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川渝地区遭遇异常高温,川北地区一个多月没有起大作用的降雨,包谷歉收、稻谷减产,目前旱灾已经发展到大半个长江流域,而且还在持续发展,很多人对今年的收成担心不已。

干旱的池塘(图据Pixabay)

在我的老家四川东北部,形容一个人吃饭狼吞虎咽的时候有一句俗话:“你是1933年过来的哇?”今年艰难的形势,又让我想起爷爷婆婆常说的这句话,这也是我的爷爷婆婆那一辈人所经历苦难的真实写照。

据爷爷婆婆讲,从1932年冬到1933年夏的大半年里,川东北地区基本是滴雨未下,头年冬天种下的小麦,就阴浸处(有地下水或其他原因使土地潮湿的地方)的小麦生长了,其他地方颗粒无收,甚至芽都没发起来。爷爷婆婆一大家子在当时的何家山有好几亩田地,就仅仅收了一斗三升瘪麦子,收成不到正常年份的一成。

四川饥荒中煮树叶充饥的一家(图据网络)

持续的干旱,首先面对的就是吃水问题。1933年春起,何家山几口水井都干涸了,仅岩底下(地名)一口几百年的老井有细线样的小股水往外浸,一天舀不到两担水。劳力不好的就每家每户派一个人日夜守在井边,每人只能舀上半桶水,据说日夜有人守着睡觉的老井边都长跳蚤了!而那些家里劳力好的,就背着木桶到几十里外的东河背水吃,听说当时有个人背着大半桶水走到半路时背带断了,木桶在地上摔得稀烂,水也全部洒了,三十多岁的汉子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1933年的庄稼歉收加上连年的兵灾,老百姓吃饭一下就成了问题,而当时的军阀只顾搜刮民脂民膏,完全不存老百姓死活。粮食吃完吃野菜,野菜吃完吃树皮,树皮吃完吃白善泥(观音土),野菜树皮还将就,白善泥吃了不消化,肚子胀得大如鼓却拉不出来,最后在哀嚎中痛苦死去。很多地方都传出了“易子而食”的人间惨事,“有个人在五凤观山梁上烤了一个娃儿吃,吓人啊,吃了人后他的眼睛都是红的!”婆婆每每讲起这些事情都会掉眼泪。

来之不易的粮食(图据Pixabay)

爷爷婆婆生于上世纪二十个年代,经历过三十年代的四川战乱、1933年的旱灾和地震、1936年到1937年的旱灾,解放后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的问题成了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因素。如今,爷爷婆婆已过世多年,虽然他们后半辈子不再为衣食发愁,但他们那些年经历的苦难,让他们后半生在面对好的生活时也异常的节约。

所以,看到老人节约时,请一定要理解他们,因为他们经历过你难以想象的苦难!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