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博動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動醫療”)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 向A股發起IPO衝刺。

在博動醫療衝擊IPO的背後,站着是上海交通大學兩位學霸劉冰和塗聖賢,兩人是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同班同學。上海交通大學有“東方麻省理工”之稱,以硬核科技創業及較高的創業成功率而知名,從上交大走出的兩位校友也沒有讓母校失望,博動醫療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爲全球心血管精準診斷行業的先驅者及領跑人,具有改寫全球冠脈介入手術臨牀指南的潛力,相繼拿到高瓴、高盛中國、飛利浦(中國)及上海科創投(集團)等的投資。

不過,博動醫療的IPO之旅也是一波三折,輔導備案文件顯示,2022 年 2 月博動醫療曾赴港遞交招股書,公司考慮香港市場持續低迷,暫停香港上市。目前在港交所在香港上市材料“失效”,不知本次IPO能否順利敲響A股市場的大門?

兩同學合作創業

博動醫療創始人劉冰選擇進入心血管行業創業與其父親有很大的關聯,在高考那年,劉冰的父親突然地心臟猝死給劉冰帶來很大的打擊,面對這個突然的變故,劉冰一直不能釋懷,萌生了進入心血管行業的想法。

於是2008年劉冰在交大取得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後,劉冰去了美敦力從事心血管產品的市場營銷和管理工作,離職後劉冰繼續深入心臟行業,開始創業歷程。

在創新初期,劉冰和團隊能做到的技術突破有限,步伐無法邁大,而之所以能創立博動,離不開老同學的幫助。

塗聖賢教授是劉冰的同班同學,畢業後塗聖賢則去荷蘭留學從事心血管流體力學方面的技術研究。2014年,塗聖賢回母校任教,其發明的QFR技術的實驗室模型技術也在這一年橫空出世。

畢業7年之後,兩位老同學又聚到了一起,共同成立了博動醫療。兩人一個懂技術一個懂市場,堪稱王牌組合,這也讓博動醫療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再加上二人的學術背景,爲博動醫療帶來了很多專業科研團隊的支持,不僅和上交大成立了聯合實驗室,還和牛津大學、奧胡思大學、日本岐阜心臟中心、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都有合作。

在創業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不少困難。好在團隊肯喫苦,踏踏實實做研究,終於拿出了充分且過硬的臨牀證據。

2016年3月,中國心臟介入大會(CIT)大會上,鑑於其在診斷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生理學狹窄方面具有較高的診斷精度,博動醫療研發的QFR技術一經亮相就大獲好評。

隨後,博動原創QFR技術將被寫入2019年歐洲介入治療學會教材,將成爲歐洲心臟學會的常規培訓教材,爲全球心臟介入醫生和學者提供臨牀參考工具。

由於博動醫療使用的是新技術,也不是進口替代,很多投資人無法對此進行定位和考量。但是創始人優秀的教育背景就像是一塊“敲門磚”,讓博動醫療在對外融資方面佔據優勢。

從《招股書》可以看到,博動醫療目前共經歷了5輪融資,分別在2017年11月、2018年4月、2019年8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8月。其中,2021年8月的C輪融資由老股東高瓴創投和戰略投資方飛利浦聯合領投,高盛資產管理、博裕資本參與共同領投,領道資本、老股東博行資本等跟投,共獲得融資金額約6.47億元。

顛覆技術

QFR技術是什麼?

QFR其實是一種心腦血管疾病精準檢測技術。

用博動醫療董事長劉冰接受媒體專訪時的話來介紹,在診斷冠心病時,較爲常見的診斷方式是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俗稱“做造影”;在治療冠心病時,較爲常見的治療方案爲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俗稱“放支架”。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患者是醫生通過用肉眼看造影圖像上的狹窄程度確定是否需要放支架,但是這樣的診斷存在較大侷限性,往往存在一定的誤診率,只有極少數患者接受了精準診斷。

事實上,在這個領域,對於心肌缺血是否嚴重,早就有一個金標準,就是FFR(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通過測量冠狀動脈狹窄處的壓力差,來確定狹窄阻礙血液供應至心肌的程度。

但是,傳統FFR檢測是利用血管擴張劑誘發微血管循環最大程度充血,再用壓力導絲從患者動脈介入測量,這種壓力導絲市場被雅培和飛利浦壟斷,價格高昂,在中國使用FFR檢測的醫院也很少。

博動醫療發明的QFR技術,是對FFR的技術創新,只需要對同一血管,拍着兩張角度差大於25度的影像,採用一定算法,可以重建出整條血管的三維模型,再結合流體力學方法就能計算FFR值,

不需要將導絲檢測放到人體內,省去了壓力導絲耗材,這不但能降低對患者的傷害,又減少了患者的花費。

而且測量又快又準,FFR值一般能在影像檢測後幾分鐘內算完,不像過去一次完整的FFR導絲檢測約45-60分鐘,之後還需要1-2天留院觀察,同時將冠心病的診斷精度從59.6%大幅提升至92.7%,另外,還可以在支架植入前精準模擬手術後的效果,幫助醫生更全面地制定醫療決策。

目前,博動醫療已經成功將技術落地,它自主開發了含有11款產品及在研產品的綜合協同性產品組合,其中五款已在中國或歐盟或同時在這兩地批准商業化,其中核心產品——QFR定量血流分數檢測儀,是中國原創、國際首創、首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國產FFR產品。

這些產品也帶來了上億收入,2020年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前9個月,博動醫療的毛利分別爲2940萬元、710萬元及4460萬元,毛利率分別爲90.5%、86%及 89.1%。

2020年-2021年Q3,博動醫療的收入爲3.25億和5.01億,2021年前三個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08%,收入增長迅速。

2020年,博動醫療實現營業收入3251.3萬元,2021年1-9月實現收入5006.5萬元,同比增長507.73%。

不過,對於一個新興的行業,商業化依然處於探索期間,目前這些收入還不能夠覆蓋一家醫藥公司的成本。2020年及2021年1-9月,博動醫療的淨虧損分別爲93.4萬元、2.04億元。

上交大醫學院正跑出越來越多IPO

近年來,醫療大健康領域IPO熱潮噴湧,其中許多醫療大健康的企業均來自上海交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即將上市的交大系企業還有11家,分別爲聯合水務、弈柯萊生物、治臻新能源、億咖通、天境生物、驕成機電、樹根互聯、小影科技、思必馳、創米小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是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醫學院校,ESI最新引文量排行榜(2022年5月),醫學相關8個學科均躋身全球前1%學科,臨牀醫學(全國第1)等4個學科進入前1‰學科。

交大培養了一個個學術大牛,開始從實驗室奔赴創業一線,包括我國醫療影像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聯影醫療聯合創始人、總裁張強,是美國凱斯西部儲備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在上海交大從本科讀到碩士,曾於上海交通大學任教三年。

還有微創醫療機器人董事長孫洪斌、微創腦科學總裁謝至永均畢業於上海交大,玄宇醫療創始人陳樹國本碩均就讀於上海交大,研究單孔手術機器人術銳創始人徐凱也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潤邁德醫療聯合創始人霍雲龍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學力學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涉及的領域覆蓋很廣,有血管介入、電生理、數字醫療、分子診斷、影像、AI醫療、血液淨化等。

除了本身實力過硬,上交大能出現這麼多創業教授,主要還是因爲時代的機遇。在港交所大刀闊斧改革後,允許未盈利生物技術公司上市,同時在科創板建立的支持下,爲資本投資生物醫藥賽道建立良好的退出渠道,VC們則開始瘋搶教授、科學家,給這個高風險、高投入的行業帶來必不可少的支持。

資本的支持使得擁抱產業的教授、科學家,得以藉助資本的力量將源自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轉化。對於他們個人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財富躍升機會。

毫無疑問,技術創業者們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搞科研並非註定清貧,在硬科技的大背景下,他們也能夠通過創業賺大錢。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