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沙俄和德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對立。在一戰中,沙俄和德國這對冤家拼命死磕,最終拼了個魚死網破,最終落了個雙雙隕落。實際上,在歷史上,德國和俄國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兩國不僅是盟友,還是親戚,俄國著名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就來自德國,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其實是表兄弟,說是一家人不爲過。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當初親如兄弟的沙俄和德國爲何最終分道揚鑣?

首先,我們先來盤點下德俄的關係。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從普魯士到德意志第二帝國,沙俄和德國長期處於同盟狀態。兩國合夥參與了反拿破崙戰爭、鎮壓資產階級革命,還合夥瓜分了夾在兩國中間的波蘭。19世紀80年代以前,德國是俄國工業化的主要資源來源,直到日俄戰爭時,德國仍然在支持着俄國。1905年沙俄在日俄戰爭慘敗後,德國殖民地還曾爲沙俄提供艦船修理等後勤服務。當然,這種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德國統一的進程中逐漸出現裂痕,加上英國的鼓動,雙方的關係越走越遠。

作爲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不管是一個強大的俄國還是一個強大的德國,都不符合兩國的利益。這就是德國在未統一前和俄國沒有完成工業化前兩國關係融洽的重要原因。兩國爲了維持共同的君主制、瓜分領土以及聯姻等關係,甚至長期保持着良好的同盟關係。但當兩國尤其是德國強大後,這種關係就開始淡化,同盟也逐漸出現裂痕。德國容克反對俄羅斯的糧食供應,而俄國資本家反對進口德國工業品,所以德國和俄國不可能走到一起,德國和俄國的矛盾不可避免。

爲了防止俄國做大,1879年,俾斯麥針對俄國廉價農產品,專門出臺了保護性關稅,並切斷了俄國在柏林的主要融資渠道,這導致嚴重依賴農業和借貸的俄國經濟遭到重創。要知道,當時沙俄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俄國的農產品大部分出口到德國,同時德國是俄國主要的外匯及資金來源地。遭到打壓的俄國自然也不會善罷甘休,很快對德國實施報復,出臺了“禁止外國人在俄羅斯擁有土地”的法案,使得德國不少貴族損失慘重。很快,雙方陷入了激烈的貿易戰和經濟糾紛中。爲了擺脫和制衡德國,俄國人開始與法國人接近,轉而向法國人借錢,以滿足自己的工業化資金需求。在1890—1910的20年裏,沙俄工業資金中70%是法國銀行團提供的。

如果說經濟矛盾是兩國關係破裂的直接原因,政治衝突則是兩國進入敵對關係的加速劑。由於當時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幹問題上矛盾衝突日益激烈、德國和俄國關係日益疏遠,尤其是俄國與德國宿敵法國的接近讓德國人不能接受,因此德國草率地選擇了和德國關係更親近,並願意接受德國崛起事實的奧匈帝國。就這樣,德奧同盟形成,德國和俄國的傳統盟友關係破裂。一戰時,爲了對付俄國,德國竟然拉來了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以及保加利亞等巴爾幹國家,共同對付俄國,德俄徹底翻臉,成爲了不死不休的敵人。爲了搞垮俄國,德國人甚至支持俄國革命者回國起義,併成功推翻了沙皇俄國的統治。當然,德國也沒佔到什麼便宜,最終被協約國打崩,德國皇帝威廉二位被迫流亡海外,稱雄一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就這樣煙消雲散。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