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妈做的那个卷子,才考了90分,勉强及格。舒张压多少?电子健康卡怎么领?这些都是昨天刚检查过的知识点……别说还有70分的,不要跟差的比,要比就跟最好的比。”

近日,广州一老年大学开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由子女作为老年学员的家长代表出席。会上,老年学员被安排做了一场随堂健康检测。

以上发言,正是来自一位90后“家长”,她对妈妈的成绩还不满意。

2022年,“鸡娃”仿佛已经是过去式。然而,始料未及的是,90后开始疯狂反向鸡爸妈。

鸡娃的父母,希望娃有实力和别人家的孩子竞争,最终能在独木桥上甩掉千军万马。但90后子女疯狂鸡爸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和自己的健康赛跑。

正因此,健康管理这份随堂检测,只有满分才合格。而且不止父母在做,子女更要做。

最操心的事儿

今年8月中旬,艾媒咨询发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为14.2%,老年抚养比为21.1%,也就是说,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21名老年人。这个数字还在升高。

没错,和小孩一样,老人也需要抚养。当下的90后, 可能不仅要准备学习如何当一名新手爸妈,还得把注意力分一些给爸妈。照护他们的核心任务其实主要有一个,管理好爸妈的健康。

然而这个命题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经常分身乏术的独生子女,压力更大。

豆瓣上有个8万多人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常年活跃。[知识类]、[求助],是组内的两个常设栏目,各种老年常见病、看病知识又成了栏目里的常见内容。

固执己见,死活不愿意去就医的爸妈、远在异地又鞭长莫及的子女、复杂繁琐的手续和漫长而又反复的治疗过程……健康预警,比白发更早地让子女意识到,父母正在老去。

北大研究团队的一项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29%的调查对象称自身健康状况较差或很差,79%的调查对象已确诊至少患有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36%的调查对象面临较高抑郁风险”。

以上每一个关键词都意味着,老人的健康管理是长期而反复的,他们的每一个日常都可能和医疗发生交集。而很多时候,子女成了他们最理想的求助对象。

去哪个医院、不知道挂哪个科的号、检查结果怎么弄、什么时候以及找谁复查……接踵而来的医疗问题涌向老人,也顺势抛给了接近或刚迈入而立之年的90后。看病,是一门需要花大力气学习的学问,而且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持久战。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子女与父母异地分居成为常态。一个非常现实的两难困境摆在年轻人的眼前,追求个人实现还是回家就近照顾父母?落到现实状况中,做出哪个抉择都没想象得那么简单。

有人在老家安装监控、打视频电话、买智能产品……试图找到两全的办法,但线下看病的细节和突发状况层出不穷,遥控教学父母,很可能事没讲清楚,反倒会因为沟通不畅发生矛盾,两边生闷气。

尽管如此,和父母的“瞒报”相比,这可能还算是好的情况。给子女添麻烦,是爸妈最担心的事,他们也通常报喜不报忧,有病自己先撑。

医院里独自排队看病的老人并不少见,好一点的情况,可能有老伴儿陪同。几次去医院,我总能碰到拿着病历本、各种证件、检验单的老人前来求助,有些是看不清楚字、有些不知道科室在哪,还有些弄不懂流程,甚至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问题。

医疗逐渐智能化、电子化,但许多老人还不太会用智能机,对医院的各种智能设备更是一筹莫展。活跃些的老人会主动寻求帮助,但医护人员和过路者时间精力有限,也只能匆匆几句指引,剩下的问题,还得老人自己闷头研究。

看病就诊,对于老人来说有着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阻碍。久而久之,他们一边瞒着子女,一边排斥去医院,拖成“小病不治,大病难医”的局面。

一张卡,两全之法

在深圳的张维(化名)似乎找到了一个两全的方案,去年春节他没回老家,但却不像往常那样为爸妈的健康提心吊胆了。

“在微信上看到父母的体检结果整体还可以,父亲的糖尿病控制得不错,前几天还在电子健康卡上收到通知,家庭医生给父亲做了一次随访。”

他用的电子健康卡是在微信小程序领的。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始推动电子健康卡建设,腾讯作为战略合作平台提供全力支持,开放最重要的微信渠道,以此打通用户和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之间的连接。

所谓电子健康卡,可以理解为全国通用的医疗卫生服务卡。用户直接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申请。

申请成功后,去医院便可以不用带身份证和就诊卡,只用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看病。患者凭电子健康卡可以在医疗机构,实现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支付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

对于子女来说,电子健康卡有一项功能最惹人注意:家人关怀。张维就是通过家庭成员管理模块,把爸妈的健康档案一键关联到了自己的手机上。

虽然爸妈不熟悉数字技术,但做子女的可以一键代管,即使在异地,子女也能通过电子健康卡帮父母提前挂号预约。这样一来,爸妈去医院看病的心理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走进医院,不再那么难。

另外,电子健康卡还和部分医院合作试点开通了就医提醒功能,异地子女既可以“监督”爸妈及时就医,也能实时在线了解就医进度,实现“云陪诊”。

家人关怀功能

当然,老人的健康管理不是去一两次医院就医就能解决的。老年人是肿瘤、“三高”、痴呆症等慢性病的高发群体,这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更离不开家人的日常陪伴和照护监管。甚至很多子女要主动培养老人的健康管理意识,监督他们关注自己的健康。

为此,电子健康卡上线了“心脏年龄测试”“糖尿病评估”等专业自测工具,以及“血压管理”“血压管理”“体重管理”等记录功能。子女可以在线帮助和督促爸妈检测,实时了解血压、血糖等变化曲线,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由于电子健康卡可以在线建立和管理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用户的既往病史、慢病随访记录、妇幼保健信息、过敏情况等重要健康信息都统一汇总在内、自动同步。不管自己,还是亲人的健康状况,都能一目了然。关键信息互相打通之后,很快便可以和医生有效沟通,再也不用重复向医生描述,便能采取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对于老年群体,电子健康卡为了帮助他们降低使用数字技术的使用门槛,早就进行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

除了推出老年人版本的小程序,比如调大字体、不同场景中重点功能设计改造,它还支持健康码打印,即便智能时代,它也愿意主动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保留传统方式这项选择。

根据官方数据,微信渠道电子健康卡截至目前已完成5亿多人的绑卡,覆盖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接入5000多家医院。

看似一张普通电子卡,但其对于医疗服务的探索意义重大。它用技术和全国人最熟悉、最习惯的社交工具,打通了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虽然从技术出发,但处处体现以人为目的的设计思维。

老龄化不止是中国特有的问题,更是全球困境。国外一些先进机构和研究者提出,应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家庭抚养、社区照护相结合的模式。

而在这方面,中国其实有先天基础。中国先天有较强的家庭观,年老的父母多希望晚年有子女的陪伴和参与。这样一来,他们不管在情感和实际的生活质量上,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电子健康卡以“家-医”联动实现院内就医和院外管理闭环,给两难的子女提供了一种折中但有效的方案。

时不时打开电子健康卡看一下爸妈的情况,督促他们注意健康,不仅自己得到一份心安,在不经意的嘘寒问暖中,更让爸妈毫无负担地享受子女的关爱,踏实过好晚年生活。

作者 | 滕三水

编辑 | 邹迪阳

统筹 | 张鹏霞

排版 | 静 山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