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個屬於農民的節日,各地農村的活動辦得有模有樣,鄉親們曬民俗、曬農技、曬產品、曬收成,田間地頭熱鬧非凡。

中國農村常住人口5億,農業勞動者大概2億,這2億鄉親靠農田營生,“豐收”是他們最關心的事,全體14億人有沒有喫以及喫什麼,也都取決於他們能不能豐收。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農”問題,背後涉及複雜的經濟、社會、科技因素,多年來一直是政界、學界關注的重點。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桃子的小故事,發生在今年夏天,主角是北京郊區農民和阿里巴巴。

6月底的時候,在阿里工作的朋友小悅給我送來一箱桃子。我拿回家打開一看,每個桃子的表面都有坑疤,賣相不好看,看着也不像運輸途中磕破的。我納悶地給小悅打了個電話,她說,這是北京平谷的“雹傷桃”,在樹上的時候被冰雹打過,留了些傷疤,但並不影響口感。

我喫了一個,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問她市場上是否有賣。她說北京的盒馬有賣,賣6.99元/公斤,相比完好的桃子打了四折。但外地沒有,這些桃子本身受過傷,比較脆弱,長途運到外地賣會有問題。

我很好奇:有人買嗎?小悅說,買的人不多也不少。小二在包裝上、在銷售區的黑板上都介紹了雹傷桃的身世,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就看顧客是否介意了。顧客們看清楚介紹後,通常拿起就走,也沒收到事後投訴和負面反饋,說明只要觀念上能接受,口感其實不是問題。

8月初,我又見到了小悅,閒聊時聊到了“雹傷桃”。小悅說:“最終賣了4000斤,雖然不算多,也是很有意義的嘗試。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而且都是實打實的有機桃,如果只是因爲外表不夠完美就爛在地裏,實在太可惜了。平臺、商家有沒有能力幫農民一把?該怎麼幫?消費者能不能漸漸接受不好看但好喫的農產品?

事情是這樣的:6月12日晚上7點多,一場冰雹襲擊平谷的西營村,雹子像小石子一樣噼裏啪啦打下來,在當地老農的記憶裏,強烈程度“十幾年一遇”。天色已晚,果農們摸黑到地裏看了看,初步認爲情況還算好。

第二天,盒馬小二跑去西營村,跟着果農一起進果園查看,這才發現七八成桃樹都被砸中,桃子被砸出一個個傷疤,不符合商超的採購標準。當時正是露地桃的上市期,小桃子還有癒合的可能,大桃子就只能那樣了。

對果農們來說,這個打擊實在太大了,保險公司評估,損失在600萬元左右。帶頭人老張就想,能不能儘量挽回損失?這些帶疤的桃子還能賣錢嗎?盒馬小二馬上找來負責品控的同事。

品控專家經過實驗和分析,針對雹傷桃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一套標準:傷口不能超過2處,每處不能超過10毫米,外表乾淨整潔,內部不能有潰爛。貨架期只設1天,儘量減少運輸次數,只在線下銷售。

盒馬和老張照着這個標準挑桃子,一個月賣了4000斤。小悅說,收購價6元/公斤,零售價6.99元/公斤。雖然賣得不算很多,但也是他們的一番心意。

看下面這張照片,這就是雹傷桃,換作你會買嗎?如果只是自己喫,我肯定不介意;如果要送人,另當別論。

我們不能一邊反對噴農藥、要求綠色有機,一邊又要求色香味俱全,對農產品的顏值有謎之執念。雹傷桃屬於外傷,撇開這種特殊情況,我發現農產品的“顏值”和“內涵”很難兼而有之。

我不止一次在超市買過桔子、蘋果,大小均勻、色澤光亮,顏值是真高,但喫了以後大失所望,桔子沒有桔子的味道,蘋果沒有蘋果的香味,不酸也不甜,味同嚼蠟。我也在路邊買過大小不一、表皮還長“雀斑”的桔子、蘋果,酸甜可口,是“真”的水果。

我們很多人懷念“小時候的味道”,那時候番茄有番茄味,黃瓜有黃瓜味,但我們經常遺忘或者忽視:那時候的番茄、黃瓜長得很隨意,大的大、小的小,甚至歪瓜裂棗,外形毫無標準可言,但就是好喫。

後來富起來的我們消費升級,卻一邊升級一邊抱怨肉沒了肉香、果沒了果味,開始懷念過去。問題可能在於:我們錯把美容美顏當品質升級,這種畸形的消費文化也讓上游農民的行爲出現變形。

舉個例子,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人毫無根據地追捧紅心雞蛋,推高紅心雞蛋的價格。養殖戶就響應市場需求,使用一種叫“斑蝥黃”的飼料添加劑,讓蛋黃變紅變亮。

再比如,山藥原本就是黃褐色的,但大衆喜歡白,據媒體報道,個別地方的種植戶投消費者所好,用次氯酸鈉給山藥漂白,賣更高的價格。次氯酸鈉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都說“心靈美才是真的美”,但事實上這是個看臉的時代,甚至“顏值即正義”的論調大行其道,即便吳某凡、李某峯一個接一個地“塌房”,這股看顏的潮流也還沒扭轉過來。

農產品領域也一樣,只要消費者普遍用“選美”的眼光選菜挑水果,上游的農業生產行爲就必然出現扭曲。一些人脫離農業的本質,成了整形美容師,“好看”成了首要追求,一切都爲“好看”讓路。

阿里巴巴賣4000斤雹傷桃,對它自身而言是一次商業公益,對社會而言則相當於一次消費者教育。疤痕並不影響有機桃的好喫,我們爲何不能接受它?農產品是用來喫的,農產品不能只“看臉”。

作者 | 沐 夏

編輯 | 吳麗雪

統籌 | 張鵬霞

排版 | 靜 山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