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遊火起來了。
歸結原因核心原因是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重要原因是村裏美了,去看變化,去尋找村裏留下的鄉愁的意念促使;三是受疫情影響到村裏感受放鬆的自由感和安全感。

寫此文前,筆者編了個順口溜:

來中衛要看的四個村:北何灘,西鳴鐘,東莫樓,南永樂。(說明:南北長灘、長流水早已走熱不在此列)

說說東莫樓!

說起莫樓,故事太多太多,這裏僅說說莫家樓裏藏着的“兩館”。關於莫家樓的歷史、村的情況可以去度娘。

兩館:鄉村記憶館和王學義美術館。

鄉村記憶館:位於渡口村,屬莫樓體系!

網絡資料顯示該管建成於2019年8月。“記錄了渡口村作爲西北重要鹽運碼頭的歷史盛況,也收藏了村民曾使用過的農村生產生活用具,現已成爲村民們寄託鄉愁的一方精神空間。”

關於鄉村記憶館有人提煉總結:濃縮的歷史、文化中的故事、記憶中的鄉愁!

來看莫樓記憶館(又渡口村記憶館,筆者認爲稱莫樓記憶館更爲恰當些,自古渡口和莫樓是一個村),內容有血有肉,村史清晰明瞭,集傳承、教育、學習、瀏覽爲一體,此舉應該推廣弘揚。

在村史館的支持基礎下,莫樓村發展鄉村旅遊已有了很好的歷史文化基礎,這一步走在了前面。

一個疑問。今年7月,莫樓村舉辦以“又見莫家樓”爲主題相關的活動,前去圍觀的人很多,怎麼沒借此機會好好宣傳推廣一下“鄉村記憶館”呢,又怎麼沒有作爲一個亮點去挖掘報道呢。

試問,看到此文的你,是否知道莫樓“鄉村記憶館”?!

來說王學義美術館。

王學義美術館建於2022年1月,位於柔遠鎮莫樓村王學義老院子,面積500平方米。內容爲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寺觀壁畫傳承基地,展示作品包括近年來創作的中衛古建築、中衛農耕文化及寺觀壁畫資料。

請教過王老師,他的美術館,沒有過多正式的介紹,爲寫此文,王老師隨筆寫了以上以一段。

關於王學義,網上已經有很多的介紹。這裏主要要說兩點。

其一:王老師是莫樓人,年近八旬,從認識至今,老人一直在爲中衛文化“留根”,先後繪製了中衛古城畫、中衛文昌閣、中衛農耕圖、《中衛史話》等,他以畫的形式將部分中衛歷史再現,難能可貴!翻看中衛歷史,空白似乎太多,然而古人留下的遺蹟古蹟頗多,有情懷有責任的文化愛好者完全可以深入挖掘整理,讓一些燦爛再重現,別再“隱入塵煙”。

其二:王老師在莫樓村老院子建個人美術館,其用心良苦,情深意重,鄉愁濃厚。嚴格意義上說王老師已是城裏人,但這些年他爲家鄉莫樓做了很多的工作,從出莫樓小報到寫莫樓博客再到一篇一篇的美篇推文,無不透露着對家鄉的愛戀!更爲可喜人是,莫樓有多位如王老師一樣關心家鄉發展的“秀才”雅士,他們在默默地爲“又見莫家樓”出謀劃策,默默地盡着莫樓人的一份責任。

莫秀才農家大院、老莫家大盤雞等農家餐飲的營業,爲莫樓的鄉村旅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預想,不遠的將來,莫家樓昔日的輝煌將以很多形式慢慢呈現。

一家之言,不到之處請各方理解海涵,和平臺無關。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