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已經成爲短視頻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據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抖音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平臺60歲以上的創作者累計發佈超過6億條視頻,內容類型包括風采展示、親子互動、創意特效、風景美食和動植物養護等,獲贊超過4億次,視頻獲贊、評論量和分享量均高於年輕人。

換句話說,你爸媽拍的短視頻,獲贊可能比你多。

短視頻在銀髮族當中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老年人的休閒生活、加強中老年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抖音在去年8月聯合發佈的《中老年人短視頻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提到,短視頻爲當代老人獲取知識、社交娛樂、展示自我提供了新工具,加強了老年人的社會連接,增進了老年人在推出勞動力市場後的社會適應和社會參與。

在使用短視頻的銀髮族中,又陸續誕生了一批銀髮網紅,他們或是分享趣味日常、或是古風變裝、或是才藝展示,吸引了一大批不同年齡段的粉絲羣體,展示當代中老年人的精神面貌,體驗別樣晚年生活。

重陽節到來之際,時代週報記者採訪了幾位不同領域的銀髮網紅,聽他們聊聊走紅的經歷和心理路程。

時尚奶奶團:1000多人,演繹“優雅地變老”

當年輕人還在爲新長出的一絲細紋、幾根白髮感到焦慮時,一羣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奶奶穿着高跟鞋、塗着口紅,在聚光燈和鏡頭下自信地展現風采。

這是她們回答“如何優雅地變老”的答案。

2019年6月,來自國內不同城市的中老年女性自發成立時尚奶奶團,在短視頻平臺分享走秀、變裝、生活情景短片等。視頻中的她們造型時尚、氣質優雅,結合情境娓娓道來生活的道理和智慧,引發廣大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截至目前,時尚奶奶團成員達1000多人,平臺上擁有400多萬粉絲,單個視頻最高點贊量達285.2萬次。有網友在視頻下評論,“變老也是一件很美麗事情”,並直言這正是自己期待的老年狀態。

林繡文是時尚奶奶團的一員。她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妥妥的“工科生”,讀書時學的是市政工程,跑了幾十年市政設施的設計、施工、維修和養護,後來回到市政系統做科研,在當時男性爲主體的領域發揮女性力量。

工作上是一個常年跋山涉水、日曬雨淋的女漢子,但她一直有顆愛美的心,喜歡拍照、跳舞、穿裙子,衣櫃裏擺放的裙子有四季款式,不論春夏或是秋冬,總能找到一件合適的。

雖年過八旬,林繡文長期堅持形體操練,保持閱讀習慣,喜歡旅遊、聽音樂、看展覽和接觸新事物,網絡購物、社交平臺、潮流時裝等一樣沒落下。

自打年初在手機上看到時尚奶奶團的演出視頻後,她很快來了興趣,便聯繫上海當地的團隊負責人。“我今年86歲,能加入你們嗎?”林繡文還記得,這是她撥通電話問的第一個問題,電話那頭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也就成了團隊中最年長的成員。

但她表現出超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在團隊訓練不到半年,她已經學會自己描畫各種妝容,從零基礎開始學走秀,穿着6公分的高跟鞋,一站就是一個下午,開啓了很多人生“第一次”。

“在這裏做了很多以前想做而沒有機會做的事情。”林繡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加入時尚奶奶團以後,她結識一羣同樣愛美、愛生活的朋友,大家一起訓練、演出、精心打扮,還去網紅景點打卡,晚年生活也變得更加熱鬧和充實。

時尚奶奶團身着旗袍出遊(左二爲盧小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62歲的盧小潔更早加入時尚奶奶團。盧小潔是個愛拼搏的人,過去幾十年拼事業,這兩年稍微閒下來,開始琢磨怎樣把老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看到時尚奶奶團以後,她認定了自己的新方向。

“時尚與美的背後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盧小潔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時尚奶奶團不僅給團隊中老年女性記錄美和展示美的平臺,也以此爲出發點,讓更多中老年女性看到,晚年生活可以有各種打開方式,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美,也以此更新年輕人對晚年生活的認識,發現變老也會是一件美麗而有趣的事情。

直到現在,盧小潔依然每天堅持做仰臥起坐100多個,保持運動步數每天破6000,以保持良好的體態和健康的身體。用她的話說,身體是本錢,照顧好自己,可以讓孩子放心,還可以讓自己充滿能量創造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

阿木爺爺:敲敲打打,把老祖宗的手藝敲火了

一根木頭,敲敲打打,巧妙拼接,就能變成一件件精巧的魯班凳、泡泡機、榫卯消防車......在短視頻平臺上傳做木工活的視頻後,阿木爺爺突然火了。

截至目前,阿木爺爺的粉絲多達300多萬,獲贊超過1200萬次,單個視頻最高獲贊達118.8萬次,許多網友留言讚歎他的工匠精神和榫卯技術,還有網友想來學習這門手藝。不僅如此,還有外國網友驚歎,“又見識到中國功夫”。

阿木爺爺在製作魯班凳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阿木爺爺今年65歲,本名王德文,山東聊城人,從16歲開始接觸木工活,承接着山東老家方圓幾里的木工活,一干就是大半輩子。

2017年,王德文從山東前往廣西梧州和兒孫輩一起生活,一大家子雖然熱鬧,但在北方生活了大半輩子,老人家還是嘴裏惦記着家裏的麪食,手裏惦記着木工活。於是重拾自己的木匠工作,兒子看到後就拍成視頻上傳到網絡,沒想到一下子火了。

自己火了。這事是他聽兒子說,自己做木工的視頻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國內外的網民都在看。就連山東老家的親友也給他打來電話,說他成了當地的名人。家裏那個年幼的孫子,還會帶着三五好友來家中,一探網紅爺爺做的各式玩具。

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王德文感到意外和驚喜。“敲敲打打一輩子,覺得這是再普通不過的手藝,沒想到這麼受大家的關注和歡迎,身邊很多人說我火了,其實是咱們老祖宗的手藝火了!”

榫卯技術是中華流傳了幾千年的手藝,不用一顆鐵釘、一滴膠水,就能打造精美的物件、結實的傢俱甚至房屋、橋樑,如今隨着現代工藝的發展,傢俱製造新材料逐漸取代木製傢俱,市場對人工打造的傢俱需求變小,民間的木匠羣體少了,真正願意傳承或學習木工技藝的年輕人並不多見。

有網友在視頻下留言,想進一步瞭解榫卯結構的原理,王德文就專門用一根斷開的圓木,拍下整個畫圖、切割、拼接和打磨的過程,通過最基礎的結構讓網友理解其中原理。

這也是王德文視頻的特色之一。比起展示從木材到成品的反差,他更注重每一個製作的細節,給網友展示木匠的基本功,猶如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傅在手把手指導剛入門的小徒弟。

如今,王德文覺得自己當上“網紅”後,肩上又多了幾分責任:通過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網友看看什麼是木工活,感受這門老手藝的魅力,從而推動木工手藝和工匠精神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承和發展。

回到山東老家的他在照顧孫子、養雞養鴨,打理院裏的花草,也繼續製作木製物件或者改造陳舊的傢俱,由兒子拍攝發佈到網上。

短視頻時代,流量並不穩定,有的視頻發佈後獲贊百萬,有的則三五百人關注點贊,但在王德文看來,只要有人喜歡這門老手藝,他就有興致一直做下去。

現在,他偶爾也會接到老鄉們的傢俱訂單。“有人還是喜歡手工木製傢俱的質感和結實屬性。”王德文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漢服奶奶:京劇演員,闖入年輕人的漢服圈

有服裝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漢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服裝藝術史的璀璨明珠。

2019年,在配合學生客串拍攝一組身着漢服的視頻後,彼時75歲的劉維秀憑藉氣質出衆的古裝造型意外走紅網絡,頭髮花白、面色紅潤、一顰一笑頗具古典韻味,讓她在以年輕人爲主力軍的漢服圈備受關注,被許多網友親切地稱爲“漢服奶奶”。

後在學生的鼓勵下,劉維秀又陸續參加多地的漢服活動,加入長沙當地的漢服團隊,在團隊協助下開設的個人賬號“漢服奶奶”,吸引了一衆粉絲。

“漢服奶奶”賬號作品目前由所在團隊負責運營,主要拍攝記錄劉維秀參加各類漢服活動的精彩瞬間,雖然視頻的製作和發佈由團隊負責,但每條視頻下面的評論都是劉維秀來回復。

在劉維秀近日發佈的短視頻中,她身着各式漢服分別在長沙火車站、都正街、杜甫江閣、嶽麓書院等地拍攝,不僅詮釋了漢服之美,也展示了當地蓬勃發展的景象。有網友在底下評論,“看着奶奶身着漢服在各個標誌性建築下盡情舞蹈,就看到了國泰民安、國富民強。”還有網友直言,看了奶奶的視頻後想馬上動身去長沙遊玩了。

短視頻裏,配合着服飾的變化,劉維秀時而溫婉細膩,時而端莊大氣,不僅通過漢服展示傳統手工藝的變遷和進步,還演繹着每套漢服背後的時代和故事;視頻之外,她總是面色紅潤、笑臉盈盈,給人慈祥和親切之感。

劉維秀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自己退休以前是一名京劇演員,讓更多人關注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她的心願,如今的她雖然脫下戲服,但意外接觸了漢服,“作品和個人被大家喜歡和認可,我的心裏很開心,不過更讓我開心的,是通過短視頻和漢服奶奶這個身份,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傳播我們的漢服文化。”

目前,劉維秀每個月都會參加一到兩次漢服活動,每次活動前一個月,她便開始和團隊成員討論服裝設計、化妝、道具和佈景,接着開始進行表演練習。

劉維秀說,唱了大半輩子的京劇,雖然退休20多年,但她每天保持戲曲練習,壓腿、走腳步、跑圓場,不僅是爲了鍛鍊身體,也是爲了那份割捨不下的情懷。和一羣年輕人一起,穿上漢服,弘揚傳統文化,她不僅找到了重回舞臺的感覺,還有了全新的晚年生活體驗。

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今年8月,58歲的黃大媽在脫口秀大會上一舉成名,讓大家看到脫口秀也可以屬於中老年人;今年3月,長沙嶽麓區76歲的“共享奶奶”退休後連續10年做公益,爲轄區數百名孩子解決喫飯、休息問題;去年10月,成都67歲的徐大爺在家練出八塊腹肌,引發媒體關注......

中老年人不再是“廣場舞”和“打麻將”的代名詞,他們的生活也不再只是停留家裏和菜市場兩點一線,而是逐漸變得更多樣、更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