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謝蓮)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Alain Aspect、美國科學家John F. Clauser和奧地利科學家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在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一個獎項。從1901年至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過115次,其中47次授予單一獲獎者,32次由兩位獲獎者分享,36次由三位獲獎者分享。

截至2021年,共有219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其中,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是唯一曾在1956年和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這意味着共有218人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勞倫斯·布拉格,他1915年和父親亨利·布拉格共同獲獎時年僅25歲。最年長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亞瑟·阿斯金,他2018年獲獎時已96歲。

在諾貝爾六大獎項中,物理學獎是女性獲獎人次第二少的獎項,只多於僅有2名女性獲獎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截至2021年,共有4名女性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瑪麗·居里(1903年獲獎,19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瑪麗亞·梅耶(1963年獲獎)、唐娜·斯特里克蘭(2018年獲獎)、安德烈婭·蓋茲(2020年獲獎)。

據人民網報道,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集中四個領域: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及光物理。但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給了氣候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以表彰其在“地球氣候建模、量化氣候變化以及對全球變暖的可靠預測”方面的貢獻;喬治·帕裏西(Giorgio Parisi)因“在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發現了無序和漲落的相互作用”同獲當年獎項。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