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果曾經推出過許多非常經典的水果品種,例如,紅富士蘋果、巨峯葡萄、陽豐甜柿、春見柑橘......

但這些經典的水果品種大多數都是上一個世紀選育出來的。

在最近的這些年裏,日本在水果育種上雖然炒作出來的新品種非常多,但能稱得上“經典品種”的日本水果,寥寥可數。

不得不承認,日本水果的育種能力的確非常強大。可從這些年日本水果推出的新品種來看,日本水果的育種好像也陷入了一個“死衚衕”,一直走不出來了。

水果的糖度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在賣水果時,都喜歡炫耀自己種出來的水果的“糖度有多高。”

不過,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水果的糖度是如何定義的?

我們大多數時候用水果測糖儀測量的所謂的水果糖度,基本上都不是水果精準的含糖量,而是水果中能溶於水的固態物質。水果裏的糖、有機酸等物質都被“測”了進去。

所以,一個水果糖度高,不一定代表它非常甜。兩者之間不是完全成正比關係。

但在一般情況下,不同種類的水果糖度高普遍偏甜。

像檸檬的糖度大約在2-9,荔枝的糖度大約在15-20,0-10糖度的水果普遍喫起來不會甜,15-18糖度的水果喫起來是比較甜的。(前提是水果中的糖酸比處於一個合理區間,如果水果成熟度不夠,含酸量過大,這個時候測糖度就很可能失去了指標意義。)

日本水果的這個“死衚衕”就與糖度有關。

日本水果陷入“高糖度死衚衕”

日本目前在追求農產品糖度上,已經近乎“瘋狂”了。不僅僅在水果上過分追求高糖度,而且連蔬菜也不放過了。日本在選育蔬菜品種的時候,也把糖度當成了一個品種的重要選育指標,希望能選育出更加“甜”的蔬菜。

可以說,日本農產品正在向着一條“只要甜不死,就往死裏甜”的道路前進。

舉個例子,大多數水果能有16-18的糖度都是非常高的糖度了,如果有機酸含量不高的話,這個糖度下的水果喫起來是非常甜的。

過去的一些老品種,糖度要求普遍不是太高,像紅富士蘋果的糖度要求是13,紅富士蘋果如果有13的糖度的話,就可以算是合格的高品質紅富士蘋果了。

可如今,日本的水果糖度正在越來越內卷,日本水果對水果糖度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選育出來的新水果品種大多數也是高糖度水果。

像這兩年在我國比較火的陽光玫瑰葡萄,如果按日本水果的標準來說,陽光玫瑰葡萄的糖度要在20以上才能合格。而像老品種巨峯葡萄的糖度最高要求只在16-18。(糖度的上限是由品種決定的,一個高糖度的品種如果種植技術“偏差不太大”,種出來一般就會糖度非常高。當然種植環境和技術越好,種出來的水果糖度可能會越高。)

低糖度水果受到“鄙視”

在日本水果對於高糖度的極致要求下,低糖度水果在日本水果裏一直是受到“鄙視”的。

如果選育出來一個水果品種,它的糖度只有13,在過去可能能算上是一個優質品種,但在如今的日本水果裏,糖度13的水果只能說是“普通”。

能被日本炒作出天價的水果,大多數也都是糖度在20以上的水果。比如炒作非常成功的“浪漫紅寶石葡萄”、“宮崎芒果”、“夕張甜瓜”等水果,這些奢侈的日本水果大多數都被要求有20以上的甜度。

再拿日本的蘋果新品種來說,蘋果按理來說不需要太甜,所以紅富士蘋果13的糖度就已經算是合格的優質富士蘋果了。但日本推出的新品種蘋果“千雪蘋果”,對它糖度要求是15-18,這個幾乎是在追求蘋果的極致糖度了。

日本水果追求糖度,主要是追求水果的甜度。他們認爲甜度越高的水果越受市場歡迎,他們正在向着純甜水果的育種方向一路直行。

純甜水果一定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嗎?

不少人“狹隘”的以爲,水果越甜越好喫。這個情況在日本很嚴重,在我國也有不少人這麼認爲。

當然,消費者這樣認爲是可以的。但作爲育種者、種植者要比較清醒地認識到,水果可不一定是越甜越好喫。

如果越甜越好喫的話,那釋迦果早就把其它水果都取代掉了;如果越甜越好喫的話,那喫水果的時候,乾脆拌着白糖喫豈不是所有水果都成了“人間美味”了?

水果好喫與否,不能僅僅用糖度指標來衡量,水果要喫的是水果味兒。

水果味兒看似是一個“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東西,但幾乎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喫出來。

像不少人喫蘋果時,你問他“這個蘋果喫得甜嗎?”他可能有時候會說一句這樣的評價“甜就是甜,就是沒有以前那種蘋果味了。”

再比如,像今年就有不少消費者也在吐槽大火的陽光玫瑰葡萄,他們認爲陽光玫瑰葡萄除了“甜的齁嗓子”外,一點葡萄味道兒也沒有。

實際上,任何一個水果都不應該是“純甜”的,水果應該是“複合味道”的。

甜可以是一個主味道,但甜不能太過強勢,太強勢了的甜味就會掩蓋水果的其它味型,導致水果變得沒有原本自然的“水果味兒”了。

甜酸香澀苦等多種味型融合出來的複合味道,纔是一個水果的核心味型。

一味地追求純甜水果,會有什麼後果呢?

可能剛剛開始消費者第一次喫這個水果,會“驚爲天人”;但第二次喫的時候,就會“墜落凡塵”;第三次喫就會慢慢覺得不過如此;第四次、第五次喫就會讓人覺得“甜得發膩”.......等次數多了,就可能再也不想喫這個水果了。

說白了,單一味型的純甜水果,只能少量地喫,大量喫是喫不久的。

所以,純甜水果只是一上來能吸引住消費者的味蕾,但持續性非常差,算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水果育種方向。

日本水果是否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日本水果的新品種的“糖度”如今普遍要求都要在15以上了。

如果繼續過分地去追求糖度,未來日本水果新品種的糖度將會“一山要比一山高”,日本水果的糖度也會變得越來越誇張。

這在水果新品種的選育上,並非是一個正確的道路。

但像日本這樣擅於炒作的水果種植模式,一個新品種推出來,糖度是最容易拿出來進行測量的客觀數值,也往往最容易“忽悠”住大多數消費者。

在這樣的炒作模式下,日本水果哪怕知道高糖度水果的缺陷,可能也不會停止或者改善這個育種方向。

畢竟,能找個理由讓水果溢價纔是硬道理,至於過分追求糖度到底對不對,那相對來說說,都是小事兒了。

對於我國來說,這些年關於水果糖度的追求,在種植者間也越來越成了一種潮流,估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日本水果的影響。日本製造的水果糖度儀在我國也賣得非常火,不少專業的或者非專業的人士,都習慣拿個糖度儀對着水果測一測,看看糖度高低。

有些水果糖度測出來都遠遠高於這個水果品種的上限了,高得有點兒讓人“看不懂”。

比較好的情況是,我國不少水果的糖度雖然高得嚇人,但喫起來並非那麼甜。可能是由於採摘時間的問題,導致酸度的積累過多,從而測出來的糖度“水分”比較大。

最後,關於高糖度的純甜水果,你怎麼看呢?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