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小事,但生死是第一大事。繁衍是刻在所有種族基因裏最重要的事情,人類作爲智慧生命,對待新生命的降臨往往是慎之又慎的。而死亡作爲生命的終點,同樣需要慎重對待,因此喪葬文化不約而同誕生在全世界所有不同人種之間。即使文明間有着深海與高山的阻隔,但對於喪葬的重視,是每一個文明的共同點。

  中國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文化上面有着輝煌且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至始至終同根同源,中間不曾有過任何間斷。喪葬文化作爲中國古老的習俗之一,同樣隨着歷史一代代被傳承下來。不論是在偏遠山區,還是在現代都市,喪葬文化都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有許多被人們熟知的喪葬習俗影響着人們日常行爲,也有一些約定成俗的習慣讓人不解。比如,在人死亡之後,其隨身物品要進行燒燬處理,但是有兩樣東西卻不能夠被毀掉,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點,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生命的終結儀式之上,所有人都是嚴肅的,他們嚴格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標準結構進行整個喪葬過程。整個傳統儀式持續時間長,大多數是一週到半個月左右,最正統的流程有十個,分別爲:爲死者整理儀容,沐浴更衣;請陰陽先生;報喪;“過三天”;盜墓與守墓;迎客;開追悼會;出殯;下葬;“過頭七”。整套過程繁瑣複雜,有的家庭條件不夠,就會將過程簡化,只走重要的幾個步驟。

  整個入葬儀式進行完畢後,死者的家人就要開始處理死者遺留下來的身後事了。這時候,去世的親人留下來的大量的物品就成急需處理的重要事項。對於他們留下來的衣物和日常用品,大多數人都是選擇了將其燒燬,主要原因是這些衣物上存在有死者生前所染的病菌,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

  那可能有人會疑惑,爲什麼不將這些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後捐贈給需要的人呢?首先,一般個人對物品進行消毒處理是不專業的,他們可能消毒的不徹底導致後來使用這些物品的人感染上疾病,這造成的後果影響很大,一般人不願意承擔風險。其次,我國流傳的喪葬文化中通常認爲死者的衣物帶有“晦氣”,會使人倒黴,活着的人容易被衝撞到,產生各種不好的後果。所以,對於死者的物品,通常都是燒燬,這樣既可以處理病菌,又可以去除晦氣。但是有兩樣物品不在其列,第一樣指的就是牀。

  牀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作爲大物件的牀可以稱得上是家裏最貴重的傢俱了。在普通的人家裏,屋子裏的傢俱也差不多隻有牀、櫃子和桌子這幾樣,這些都是需要去找木匠花錢定做的。一些動手能力強的人可以自己做櫃子和桌子之類的小物件,可是對於牀這種大的傢俱就無能爲力了。所以,一般家庭裏的牀會一代代傳給後代繼續使用。

  在富裕的家庭裏,牀就不僅僅是用來睡覺的工具了,他們會在牀上雕刻精緻的浮雕,用上好的木頭,請昂貴的木匠師傅,所花費的錢財可不是一筆小的支出。這樣精心做出來的牀,不僅僅要和房屋適配,也要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這樣花費衆多人力物力造出來的牀,已經算得上是一件工藝品,即使是不缺錢財大戶人家,也捨不得輕易處理。所以他們在親人去世後,會將牀放在戶外進行暴曬,然後再放回屋子裏留給下一個主人使用。

  第二樣不能燒的東西則指的是死者的收藏品。收藏品一般指的是金銀財寶之類的財產和古玩字畫等藝術品,通常是富貴人家的標配,他們將這些東西作爲財富收藏,也用來彰顯自己的品味和地位。但即使是貧窮的人家,也會有一兩樣壓箱底的貴重物品,這些東西是整個家庭的財富,當然不可能隨着親人的離去而被燒燬。

  有的家族在特別重要的人去世的時候,會將一些貴重的收藏品作爲隨葬品放入死者的棺槨裏,但也不會全部放進去,一般放入的都是死者生前所愛的物品。據說,唐太宗就將身前最愛的《蘭亭集序》的原本放入了自己的陵墓。對於帝王及皇族來說,他們可以隨意地將大量的貴重物品隨葬,甚至在古代還有將活人隨葬的陋習,比如帝王死後,他會下令讓自己最喜愛的妃子也隨之殉葬。

  所以自古以來盜墓賊都是一個神祕的職業,他們靠挖掘墓地裏的隨葬品爲生。帝王的陵墓隨着朝代的更替漸漸地消失在歷史的記載裏,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奇聞軼事,成爲作者筆下的靈感源泉。死者的收藏品不僅僅對於家族來說是重要的財富,其實對於國家來說也是珍貴的歷史寶藏,這些東西流傳到現在,其藝術價值遠遠高於其本身作爲錢財的價值。秦始皇陵的隨葬品兵馬俑,就成爲了一件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甚至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中國人重視死亡,賦予喪葬儀式濃厚的文化色彩和美學意味,其過程之複雜講究,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人們通過儀式來表達敬畏,傳達“孝”文化的內涵,沖淡了死亡造成的憂慮與恐懼,形成了哀而不傷的喪葬氛圍,顯示出了中國文化“禮”的秩序感。

  但死亡永遠都使人類恐懼,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在生命之上。古代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現代醫學苦苦鑽研生命的真諦,即使是被癌症折磨得只剩一口氣的人,也絕不甘心放棄自己的生命。從容的面對死亡,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死亡是每個生命必將經歷的過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世界的法則。人固然逃不出生與死的循環,可人性的光彩卻絕不僅僅侷限在這裏。有的人爲了理想可以坦然面對死亡,他們用生命創造的價值,是世俗所不能衡量的。人固有一死,重於泰山或者輕於鴻毛,都在於個人的選擇。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