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鷺網訊 (通訊員 蔡紫怡 張華楓 朱怡琴)7月26日,合肥工業大學學子赴福建省廈門市軍營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在軍營村高山雲境接待中心的安排下,跟隨軍營村製茶村民前往當地茶園開展采茶、製茶活動,全程活動在抖音平臺線上直播,帶領網友雲體驗肉桂茶從採摘到製成的全過程,領略軍營村豐富茶文化生活的一角。

謹記指示 生態致富

“種茶種果,也別忘了森林綠化。要做到山上戴帽,山下開發。”軍營村發展謹記指示,以生態理念爲指導思想,首先通過多種茶種果和種植柿子林保持水土不流失,完成生態脫貧。而後又興建茶廠保證茶葉銷售,同時堅持森林綠化和發展鄉村旅遊,做到生態致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綠化造林,緊抓生態文明建設。茶由此成爲了軍營村的閃亮名片。

圖爲1997年工作記錄。通訊員蔡紫怡攝

直播推廣茶文化,雲遊生態軍營鄉

下午2點,豔陽高照,三下鄉團隊正式開始了此次雲遊軍營村、直播茶文化活動。隊員們在村民茶師傅的帶領下前往當地茶園體驗採摘茶葉。過程中,茶師傅摘下嫩葉向隊員們展示採摘的動作要領和正確葉芽,告訴實踐隊員要採摘茶葉頂端嫩的部位,其中“兩葉一芽”是最爲常見和經典的,要把目光放在葉片小且容易採折的。

聽完師傅講解後,隊員們紛紛下田採摘,茶田底下枝條纏繞、寸步難行,茶葉似恆河沙數,摘之不盡。採茶期間隊員們還與茶師傅比起了賽,看誰採的茶葉又好又多。

在完成了茶葉採摘的任務後,隊員們乘車返回至師傅家。茶師傅將茶葉倒於兩個大竹匾在太陽底下萎凋,蒸發茶葉中的水分。十多分鐘後,將茶葉轉入屋內發酵,每隔十分鐘左右用手將其捧起翻轉一遍,發酵過程茶香鑽入鼻尖,清新醒神。

等待期間,茶師傅與團隊談起了製茶流程、茶葉分類、村內茶葉發展前景,還傳授了泡茶祕訣。大概發酵了半小時後,進行殺青流程,使用大炒鍋炒青。首先需要對大鍋進行預熱,接着下茶通過徒手翻炒,在師傅示範後,隊員們也親自嘗試了翻炒,鐵鍋溫度高,需時刻小心翻炒,避免茶葉炒焦。

下一步是揉捻,將茶葉像洗衣一般使勁搓洗,擠出茶汁。最後便是乾燥,師傅將揉碎後的茶葉置於鐵屜中乾燥烘乾,靜待半小時後,將茶葉取出用布揉成團後反覆壓制成型,再幹燥篩選即可成茶。茶成型後,茶師傅給團隊泡了一壺親手製成的茶,他笑着道:“味道還差點,要是發酵過夜會更好,但是也不錯。

”茶多了絲澀味,但回味甘甜,正如初出茅廬的青年真誠熱枕。

圖爲隊員採摘茶葉的圖片。通訊員張華楓攝

圖爲三下鄉團隊於茶葉發酵期間所拍攝的合照。通訊員張華楓攝

圖爲隊員在茶師傅指導下,用布壓制茶葉成型。通訊員張華楓攝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來,喝茶!”每走訪一戶人家,開頭不到三句,主人家必說道此話。喝茶是軍營村家家戶戶的習慣,也是村民的待客之道。茶葉發酵閒暇期間,茶師傅接受了三下鄉團隊的採訪。茶師傅行雲流水一套泡茶流程,沸水翻騰,洗杯換盞,茶葉碧綠,悶泡十秒,初心淨雜,茶湯涓流。

團隊隊員輕輕端起一碗香茶,茶香撲騰襲來,淺呡一口,沁人心脾,脣齒留甘。茶師傅說道:“茶,我們是天天喝,勞作前一杯,飯後還得來一盞,閒來無事也來一壺。”從與茶師傅的訪談中,隊員們得知,軍營村目前還只有少部分村民家裏有製茶機器,經過一整套流程最後大多將茶葉賣給相識的茶販,但是近些年來製茶的村民因爲各種原因減少了許多。師傅還說道:“現在不是茶葉豐收的季節,你們要是春天、秋天來,還沒進村,茶香就大老遠來接你們了。

”春茶醇厚、秋茶高香,即便是高山,也掩不住這慕名而來。茶,存在於每個村民的生活中,就像他們的人生態度,既不張揚也不消沉,清幽閒適是高山軍營的主旋律。

圖爲茶師傅接受採訪並請隊員喝茶,且採茶、製茶全程直播畫面。通訊員張華楓攝

此次採茶、製茶活動全程網絡直播,點贊量一度破萬,得到網友們的一致好評。合工大學子云直播帶領網友雲體驗採茶、製茶活動不僅展示了軍營村的高山茶業,而且傳播了相關茶文化,讓茶文化再次引起大衆關注,讓更多的人窺探到了高山軍營村的美麗一角;學子們在製成人生第一份茶的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茶知識,豐富了人生態度,受益良多。


本文轉自軍營村高山雲境旅遊網,轉載請標明出處。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