次流血冲突,是越南自与苏联结盟以来,对中国边境侵犯最严重的一次。而这次事件也成为我国与越南关系的转折点。

该事件发生后,中央和中央军委进行了多次讨论,决定教训越南一下,杀杀这个“东南亚小霸王”的嚣张气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组成了新的军委班子,共有63人,其中包括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粟裕、杨勇等功勋宿将。与会人员可谓是将星光熠熠、星光熠熠。

在是否对越南动武的问题上,开国元勋们主要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同志认为,就国情而言,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战争无疑会拖慢我国发展的进程。

而叶剑英元帅和粟裕大将则从军事角度,分析了对越作战的风险。他们认为,我国真正的对手并不是越南,而是越南背后的金主、老板、靠山——苏联。越南与苏联早在1975年便签订了《苏越同盟友好条约》。如果开战,苏联可能会直接出兵干涉,战争的结局并不明朗。

从当时苏联的情况来看,根本看不出一丝要解体的模样。他们财大气粗,组建了人数550万、装备极其精良的部队。其最新式的T72坦克、图22轰炸机,都是我军难以对付的,一旦面临南北夹击后果不堪设想。从兵法上看,两面受敌确实是兵家之大忌。作为大军事家,叶剑英和粟裕的考虑也不无道理。

而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解放军已经几十年没打仗了。而越南呢?则从1950年一直打到了1975年,和法国、美国都有交手。特别是在消灭南越之后,越南缴获了大批美制武器。加上苏联援助给他们的苏联装备,越军可谓是集美苏两大国的先进装备于一身。无论是军事经验还是装备,对我军都有极大的威胁。难怪越南敢于自称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然而就在这时,陈云同志却站了出来,他的一番发言,最终让邓小平下定了决心。众所周知,陈云长期主管经济工作,堪称共和国的“钱袋子”。若论文武分职,陈云理应是“文官”。而且从战争年代开始,陈云也经常强调自己“不会打仗”。那么就是这么一个“不会打仗的文官”,又是如何说动邓小平、叶剑英、粟裕这些功勋卓著、战功赫赫的老将帅的呢?

二、自称“不会打仗”的陈云,却是军事家

首先,陈云说自己不会打仗,完全是谦虚。

在解放战争中陈云所立下的战功,可绝不比那些冲锋在前的将军们要少。在辽沈战役博物馆中,保存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是一件又破又旧、已经发黄泛白的棉背心,上面补丁摞着补丁,静静地躺在展柜里。换做寻常百姓,或许早就扔了。可是主任却缝缝补补,打了32块补丁,整整穿了38年。而这件衣服的主人,正是陈云,而这件带满了补丁的棉背心,代表着当年陈云在东北的峥嵘岁月。

1946年6月,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失利于四平,军队的骨干力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由于叛徒的叛变以及之前收编的土匪、伪军的反水,导致我东北解放区遭受了严重的困难。林彪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即放弃最后一座大城市——哈尔滨,在白山黑水之间打游击。

从当时的态势来看,东北解放区大片丢失,只剩下松花江以北的北满根据地,以及松花江南岸的南满根据地。在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之下,南满我军第三、第四纵队被压缩到4个小县城里。这四个县城不仅面积小,人口还稀疏。我军三、四纵队三万多人,加上各级机关3万多人一齐迁来,补给困难,缺医少药,天气奇寒又紧缺冬装。

不仅如此,该地的民心也十分不稳定。土改没来得及彻底完成,群众没有发动起来,兵源不足、粮食不足、土匪经常作乱。更为紧迫的是,军心不定,面对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的国民党军有畏惧心理。

按照兵法,孤军悬于外是兵家之大忌。如今地小、人少、粮缺、敌强的南满根据地,已经成为了“鸡肋”。因此很多同志都认为,已经到了该放弃南满根据地的时候了。

就在这时,东北局副书记陈云临危受命,就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这位自称“不懂军事的文官”刚一到任,就做出一件违背军事常理的事,那就是“不仅不能放弃南满,反而应该守住南满”。

在与肖劲光、萧华、南满以及各省党政军负责人的谈话中,陈云一眼就点出了南满必然能够守住的命门所在,那就是国民党并非不可战胜,因为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了。

国共内战开始后,国民党集中精锐,从山海关一直打到了松花江,看起来似乎势如破竹。实际上,他们虽然占据了东北大多数大中城市,但却必须留兵驻守,无形中减少了敌军进攻的机动兵力。与此同时,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敌军中老兵减少、兵力不足、军队素质下降,其战斗力已经不能和初入东北时同日而云。

接着陈云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北撤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北撤应对追击,又要损失几千人;到了北满敌人全力攻打北满,又要损失几千人;等打回南满,我们还要损失几千人。这五个损失,加起来至少要损失1万人。实际要占我们部队人数的一半。你们算算,北撤还能保存实力吗?”

陈云形象地比喻道:

“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着北满取得,在南满留下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那就不得了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不得了。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关键。”

陈云深入浅出的分析,很快便折服了南满诸将。解放军不仅不会撤出南满,还会在敌人腹中大闹天宫,在长白山打红旗。

果不出陈云所料,杜聿明调集6个师的兵力,向我南满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进攻,企图将南满主力消灭或困在长白山地区,以实现其“先南后北”,铲除南满根据地,消除国军后顾之忧的图谋。

就在敌军准备进攻南满之时,对陈云计策心领神会的林彪也立即做出回应,即从北满调集兵力,越过松花江,发动了“一下江南”的战斗。北满和南满互相支援、互为犄角,让敌人首尾不得相顾,最终只得承认落败。

有了“一下江南、一保临江”的成功经验,东北解放军的战斗开始变得得心应手。南满根据地保持内线作战,不断歼灭落单的敌人;而林彪则不断从北满向南进军,攻城略地、威胁国民党军的后方。

经过108天的奋战,我军一共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歼敌4万多人。南满根据地不仅没有丢失,而且还大幅度地扩大了解放区。更为可喜的是,我军彻底打痛了国民党军,歼灭了大量机动兵力,从而让战争的主动权彻底易手。而国民党在东北的溃败,也就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开始了。

表面上,死守“孤悬之地”是兵家大忌。然而陈云却能脱离教条,从宏观和大战略上看问题。他清楚地看出,南满并非完全“孤悬”,因此北满会不遗余力地支援、策应,绝不会见死不救;与此同时,南满还临近北朝鲜,可以将机关人员、伤员这些影响我军机动的人员,从朝鲜撤往北满。而北满的人员和物资,也可以通过北朝鲜到达南满。

数十年后,在对越反击战的决策之中,陈云再次展现了他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

三、陈云的大局观

在一次会议中,陈云做了如下发言,苏联的士兵大多都驻扎在欧洲的边界,如果他们真的想要进攻中国的话,那必须要从欧洲调兵遣将,这不是几天就能做到的事情,这么大规模的动员,至少也得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和当年在南满根据地一样,陈云也一眼看透了苏联的命门。苏联人貌似强大,实际也犯了和当年国民党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战线拉得太长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危机”的持续进展以及越南战争的失败,美国的霸权地位迅速衰落。而苏联则趁着油价飙升的机会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国力,并在全世界范围向美国和西方发动攻势,出现了所谓“苏攻美守”的局面。

苏联不仅在欧洲继续保持着庞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还四处插手非洲、拉丁美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的事务。战线拉得太长了。

苏联争夺的重点在欧洲,在那里聚集了67%以上的步兵师以及武器。反观亚洲,苏联却仅仅只集中了33%的兵力。

苏联虽然在中苏蒙边境集结了重兵,号称百万之众,但实际上并没有齐装满员,大多都是架子师,总数不过67.5万。而我国在三北地区布置的兵力,多达200万人之多,在数量上对苏军具有绝对优势。要想战胜我军,苏联至少得聚集150万以上的兵力。

苏联之所以没有将如此多的兵力投送到远东,并非不想,而是力不能及——需要用兵的地方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太多。对于苏联来说,远东只是个次要方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才是战略的重点。

即使苏联想要聚集足够多的兵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苏联将兵力运输到远东,所能依靠的仅仅是那条脆弱、运力有限的西伯利亚铁路。大规模的动员兵力,怎么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我军若能快举快打,在一个月内实现惩罚越南的目标,苏联根本来不及反应。

陈云精妙的战略思想,让邓小平以及与会将帅们茅塞顿开。两面受敌固然是兵家大忌,但如果我们能打个时间差,就能化两面夹击于无形。

由此,邓小平一锤定音,决定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邓小平全盘分析了苏联在欧洲、中东、非洲、南亚以及中南半岛的行动策略。他认为,越南一旦控制了整个中南半岛,许多亚洲国家将失去庇护。而越南也将成为苏联进军印度洋的环球战略的一步棋。如果不及时教训越南,让他们整合了东南亚,我们所面临的局势将更加恶劣。

如今苏联战略中心在欧洲和北美,如果苏联贸然干涉越南战争,只能导致其在和美国的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苏联干涉的可能性并不高。

在东北、内蒙和新疆,我们都拥有雄厚的兵力,而且严阵以待。苏联若在如此宽大的正面发动进攻,恐怕会面临兵力不足的局面。

所以这一仗可以打,而且必须打。

在做出对越反击战的决定后,1979年1月27日,邓小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访美。不久之后,中国即对越南展开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而这一举措,让苏联误以为中国是在美国的首肯中发动了对越战争。为了避免陷入美国声东击西的陷阱,苏联果然在支援越南方面十分消极。除了口头上的谴责,却就是按兵不动、见死不救。可谓是“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在对越战争中,我军将时间严格限定一个月内。28天的时间里,我军连克老街、高平、谅山等重镇,歼敌4万余人,越南首都河内大门洞开。在我军的武功军威之下,越南“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迷梦正式破灭,印支联邦、支配东南亚的企图也就此偃旗息鼓。

在撤退途中,我军参战部队还回收了当年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破坏了越北地区的军政设施、公路、铁路、矿山,不仅给黎笋集团以沉重打击,更是让勃列日涅夫望洋兴叹,暴跳如雷。

从总体而言,陈云是一个政治家,而非军事指挥者。在军事中,他虽然不负责具体的指挥,却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政治大局观。在坚守南满根据地时,他敏锐地注意到南满对于北满以及国民党方面的意义,从而确立了死守南满的正确方针。

在对越反击战的决策阶段,陈云同样表现出了令人叹服的大局观。他的深邃目光,并不仅仅只集中于越南一地,而是面向了苏美争霸的整个世界大棋局。最终得出苏联绝不可能支援越南的正确结论。非单纯的军绝事干部所能拥有的。

陈云在决策防卫南满和对越反击虽然在时空上不同,但从本质上都是,都显示出他高一等的大局观和宽阔的视野,而这也非单纯的军绝事干部所能拥有的。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