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魯迅之子周海嬰寫信給出版社,表示願意把魯迅稿酬捐贈給國家。1981年,周海嬰卻反悔了,要追回這筆稿酬。這讓很多人疑惑不解,說:魯迅之子也太愛錢了!

其實,出爾反爾,周海嬰也有自己的無奈,畢竟人活着總要喫五穀雜糧,而他當時連孩子的學費都付不起了,萬般無奈之下,纔想到追回這筆錢。

1929年,懷胎十月的許廣平臨產,魯迅卻被醫生告知夫人可能會難產,問他保大還是保小,魯迅毫不猶豫說保大。並非不愛孩子,只是一個是未出世的孩子,一個是陪自己喫苦受難的夫人,魯迅的選擇,會讓現在很多新聞上的男人汗顏。

幸好最後母子平安。魯迅給孩子取名周海嬰,意爲在上海出生的嬰兒,這個孩子,也成爲了魯迅唯一的孩子。

對於這個險險活下來的孩子,魯迅極爲疼愛。外人看來,他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文豪,可是在孩子面前,他也是個手足無措的父親。海嬰出生後身體不是很好,魯迅帶他打針、擦痱子,有些細微之處,就連許廣平都沒想到。此外,魯迅還極爲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雖然自己是大文豪,但他並未要求海嬰學業多麼出色,只希望海嬰能隨性而行。總是說“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

如果海嬰能一直在父親身邊長大,他應該會是個很快樂的孩子。只可惜,海嬰7歲時,魯迅就因病去世了。臨終前,他囑咐許廣平,“孩子長大,尚無才能,可尋點小事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他從不期望孩子多麼優秀,只是希望他能過得開心快樂。

只是,頂着魯迅之子的光環,即便他的父母對他並不過多要求,周海嬰也從小生活在衆人的注目下,接受大家的指點。文章寫得不好,大家會質疑:你可是魯迅的兒子;上學後看到同學們在打牌跳舞,出於好奇過去看了下,轉頭就有傳言說魯迅的兒子不務正業,沉迷打牌。

在《我與魯迅七十年》中,周海嬰寫道:“七十年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與我父親聯繫在一起的。”

在大家的要求下,他從不是一個獨立的自我。

好在,他還有一個開明且理解他的母親。

許廣平和魯迅一樣,從來不要求周海嬰成就多麼偉大的事業,不管孩子的興趣多麼古怪,她都盡全力去支持。周海嬰文章寫得不是很好,但對攝影和電工卻有極大的興趣。爲了滿足孩子的興趣,許廣平和朋友借來相機,供他學習,允許他拆解家裏的電器,發展他的特長。周海嬰後來拍下無數珍貴的照片,也成爲了歷史的一部分,他後來還成爲了我國的無線電專家,雖然比不得父親出名,但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周海嬰也是個專家。

但是,光環再重,周海嬰也終究是個普通人,也需要柴米油鹽,也需要面對家庭瑣事。他曾經和母親一起,把父親所有著作的版權收入,都捐獻給國家。後來周海嬰也有了孩子,但他卻無力負擔孩子的上學費用,眼看着孩子快要失學,纔去討要那筆版權收入。

當時的人們因此責難周海嬰,這不是魯迅兒子該有的風骨。其實大家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罷了。身爲魯迅兒子,周海嬰雖然敬重父親,但不可否認,這個身份確實也爲他帶來很多壓力。

好在周海嬰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後來不僅成爲了無線電專家,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爲了一名優秀黨員,也算是繼承了父親遺志。

2011年周海嬰去世,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說:魯迅之子是一個很重的頭銜,但他承擔得起。”

相信魯迅如果能預見兒子後來的人生,也會爲兒子感到驕傲。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